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30 00:20
- 提问者网友:绫月
- 2021-11-29 08:26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11-29 09:04
按照华夏文化的基本前提预设,天是“无为无不为”、“无声无臭”、“至仁至善”的,是“道”的体现,万事万物就在这天道之中“生生不息”、“生长敛藏”;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天”,实际上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宇宙,宇宙的局部时刻在变,但是,无论如何变,仍然是“天”,因此,天是不变的。如果君王是正常的政权过渡,那么,天道未变,一切政令(治天下之道)完全继承前代即可,如尧舜禹的代代过渡,都是政令一脉相承的。但是,在乱世中即位的君王,因为天命已经转换,因为前代的政令已经产生了种种弊端,所以,其天命已经被革除,治理国家的政令也因此而有所损益变通,也就是兴利除弊,比如夏商周的政令都有继承,也有变通。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此语出自董仲舒《贤良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敝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见《资治通鉴》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元年。有人把此语看作弊病,主要是因为把“天不变,道亦不变”误解为一切静止不变,好像等同于因循守旧,这纯粹是断章取义的做法。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此语出自董仲舒《贤良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敝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见《资治通鉴》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元年。有人把此语看作弊病,主要是因为把“天不变,道亦不变”误解为一切静止不变,好像等同于因循守旧,这纯粹是断章取义的做法。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