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三祖是谁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09:32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2-04 23:16
桐城三祖是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2-04 23:48
方苞、刘大櫆、姚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2-05 00:35
“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建立,是从方苞开始的。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长做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
方苞以文章道德名于当世,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由此发出,他主张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
刘大櫆师事方苞,应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因声求气”说。他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词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他发展了刘的“神气”说,认为:“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从康熙时一直绵延到清末;地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桐城派的“载道”思想和“义法”理论,适应了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的需要,故得以常盛不衰。他们在矫正明末清初“辞繁而芜,句佻且稚"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发展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
- 2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2-05 00:22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都非常重视作文之“法”。方苞提倡“义法”说,刘大袍提倡“神气音节”说,姚鼐则提倡“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说。桐城三祖的作文之“法”,多是在自己教学实践和写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桐城三祖”通过《古文约选》《古文辞类纂》等文章选本将作文之“法”落到实处,使初学者有法可依。“桐城三祖”的这一做法,与他们身为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