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姓“应”的来源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5 08:56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4-14 08:35
求解姓“应”的来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4-14 10:14
姓氏起源——应姓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之后。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为应侯。建立应国。应侯的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
历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也有应氏。
应姓望族居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堂号
"淮阳堂":汉初,应曜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汉高祖派大臣来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露了一下面。当时的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历史名人
应用:后周书法家,江南人。善写细字,微如毛发,尝于一钱上写《心经》:又于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四字。
应子和:宋代诗人,尝有句云:"西岸夕阳红,烛炬短烧红,风过花落红",时人谓为"三红"秀才。后登淳西进士。
应象翁:元代判官,字景则,黄岩人。生宋季,尝随车若水、黄超然游,时称圣泉先生。有《圣泉文集》等。
应本仁:元代学者,字本立。以世为宋臣,义不仕元。隐居城南,博学好施。尝规建义庄,又即其中为义塾。世称"应家馆"。
应奉:东汉司隶校尉,字世叔,南顿人。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凡所经履,莫不暗记。累官武陵太守,有威恩。官至司隶校尉。
应顺:东汉河南尹,字华仲,南顿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无私。侍后母孝。和帝时为河南尹,明达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学名。
应勋:东汉泰山太守,字仲远,举孝廉。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
应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曹操征吕为丞相掾,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为"建安七子"之一。名人集有《应德琏集》。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之后。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为应侯。建立应国。应侯的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
历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也有应氏。
应姓望族居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堂号
"淮阳堂":汉初,应曜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汉高祖派大臣来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露了一下面。当时的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历史名人
应用:后周书法家,江南人。善写细字,微如毛发,尝于一钱上写《心经》:又于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四字。
应子和:宋代诗人,尝有句云:"西岸夕阳红,烛炬短烧红,风过花落红",时人谓为"三红"秀才。后登淳西进士。
应象翁:元代判官,字景则,黄岩人。生宋季,尝随车若水、黄超然游,时称圣泉先生。有《圣泉文集》等。
应本仁:元代学者,字本立。以世为宋臣,义不仕元。隐居城南,博学好施。尝规建义庄,又即其中为义塾。世称"应家馆"。
应奉:东汉司隶校尉,字世叔,南顿人。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凡所经履,莫不暗记。累官武陵太守,有威恩。官至司隶校尉。
应顺:东汉河南尹,字华仲,南顿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无私。侍后母孝。和帝时为河南尹,明达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学名。
应勋:东汉泰山太守,字仲远,举孝廉。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
应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曹操征吕为丞相掾,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为"建安七子"之一。名人集有《应德琏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4-14 12:42
应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应姓出自姬姓。周武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应(今河南叶县西北应城,一说今河南省鲁山东部)侯,人称应候。应候的子孙以封地为姓,称为应氏。在古代,应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汝南。 应劭,东汉大臣,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他博学多闻,曾著《汉官仪》10 卷,作为朝廷制度的准则;所著的《风俗通义》一书,对保存汉朝文物贡献很大。
- 2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4-14 11:20
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之后。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为应侯。建立应国。应侯的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
历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也有应氏。
应姓望族居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