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8 02:02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11-27 15:3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18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4.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4分) 15.阅读第⑥-⑩段,简要说出作者先后写了哪些展览内容,以及参观者的哪些感受。(4分) 1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②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17.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最后一句话表达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19-11-05 13:58
【答案】 14.①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 ②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 (每点2分) 15.展览内容: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实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者的感受:恐怖,压抑,震撼等。 16.(1)祷告是为了求得保佑或宽恕。但在这个“人间地狱”里,生命,人性,文化,信仰全部被灭绝。因此,在这里,受难者不可能得到一丝的安慰和生的希望;而刽子手也不可能忏悔自己的罪行,更得不到宽恕。(2)反衬,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层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17.(1)出于一种来源于不安的心情产生的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者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2)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情。继续运用反衬,点题,也是对人们的提醒。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新闻标题的作用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新闻标题具有吸引读者,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的作用。所以答题时,要从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的关系角度,新闻标题对读者所起到的影响角度组织答案。如“没有什么新闻”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此题要先找到文章第⑥-⑩段,在整体理解这几段文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一些关键词来概括即可,如展览内容:在文章第六段“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可概括为毒气室。以此类推,可分别从焚尸炉,女牢房,实验室,纪念墙,绞刑室的角度概括。在参观者的感受方面:如“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可概括为“恐怖”,以此类推概括为“压抑,震撼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的题,可以通过分析是否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如有,可从有何作用来分析作答;也可以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作答。如①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个句子可以抓住“祷告”来理解,祷告是为了求得保佑或宽恕,在这个“人间地狱”里,受难者不可能得到一丝的安慰和生的希望。②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很明显,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用雏菊的怒放来反衬这里曾发生的惨剧。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此题可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从文中作者所流露出的观点中进行分析概括,如文章“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可以直接引用这句话来说明原因。最后一句以“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的游戏”来反衬出曾经发生的悲惨,表达作者的悲凉心情。照应了开头一段。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19-11-04 17:06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