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把江湖人物称为“绿林好汉”,请问“绿林”一词出于何典故?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05-14 16:1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蓝房子
- 2021-05-14 16:59
后来以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
[来源]:《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芘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起义概况
王莽的残酷压榨,加上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纷纷起义。东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兵。
公元17年,南方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人多野荸荠少,引起了争夺。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有两个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出来给农民调解,受到农民的拥护。大家就公推他们当首领。
王匡、王凤就把这批饥民组织起来起义,一下子就聚集了好几百人,还有一些逃亡的犯人也来投奔他们。
王匡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根据地,攻占附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七八千人。
王莽派了两万官兵去围剿绿林军,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而逃。绿林军趁势攻下了几座县城,打开监狱,放出囚犯;把官家粮仓里的粮食,一部分分给当地穷人,大部分搬到绿林山。投奔绿林山的穷人越来越多,起义军增加到五万多。
第二年,绿林山上不幸发生了疫病,五万人差不多死了一半。还有一半只好离开绿林山,后来分作三路人马——新市兵、平林(在今湖北随县东北)兵和下江(长江在湖北西部以下叫下江)兵。这三路人马各自占领一块地盘,队伍又强大起来了。
当南方的绿林军在荆州一带打击官兵的时候,东方的起义军也壮大起来。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县)有个姓吕的老大娘,儿子是县里的一个公差,因为没肯依县官的命令毒打没钱付税的穷人,被县官杀害了。这一来激起了公愤。有上百个穷苦农民起来替吕母的儿子报仇,杀了县官,跟着吕母逃到黄海,一有机会就上岸打官兵。
这时候,另一个起义领袖樊崇带领几百个人占领了泰山。吕母死了后,她手下的人投奔樊崇起义军。不到一年工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来往打击官府、地主。
樊崇的起义军很讲纪律,规定谁杀死老百姓就要被处死,谁伤害老百姓就要受罚。所以,百姓能拥护他们。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和绿林军中的王匡是两个人)和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去镇压樊崇起义军。樊崇作好准备,跟官兵大战。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识别的记号。这样,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 1楼网友:逐風
- 2021-05-14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