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以前用的是什么历法?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5 09:59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3-24 09:14
秦朝以前用的是什么历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3-24 10:38
秦始皇统一六国颁发了统一历法--「颛顼历」。此历法以十月为每年的首月,但不称为「正月」仍称「十月」;而第四个月(即正月)因避秦始皇名讳,称为「端月」;九月为一年的终止之月。如有闰月则有所谓「後九月」,一年则相应地终止於「後九月」。查阅《史记??秦汉之际月表》可知,从秦二世元年七月起,均有按月的史事记录,每年都是从冬十月开始,顺次为是十一月、十二月、端月、二月……九月(或後九月月)。
秦始皇为甚麼实施这样的历法制度呢?据有关史料所载,春秋战国时代「五行说」的倡导者颇为活跃,「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宣称周代是「火德」,水能胜火。因而代周的必然是「火德」 秦始皇信以为真,於是对历法制度、正朔、服色等作了些改革。对此《史记始皇本纪》有如下的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周为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令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更名河曰「德水」。」
秦始皇为甚麼实施这样的历法制度呢?据有关史料所载,春秋战国时代「五行说」的倡导者颇为活跃,「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宣称周代是「火德」,水能胜火。因而代周的必然是「火德」 秦始皇信以为真,於是对历法制度、正朔、服色等作了些改革。对此《史记始皇本纪》有如下的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周为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令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更名河曰「德水」。」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3-24 14:46
法经
- 2楼网友:野慌
- 2021-03-24 14:03
秦始皇统一六国颁发了统一历法--「颛顼历」。此历法以十月为每年的首月,但不称为「正月」仍称「十月」;而第四个月(即正月)因避秦始皇名讳,称为「端月」;九月为一年的终止之月。
- 3楼网友:鱼芗
- 2021-03-24 12:40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 4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3-24 12:15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各个国家不同的农业文明成熟程度,往往决定着该国家文明的历法的科学性。这就是说,由于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成熟的农业文明国家,所以,中国的历法是世界上最丰富和最富有科学内涵的历法。
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自己的102个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的文明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是,其依然对中国的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比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法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
中国上古,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所谓的太阴历法,就是古代天文学们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根据日晷测影确立一年为365·25个太阳日,再根据这个太阳年的参考系,去确立每太阳年365·25天内,月亮饶地球所转的圈数,及其根据月亮圆缺周期,去将每太阳年分段成多少个“月”和每月多少“日”。这样,就产生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即,每太阳年有12个月左右,每个月有30天。
周朝的历法是太阳历法,就是根据日晷测影,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将365·2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寒、风、缓、热、雨、干”六季、“藏、生、长、化、成、收”六节气。由此可见,周朝历法,重要是根据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去确定季节划分的。
无论夏历法还是周历法,他们都以12地支为历法的数学划分标准,这种以土地为标准的数学理念,反映了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农业生长周期和动植物生长周期,这种以地为本的价值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流行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中。
周历法之所以是太阳历法,就是以“冬至节”为标志的。冬至节,其实就是太阳在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周期中,运行到最南段的极点,冬至节以后,太阳相对于地球就开始往北运转了。所以,周朝人将冬至节这一极点,看成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将一个太阳年分段成为24个节气,每月两个节气。
阴阳历法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这,至今都还没有定论。但是,西汉太初历是阴阳历法,是确信无疑的。西汉太初历是由当时巴蜀地区的阆中人落下闳等人创立的,其最大的功劳是计算出了太阳和月亮之间的相对复合运动的周期关系,这,是需要极其高的抽象思想能力和数学知识及其农业经验的。
阴阳历法是先将地球视为是静止参考点,太阳饶地球一周,月亮饶地球运行12·33周。太初历充分考虑到了太阳和月亮的复合运作周期都会对农业和鱼牧业有很大影响,而人们对月亮周期的观察则又可以直接计算出循环的日数,所以,阴阳历法按照月亮相对于地球的朔望四个周期,即,人们直接在晚上可观察到的月亮的上弦(夏历月初八)、望(夏历月十五十六)、下弦(夏历月二十三)、朔(夏历月初一)的四个周期区间,再参照于此相对应的28个星象情况,将一个朔望月分成四个“星期”,每一“星期”可以观察到七个星象,在这样的复合运动关系下,每月的太阳日数就是29日12小时44分2秒8。为了确保人们根据月亮的圆缺情况,也就是确保人们观察到的月亮最圆的时候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这两天,所以,落下闳等人参照早期夏历和自己观测出的月亮和太阳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设立了闰月,即每19年设立7个闰月,以确保人们可以根据月亮的圆缺去判断每月的日数情况。
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自己的102个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的文明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是,其依然对中国的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比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法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
中国上古,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所谓的太阴历法,就是古代天文学们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根据日晷测影确立一年为365·25个太阳日,再根据这个太阳年的参考系,去确立每太阳年365·25天内,月亮饶地球所转的圈数,及其根据月亮圆缺周期,去将每太阳年分段成多少个“月”和每月多少“日”。这样,就产生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即,每太阳年有12个月左右,每个月有30天。
周朝的历法是太阳历法,就是根据日晷测影,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将365·2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寒、风、缓、热、雨、干”六季、“藏、生、长、化、成、收”六节气。由此可见,周朝历法,重要是根据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去确定季节划分的。
无论夏历法还是周历法,他们都以12地支为历法的数学划分标准,这种以土地为标准的数学理念,反映了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农业生长周期和动植物生长周期,这种以地为本的价值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流行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中。
周历法之所以是太阳历法,就是以“冬至节”为标志的。冬至节,其实就是太阳在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周期中,运行到最南段的极点,冬至节以后,太阳相对于地球就开始往北运转了。所以,周朝人将冬至节这一极点,看成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将一个太阳年分段成为24个节气,每月两个节气。
阴阳历法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这,至今都还没有定论。但是,西汉太初历是阴阳历法,是确信无疑的。西汉太初历是由当时巴蜀地区的阆中人落下闳等人创立的,其最大的功劳是计算出了太阳和月亮之间的相对复合运动的周期关系,这,是需要极其高的抽象思想能力和数学知识及其农业经验的。
阴阳历法是先将地球视为是静止参考点,太阳饶地球一周,月亮饶地球运行12·33周。太初历充分考虑到了太阳和月亮的复合运作周期都会对农业和鱼牧业有很大影响,而人们对月亮周期的观察则又可以直接计算出循环的日数,所以,阴阳历法按照月亮相对于地球的朔望四个周期,即,人们直接在晚上可观察到的月亮的上弦(夏历月初八)、望(夏历月十五十六)、下弦(夏历月二十三)、朔(夏历月初一)的四个周期区间,再参照于此相对应的28个星象情况,将一个朔望月分成四个“星期”,每一“星期”可以观察到七个星象,在这样的复合运动关系下,每月的太阳日数就是29日12小时44分2秒8。为了确保人们根据月亮的圆缺情况,也就是确保人们观察到的月亮最圆的时候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这两天,所以,落下闳等人参照早期夏历和自己观测出的月亮和太阳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设立了闰月,即每19年设立7个闰月,以确保人们可以根据月亮的圆缺去判断每月的日数情况。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