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中关于自由观的理解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20:48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04-07 07:12
马原中关于自由观的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4-07 08:3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实践的哲学,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容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首先,马克思公开发表关于自由的思想是从1842年发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开始的。在该文章中,马克思把“出版自由”的问题同各个阶级的态度联系在一起。通过揭示各个阶级的态度从而揭示德国的社会结构。他站到广大人民的一边,痛斥反对出版自由的诸侯贵族是在进行反对各族人民的论战。马克思在这场论战中提出,“把自由看作是人类天性永恒的贵族”,“自由确实是人所固有的东西”。
其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酝酿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由观的发端。该手稿的基本概念是“异化”与“自由”:异化的核心是劳动的异化;自由的主体则是类,自由被认为是类的本质,人类的解放就是类的本质的复归。[注8]在该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深化,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他进一步指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的、自觉地活动。“人在生产中实现自由”;“人能够自由对待自己生产的产品才是自由”;“人的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正是从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对立入手来认识人类自由问题的。这就为他实现自由观上的根本变革展开了内在的逻辑发展线索。尽管这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理想的绝对完美的生产劳动,但从基本思路来看,马克思自由观的雏形已开始形成。
再次,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完成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观,对自由的认识更深化一层。在该著作中,马克思认为“异化是建立在分工理论基础上的,生产力的发展到消灭分工,此时自由才能实现”。[注10]在该著作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抽象的人”。他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形成了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现实的个人”这一基本范畴的提出,一方面是马克思批判的扬弃自由主义关于一般的人,抽象的人的观念,对作为这一观念理论基础的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作出批判的结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也认为,独立的个人的形成过程作为现代化的产物是历史的进步,是个人从人类或群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但是独立的个人作为现实的个人是受到他的物质生存条件制约的个人。
又次,马克思在写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在该著作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有3个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前的“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的“物的依赖关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阶段”。[注11]马克思关于自由发展三大阶段划分的意义在于:第一,阐明了自由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谓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第二,阐明了自由具有阶级性;第三,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关于自由的观点,只是体现为物的依赖关系的人的依赖关系的一种抽象;第四,阐明了自由的发展不是以间断性和跳跃性的状态出现的,而是呈现连续性的。
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自由王国的理论,从而实现了自由问题的根本变革。在该著作中,马克思不但深刻分析了个人自由的经济根源和经济条件,提出了自由和平等在商品社会中不仅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商品交换中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自由平等的现实基础,观念化的自由平等是这种经济运行的“理想表现”。此时,马克思已从静态的平面的研究进入到动态的立体的研究。[注13]马克思指出,自由是主体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追求和表现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马克思将此状态境界称之为“自由王国”。“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注14]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自由要受到一定生产方式的限制,在实践上能由自己支配的活动领域里,也不能幻想摆脱自然规律;其二,大大改善劳动条件,做到优质,高产,低耗能。
通过回顾马克思关于自由观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晰的勾勒出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史。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主要内容为:自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统一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条件的统一,是约束性和自主性,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权利和能力的统一,是全人类性和阶级性、无国界和有国界的统一,是追求真理、实现价值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而且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它必然将随着人们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增加其内涵。
首先,马克思公开发表关于自由的思想是从1842年发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开始的。在该文章中,马克思把“出版自由”的问题同各个阶级的态度联系在一起。通过揭示各个阶级的态度从而揭示德国的社会结构。他站到广大人民的一边,痛斥反对出版自由的诸侯贵族是在进行反对各族人民的论战。马克思在这场论战中提出,“把自由看作是人类天性永恒的贵族”,“自由确实是人所固有的东西”。
其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酝酿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由观的发端。该手稿的基本概念是“异化”与“自由”:异化的核心是劳动的异化;自由的主体则是类,自由被认为是类的本质,人类的解放就是类的本质的复归。[注8]在该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深化,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他进一步指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的、自觉地活动。“人在生产中实现自由”;“人能够自由对待自己生产的产品才是自由”;“人的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正是从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对立入手来认识人类自由问题的。这就为他实现自由观上的根本变革展开了内在的逻辑发展线索。尽管这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理想的绝对完美的生产劳动,但从基本思路来看,马克思自由观的雏形已开始形成。
再次,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完成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观,对自由的认识更深化一层。在该著作中,马克思认为“异化是建立在分工理论基础上的,生产力的发展到消灭分工,此时自由才能实现”。[注10]在该著作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抽象的人”。他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形成了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现实的个人”这一基本范畴的提出,一方面是马克思批判的扬弃自由主义关于一般的人,抽象的人的观念,对作为这一观念理论基础的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作出批判的结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也认为,独立的个人的形成过程作为现代化的产物是历史的进步,是个人从人类或群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但是独立的个人作为现实的个人是受到他的物质生存条件制约的个人。
又次,马克思在写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在该著作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有3个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前的“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的“物的依赖关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阶段”。[注11]马克思关于自由发展三大阶段划分的意义在于:第一,阐明了自由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谓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第二,阐明了自由具有阶级性;第三,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关于自由的观点,只是体现为物的依赖关系的人的依赖关系的一种抽象;第四,阐明了自由的发展不是以间断性和跳跃性的状态出现的,而是呈现连续性的。
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自由王国的理论,从而实现了自由问题的根本变革。在该著作中,马克思不但深刻分析了个人自由的经济根源和经济条件,提出了自由和平等在商品社会中不仅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商品交换中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自由平等的现实基础,观念化的自由平等是这种经济运行的“理想表现”。此时,马克思已从静态的平面的研究进入到动态的立体的研究。[注13]马克思指出,自由是主体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追求和表现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马克思将此状态境界称之为“自由王国”。“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注14]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自由要受到一定生产方式的限制,在实践上能由自己支配的活动领域里,也不能幻想摆脱自然规律;其二,大大改善劳动条件,做到优质,高产,低耗能。
通过回顾马克思关于自由观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晰的勾勒出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史。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主要内容为:自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统一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条件的统一,是约束性和自主性,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权利和能力的统一,是全人类性和阶级性、无国界和有国界的统一,是追求真理、实现价值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而且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它必然将随着人们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增加其内涵。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