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因果关系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08:21
- 提问者网友:川水往事
- 2021-01-01 23:44
佛教中的因果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1-02 01:12
问题一:佛说凡事有因果关系的 佛教的因果规律指的是因、缘、果相互生成、影响和转化的规律,也就是起因、变化的条件(缘)、造成的结果,而后因此结果生成新的因、缘,并不是单纯讲因和果。 在佛法中,强调的是因缘果三者构成的关系链,因和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果,指的是因缘果报一个整体过程,在佛法中没有什么“注定”的概念,是个变化和无常的概念,由于缘(各种内外影响的条件)的存在,使因生不同的果,果又影响新的因。有些因果是自然界的自然运行,有些是我们的行为活动产生,而一切果都可由于我们的主动作为而改变。世上只有永恒的规律,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果,内外缘的影响变化改变了因是否结果,结什么样的果,多长的期间结出果。所以一切都不出这个规律。 每一个人自身命运与因果也是必然的联系,因为是规律造作下的产物,但是其中的作为过程则是生命中偶然的关系。 也就是说,所谓命运是必然与偶然间的辨证关系,偶然蕴藏在必然之中,显现必然,但是必然的规律之中又有其偶然的组合和变化。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在佛法中就是“缘”的发生,由于“缘”使事情发生改变。问题二:什么是佛说的因果关系? 我们中国文化,尤其信佛的人应该晓得,佛教的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面。如果信佛却不了解这个道理,那么你说信佛,根本是迷信。三世是指前世、今世、来世。前世的前世还有数不完的前世,来世的来世还有连绵不尽的来世。六道轮回包括天道、修罗道、人道(上三道),以及畜牲道、饿鬼道与地狱道(下三道),每一个生命就依他自身所作为,感得各式各样的因果报应,生生世世不停地在宇宙间轮回转世,这是佛教根本的道理所在。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类警句,我们小时候都念过的,这便是因果观念。佛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但是这因果观念,全是由佛教传来的吗?不是!中国固有的上古文化,也早已有了,‘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因果观念的明显表示。由这种因果观念的推演,发展出中国几千年来一贯的教育目标,教人如何做一好人,做一完人。然而时代不同,现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目标几乎已丧失殆尽,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迟早要出问题的。
不管你是皇帝也好,乞丐也好;或者挑葱卖蒜作小生意,开银行,办贸易公司,做大买卖,那都是职业不同,无论你作什么,人都要学做人。我常常跟一些从政的朋友讲,不要说做官难,把人做好了,做官自然容易。上台做官要做人,下台一鞠躬也要做人。做人别做绝了,做绝了不会有好下场。中国人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观念相通,也和孝道思想同流。而佛教的许多理念,尤其菩萨道的提倡,无不是从此种因果观念和孝道思想立论,扩而充之,神而明之,而臻于淋漓尽致的地步。
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说为人必须心地善良,后代方能得福。
佛教讲因果涵盖三生,每一个人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由此形成一条无穷尽的横线,和刚才所提祖先、父母、我、后代儿孙的竖线,又交叉成一十字架。其实,依据因果轮回,角色变易的道理来看,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同自己的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二条因果线往往是彼此重叠,一而二,二而一的。所以中国民间长久以来,充满了三生因果,七世夫妻,乃至世世互为兄弟,互为夫妻的传奇故事,所在都有。所谓一切皆由因果、因缘而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随人自取。‘祸福无门,唯人供召’,怨不得人问题三:佛家所说的因果关系指的什么? 请看宣化上人对因果的开示:
众生起惑、造业、受报,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这是自然的道理。譬如,种佛因,就结佛的果;种菩萨因,就结菩萨的果;种缘觉因;就结缘觉的果;种声闻因,就结声闻的果,这是四圣道。还有六凡道,就是三善道--天、人、修罗;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总之,种三善道的因,就结三善道的果;种三恶道的因,就结三恶道的果。这种因果的道理是丝毫不爽,千真万确的,绝无迷信的色彩。
愚痴的人不知道因果的厉害,随便错因果,甚至不相信因果,拨无因果。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厉害,就怕错因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三思而后行。出世圣人修行为「了因果」,一般凡夫就「造因果」,没有罪过,他要造出罪过。造出罪过,自己还不承认是罪过,反而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惭愧之心,这是罪上加罪,不可饶恕。
众生有种种的异别,包括善恶的种子,都是各有不同,各造各的业,各受各的报,这些都是在色受想行识五蕴法中,所分别而成就的。若能在种种业果报应之中,观察明白,就能了知一切法性,而又不破坏它。问题四:哲学中的因果关系和佛教中的因果关系有什么不同? 我个人体会,仅供参考:哲学中的因果关系认为凡有因必有果,凡有果必有因;佛家因果关系认为因即是果,果即是因。问题五:佛说的因果关系怎么解释这两个例子 这种例子太多了,杀人犯,杀人是因,坐牢是果,即便他逃了,也会受良心的谴责,这也是果,当然也有坏人会过的很舒服,那是他们前世多行善,种的因,这一世的没有受到惩罚是了上一世的果,但做了坏事就有了因,这个恶果迟早是要得的。问题六:佛教里的因果什么意思? 因果梵语(hetu-phala),通常因果在佛门中可分为三种因果,何等为三?分别如下:
一.种因得果:何谓种因果呢?佛法深信一切人事物,乃至宇宙万法,其所形成,必有前因与后果的流程。换句话说,若无前因,果就不能成立。譬如一栋房屋的形成,就是果(结果),但这栋房屋由各种不同的材料、元素、钢筋、水泥、人工、木架、工程师、建筑师,等等条件所共同促成的。若无这些条件,房屋就无法建造完成,既然能成立房屋,就离开不了那些种种材料,水泥.......等等,问题出来了,若以佛法而论:房屋建成即是果,那些材料等等即是因缘,若无因缘和合,果即不得生,普天之下,一切的一切,皆必然如此一般,这称为种因得果。
二.双重因果:何谓双重因果呢?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二,是名双重因果。譬喻一颗种子而言,种子可因可果,如何而说呢?因为种子当下就是结成的果,是站在果位,但是果的当下,亦可当因来种植于田里,如是具备有双重条件的关系,佛法称之双重因果。
若以时间而论,即是三世因果,过去所造为因,现在所受是果,现在所受之果亦可当因而作,以后再感受果,如是周而复始,至于无穷,佛法称为三世因果。
三.无尽重叠因果:何谓无尽重叠因果?就是无量劫以来,所造作的善恶,因而不断累积重叠,重叠又开花,开花又累积重叠,如是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反覆共薰,穷劫不止,形成因果不断周旋,犹如铁炼,一环钩一环,紧密不松,沉沦的众生,起惑、造业、受苦、乃至无尽受生,一切因果亦复如是。问题七:求教佛法中的“因果”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师兄,是这样的!现象界的一切,全部都在因果之中。包括我们遇到的任何境界,任何事件,任何经历,任何人物,任何过程,包括我们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包括我们有什么样的亲人,是顺缘多,还是逆缘多,有什么样的孩子,是乖巧听话,还是调皮混帐,包括我们什么样的爱人,感情融洽还是不融洽,两个人能好多久,能不好多久等等,包括我们的性情习气是乐观开朗还是悲观失望,是慈悲还是恶毒等等,包括我们当下的任何一个念头,是感觉我其实很不错,别人有几个能比得上我。或者过了三天,某一件事触动我,我又觉得自己太窝囊了,没有比我更倒霉的了,等等,包括我们是有一个能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是被绑在绳子上,困在陷阱中,处处不得自在,求什么都不得满意,包括我们一生是顺利平安,还是会有飞来横祸,甚至包括我们与任何一个人见面,所起的任何一个念头,是一见钟情,还是一见就讨厌,还是毫无感觉,这一切的一切,包括我们能想到的、能看到的、能听到的,包括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无一不在因果之中。
他有过春风得意的因,因缘成熟才会感得一个春风得意的果。若无春风得意的因,就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只落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表象上看,是他如何如何努力,如何如何聪明,实质上,如他一般努力和聪明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不是这样的结果呢?一切的一切,无非因果!问题八:佛教所讲“因果”的种类有哪些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物质的因果;作善受福,作恶受殃,是行为的因果。行为的邪正,视乎心术,心术可分二种:一是质直心,一是机械心。质直心合于事物实际理体,称为圣心,易招致人事失败而感召业报的胜利;机械心偏重权谋思辨,称为凡心,常能获得人事胜利而感召业报上的失败。因之,善恶之判别,不在于形式上手段之巧拙而在于加诸于人的损益关系。世俗每视巧妙的损人利己行为可以逃避法律道德的责任而博得人们的同情。如某甲为反抗某乙淆乱群众视听侵夺自由权益而作不平之鸣,在常人直觉的感官接触之下,未能审察乙的手段内容,由于憎厌甲之态度而颠倒善恶是非的认识。因果律上并不以某乙手段之巧妙而不报或以某甲作不平之鸣而视为罪恶。相反地,某甲之鸣,为出于被侵害的必然表示,往往反能赢得人力控制以外自然异熟果的胜利。因此,果报在行为感受的回向上,常有合乎事物客观理体的平衡作用,而不同于一般常人的主观看法。凡同一事态,可以信其发生同一现象,根据同一现象,亦可逆料其为同一原因,此均齐之事理,称为自然齐一律,适用于一般普通事理。佛教对行为因果,并非如此。唯识学分因果为等流,离系、士用、增上、异熟五种。除离系果为诸漏已尽证得善无为法之二乘圣者佛位之果报以外,凡由人力造作达成预期目的之果体,称为士用果。加强业果功能之助力,称为增上果。因结成果,果再为因,递相变化,绵延不绝之业报现象称为等流果。异熟果含三义:(甲)过去造业,现在感果,其成熟不一时,名异时而熟;(乙)业因善恶相间,乃至成熟共变为无记性,互相抵销,是为异类而熟;(丙)善恶业因由未成熟到受果中间,必有许多变异,是为变异而熟。如按其有漏、无漏的性质作大体的划分,可归纳为离系,异熟二种:离系为不生不灭的涅槃圣果;异熟为六道凡夫的生死业果;其余士用、增上、等流三种只为异熟果加以人力助缘或时间伸延所呈现之各种动静状态而已。士用果虽有变化业用的功能,假令作者对事理之是非善恶认识不清,或昧于因果的回灭与酬偿作用而采取机械性之动作,常可招致相反的报应而不能达成预期的果体。故人类一切行为听任自然异熟果之反应,远较人力造作之士用果为普遍。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类警句,我们小时候都念过的,这便是因果观念。佛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但是这因果观念,全是由佛教传来的吗?不是!中国固有的上古文化,也早已有了,‘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因果观念的明显表示。由这种因果观念的推演,发展出中国几千年来一贯的教育目标,教人如何做一好人,做一完人。然而时代不同,现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目标几乎已丧失殆尽,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迟早要出问题的。
不管你是皇帝也好,乞丐也好;或者挑葱卖蒜作小生意,开银行,办贸易公司,做大买卖,那都是职业不同,无论你作什么,人都要学做人。我常常跟一些从政的朋友讲,不要说做官难,把人做好了,做官自然容易。上台做官要做人,下台一鞠躬也要做人。做人别做绝了,做绝了不会有好下场。中国人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观念相通,也和孝道思想同流。而佛教的许多理念,尤其菩萨道的提倡,无不是从此种因果观念和孝道思想立论,扩而充之,神而明之,而臻于淋漓尽致的地步。
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说为人必须心地善良,后代方能得福。
佛教讲因果涵盖三生,每一个人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由此形成一条无穷尽的横线,和刚才所提祖先、父母、我、后代儿孙的竖线,又交叉成一十字架。其实,依据因果轮回,角色变易的道理来看,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同自己的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二条因果线往往是彼此重叠,一而二,二而一的。所以中国民间长久以来,充满了三生因果,七世夫妻,乃至世世互为兄弟,互为夫妻的传奇故事,所在都有。所谓一切皆由因果、因缘而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随人自取。‘祸福无门,唯人供召’,怨不得人问题三:佛家所说的因果关系指的什么? 请看宣化上人对因果的开示:
众生起惑、造业、受报,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这是自然的道理。譬如,种佛因,就结佛的果;种菩萨因,就结菩萨的果;种缘觉因;就结缘觉的果;种声闻因,就结声闻的果,这是四圣道。还有六凡道,就是三善道--天、人、修罗;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总之,种三善道的因,就结三善道的果;种三恶道的因,就结三恶道的果。这种因果的道理是丝毫不爽,千真万确的,绝无迷信的色彩。
愚痴的人不知道因果的厉害,随便错因果,甚至不相信因果,拨无因果。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厉害,就怕错因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三思而后行。出世圣人修行为「了因果」,一般凡夫就「造因果」,没有罪过,他要造出罪过。造出罪过,自己还不承认是罪过,反而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惭愧之心,这是罪上加罪,不可饶恕。
众生有种种的异别,包括善恶的种子,都是各有不同,各造各的业,各受各的报,这些都是在色受想行识五蕴法中,所分别而成就的。若能在种种业果报应之中,观察明白,就能了知一切法性,而又不破坏它。问题四:哲学中的因果关系和佛教中的因果关系有什么不同? 我个人体会,仅供参考:哲学中的因果关系认为凡有因必有果,凡有果必有因;佛家因果关系认为因即是果,果即是因。问题五:佛说的因果关系怎么解释这两个例子 这种例子太多了,杀人犯,杀人是因,坐牢是果,即便他逃了,也会受良心的谴责,这也是果,当然也有坏人会过的很舒服,那是他们前世多行善,种的因,这一世的没有受到惩罚是了上一世的果,但做了坏事就有了因,这个恶果迟早是要得的。问题六:佛教里的因果什么意思? 因果梵语(hetu-phala),通常因果在佛门中可分为三种因果,何等为三?分别如下:
一.种因得果:何谓种因果呢?佛法深信一切人事物,乃至宇宙万法,其所形成,必有前因与后果的流程。换句话说,若无前因,果就不能成立。譬如一栋房屋的形成,就是果(结果),但这栋房屋由各种不同的材料、元素、钢筋、水泥、人工、木架、工程师、建筑师,等等条件所共同促成的。若无这些条件,房屋就无法建造完成,既然能成立房屋,就离开不了那些种种材料,水泥.......等等,问题出来了,若以佛法而论:房屋建成即是果,那些材料等等即是因缘,若无因缘和合,果即不得生,普天之下,一切的一切,皆必然如此一般,这称为种因得果。
二.双重因果:何谓双重因果呢?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二,是名双重因果。譬喻一颗种子而言,种子可因可果,如何而说呢?因为种子当下就是结成的果,是站在果位,但是果的当下,亦可当因来种植于田里,如是具备有双重条件的关系,佛法称之双重因果。
若以时间而论,即是三世因果,过去所造为因,现在所受是果,现在所受之果亦可当因而作,以后再感受果,如是周而复始,至于无穷,佛法称为三世因果。
三.无尽重叠因果:何谓无尽重叠因果?就是无量劫以来,所造作的善恶,因而不断累积重叠,重叠又开花,开花又累积重叠,如是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反覆共薰,穷劫不止,形成因果不断周旋,犹如铁炼,一环钩一环,紧密不松,沉沦的众生,起惑、造业、受苦、乃至无尽受生,一切因果亦复如是。问题七:求教佛法中的“因果”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师兄,是这样的!现象界的一切,全部都在因果之中。包括我们遇到的任何境界,任何事件,任何经历,任何人物,任何过程,包括我们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包括我们有什么样的亲人,是顺缘多,还是逆缘多,有什么样的孩子,是乖巧听话,还是调皮混帐,包括我们什么样的爱人,感情融洽还是不融洽,两个人能好多久,能不好多久等等,包括我们的性情习气是乐观开朗还是悲观失望,是慈悲还是恶毒等等,包括我们当下的任何一个念头,是感觉我其实很不错,别人有几个能比得上我。或者过了三天,某一件事触动我,我又觉得自己太窝囊了,没有比我更倒霉的了,等等,包括我们是有一个能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是被绑在绳子上,困在陷阱中,处处不得自在,求什么都不得满意,包括我们一生是顺利平安,还是会有飞来横祸,甚至包括我们与任何一个人见面,所起的任何一个念头,是一见钟情,还是一见就讨厌,还是毫无感觉,这一切的一切,包括我们能想到的、能看到的、能听到的,包括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无一不在因果之中。
他有过春风得意的因,因缘成熟才会感得一个春风得意的果。若无春风得意的因,就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只落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表象上看,是他如何如何努力,如何如何聪明,实质上,如他一般努力和聪明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不是这样的结果呢?一切的一切,无非因果!问题八:佛教所讲“因果”的种类有哪些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物质的因果;作善受福,作恶受殃,是行为的因果。行为的邪正,视乎心术,心术可分二种:一是质直心,一是机械心。质直心合于事物实际理体,称为圣心,易招致人事失败而感召业报的胜利;机械心偏重权谋思辨,称为凡心,常能获得人事胜利而感召业报上的失败。因之,善恶之判别,不在于形式上手段之巧拙而在于加诸于人的损益关系。世俗每视巧妙的损人利己行为可以逃避法律道德的责任而博得人们的同情。如某甲为反抗某乙淆乱群众视听侵夺自由权益而作不平之鸣,在常人直觉的感官接触之下,未能审察乙的手段内容,由于憎厌甲之态度而颠倒善恶是非的认识。因果律上并不以某乙手段之巧妙而不报或以某甲作不平之鸣而视为罪恶。相反地,某甲之鸣,为出于被侵害的必然表示,往往反能赢得人力控制以外自然异熟果的胜利。因此,果报在行为感受的回向上,常有合乎事物客观理体的平衡作用,而不同于一般常人的主观看法。凡同一事态,可以信其发生同一现象,根据同一现象,亦可逆料其为同一原因,此均齐之事理,称为自然齐一律,适用于一般普通事理。佛教对行为因果,并非如此。唯识学分因果为等流,离系、士用、增上、异熟五种。除离系果为诸漏已尽证得善无为法之二乘圣者佛位之果报以外,凡由人力造作达成预期目的之果体,称为士用果。加强业果功能之助力,称为增上果。因结成果,果再为因,递相变化,绵延不绝之业报现象称为等流果。异熟果含三义:(甲)过去造业,现在感果,其成熟不一时,名异时而熟;(乙)业因善恶相间,乃至成熟共变为无记性,互相抵销,是为异类而熟;(丙)善恶业因由未成熟到受果中间,必有许多变异,是为变异而熟。如按其有漏、无漏的性质作大体的划分,可归纳为离系,异熟二种:离系为不生不灭的涅槃圣果;异熟为六道凡夫的生死业果;其余士用、增上、等流三种只为异熟果加以人力助缘或时间伸延所呈现之各种动静状态而已。士用果虽有变化业用的功能,假令作者对事理之是非善恶认识不清,或昧于因果的回灭与酬偿作用而采取机械性之动作,常可招致相反的报应而不能达成预期的果体。故人类一切行为听任自然异熟果之反应,远较人力造作之士用果为普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1-02 02:27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