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论语正义》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8 08:27
《论语正义》
最佳答案
刘宝楠先生文中三证“轻”字为衍文,持肯定态度!

刘宝楠《论语正义》原文如下:
“愿”者,有志而未逮之辞。《尔雅释诂》:“愿,思也。”“裘”者,《说文》云:“裘,皮衣也。”裘即裘字。凡裘服,毛在外,故有加衣以袭之。衣裘犹衣裳。
皇邢各本衣下有轻字。阮氏元《校勘记》:“《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涉《雍也篇》‘衣轻裘’而误衍‘轻’字。钱大昕云:‘三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於‘赤之适齐’节,音衣为於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全部回答
论语》共二十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的言论是这部书最主要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孔子单独发表的议论,有的是孔子与当时的君主、大夫、弟子等人的问答。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成的。成书约在战国初年,论,音伦,编纂的意思。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春秋时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管理畜牧)。鲁定公时,当了司寇。后以不得志而周游卫、陈、蔡、宋、楚等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自卫反鲁”后,继续办私塾,从事整理古籍和教授弟子的工作。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古论语》出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有二十一篇,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亦已亡佚。《鲁论语》是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就是现在通行的《论语》。
《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
(一) 学而
时习:①王肃:“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邢疏:“学者以时诵习其经业,使无废落,不亦说悦怿乎?”以时,按时
②朱熹:“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程子(颐)曰:“习,重习也。”经常复习
不亦:①以“亦”为副词,“也”。邢疏:“言‘亦’者,凡外境适心,则人心说乐,可说可乐之事,其类非一,此‘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亦说乐之事耳,故云‘亦’。”邢疏:“(关于末句)”君子之行非一,此其一行耳,故云‘亦’也。”
②《经传释词》卷三“亦”字条:“凡言‘不亦’者,皆以‘亦’为语助。‘不亦说乎’,不说乎也。‘不亦乐乎’,不乐乎也,‘不亦君子乎’,不君子乎也,赵岐注《孟子•滕文公》篇曰:‘不亦者,亦也。’失之。”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p36认为“不亦……乎”中的“亦”没有实在意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说”与“乐”:“说”与“悦”的古字,二者是古今字关系。
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曰:“‘说’(悦)在心,‘乐’主发散在外。”
朋:郑玄注《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①邢疏:“有同门(师门)之朋从远方而来,与已讲习,不亦乐乎?”②朱熹集注:“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程子(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
③宋翔凤《朴学斋札记》:“《史记世家》定公五年‘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弟子至自远方,即有朋自远方来也,朋即指弟子。”(刘宝楠《论语正义》引) 案 自远方来之前尚不得称弟子,来之后才成为弟子。故“朋”宜解为“志同道合者”。
三省:①朱熹:“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以“三”为实数,认为指的就是后面列举的三事。
②“三”泛指多数,非实指。仅修饰“省”,与后列举的三事无关。
身:自身,自已。……
忠、信、传、习:朱熹:“尽已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已。”忠,尽忠心。信,诚信,诚实讲信用。传,老师传授的东西。习,反复练习。
就:走向,接近。有道:有道德者。
邢疏:“此章述好学之事。(首二句不计“子曰”二字)言学者之志乐道忘饥,故不暇求其安饱也。(第三句)敏,疾也。言当敏疾于所学事业,则有成功。……学有所得,又当慎言说之。(第四句)正谓向其是非,言学业有所未晓,当就有道德之人正定其是之与非。(末句)总结之也。言,能行在上诸事,则可谓之为好学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此章言君子当安贫力学也。”
(二)为政
温:朱熹“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温故与知新”的关系:
①因果关系。温习已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②并列关系。邢疏:“言旧所学得者,温寻使不忘,是温故也。素所未知,学使知之,是知新也。既温寻故者,又知新者,则可以为人师矣。”
罔:包曰:“学不寻思其义,则罔然无所得。”罔然:惘惘然
殆:何晏:“不学而思,终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殆”与“怠”同。
“殆”有三种不同的理解①疲急(何晏)。②危险(朱熹)③疑惑(王引之《经义述闻》)
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论语.卫灵公》:“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朱熹《论语集注》:“程子(程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诲女知之乎:朱熹:“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
① 视“诲女知之”为双宾语。朱熹:“我教汝以知之之道乎!”
② 刘宝楠《论语正义》:“诲女知之者,言我诲女之言,女知之否耶。”
是知也:“知”《经典释文》:“如字,又言智。”则此处“知”有二歧解:
①知道。邢疏:“言汝实知之事,则为知之;实不知之事,则为不知,此是真知也。”
③ 智,聪明。
人而无信:“人”,谓词性成分,意为“作为一个人”。
大车数句:邢疏:“此为无信之人作譬也。”
輗軏:①包曰“大车,牛车。輗者,辕端横木,以缚轭。小车,驷马车。軏者,辕端上曲,钩衡(横木)。”
②刘宝楠《论语正义》“郑注云:‘輗穿辕端着之,軏因辕端着之。……’郑解輗軏,与包异义,郑氏是也。《说文》:‘輗,大车辕端持衡(横木)者’,或体作棿作輗。‘辕,车辕端持衡(横木)者’,今《论语》作‘軏’,张参《五经文字》以为隶省,是也。许与郑合,与包异。近世儒者……而莫译于凌氏焕所著《古今车制图考》,其略云:据许郑说,则輗非辕端横木,軏非辕端上曲木,自明显。……今定辕端与横木之中,俱凿圆孔相对,以軏直贯而缚之。……云‘因’者,盖軏植定在辕上,驾时但以衡中孔就而着之,若牛车两辕两輗,驾时乃施以輗穿鬲(指辕端横木)贯辕。《太玄经》:‘拔我輗軏’足明着时是自上而下也。”刘宝楠的观点是从郑说,以輗軏为“插销”,意辕端与横木各凿圆孔,以插销相衔接。估计这种插销是以木做成,外裹以金属。 四马之车,中央一辕,即单辕。
其何以行之哉: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行:使……行。之:指车。
(四)里仁
朝闻道一条:
①何晏、邢疏皆以为愤世嫉俗之语。邢疏:“此章疾世无道也。设若早朝闻世有道,暮夕而死,可无恨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②朱熹、刘宝楠皆认为是就个人自身修养言。朱熹:“道者,事物当然之理。”刘宝楠:“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
吾道一以贯之:邢疏:“言我所行之道,唯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
唯:孔(安国)曰:“直晓不问,故答曰唯。”
门人:①邢疏:“门人,曾子弟子也。”
②刘宝楠:“门人者,谓受学于夫子之门之人之也。”
喻:孔(安国)曰:“喻犹晓也。”
邢疏:“君子则晓于仁义,小人则晓于财利。”
见贤思齐:朱熹:“思齐者,冀己亦有是善;内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恶”。
(五)公冶长
雕:包曰:“朽,腐也。雕,雕琢刻画。”
粪土:秽土,脏土。
“粪”小篆作“ ”,象双手捧箕清除污秽。①本义为“扫除”,也作“ ”。《说文》:“粪,弃除也。”《左传•昭公三年》:“小人粪除(清扫)先人之敝庐。”
②引申为被扫除之物,“秽土”。
《国策•秦策五》:“一日倍(背)约,身为粪土。”
③给禾苗除草、培土和施肥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孔颖达疏:“粪,雍苗之根也。”段玉裁在“粪”字下注曰:“凡粪田,多用所除之秽为之,故曰粪。”
④由秽土引申为“粪便”,此义汉以后已出现。
《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今者臣窃尝大王之粪。”
刘宝楠《论语正文》:“胡氏绍勋《四书拾义》:《左传》云‘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是除秽谓粪,所除之秽亦谓粪。此经粪土,犹言秽土。古人墙本筑土而成,历久不免生秽,故曰不可圬。”
第二个“子曰”:朱熹《论语集注》:“胡氏曰:‘子曰’疑衍文。不然,则非一日之言也。”
听言观行数句:朱熹《论语集注》:“胡氏曰:听言观行,圣人不待是而后能,亦非缘此而尽疑学者,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颜渊季路侍章:
车马衣轻裘:“轻”字衍文,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四名称词并列。邢疏:“言愿以已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而被敝之而无恨也。”
朱熹以“衣”读去声,释为“衣,服之也”以“衣”为动词,不妥。
不施劳:①孔(安国)曰:“不以劳事置施于人。”
②朱熹:“施,亦张大之意。劳,谓有功。”
(七)述而
默而识之:朱熹:“识,记也。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一说,识,知也。不言而心解也。前说近是。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三者已非圣人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
闻义不能徙: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朱熹《论语集注》:“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盖尹氏以“义”为“善”之意。徙:指学习,仿效。
於我如浮云:①朱熹:“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刘宝楠:“故孔子自言不义之富贵,视之如浮云然,明无所动于心也。”
②程子(颐)曰:“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朱熹《论语集注》)
③后学守志案,或曰,孔子之意或指,不义之富贵于我之距离如浮云于我之距离一样遥远,意为不可能、没有关系或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
发愤:因愤激而决心努力。
关于“发愤”二句:①朱熹:“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
②刘宝楠:“发愤忘食者,谓好学不厌(满足)几忘食也。乐以忘忧者,谓乐道不忧贫也。”两个方面:好学与乐道。
三人行:①邢疏:“此章言学无常师也。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相悬,但敌体耳。然彼二人言行必有一人善,一人不善,我则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有善可从,是为师矣,故无常师也。”邢似以“行”为“言行”之“行”。
朱熹:“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刘宝楠:“行者,行于道路也,……案如钱(钱坫)说,是善与不善,谓人以我为善不善也。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
案:以上三位学者,共同点是:皆以“三人”含“我”在内。
不同点:A邢似以“行”为“言行”,朱、刘皆以“行”为“行于道路”。
B邢、朱以“善”与“不善”指彼人言,彼二人“一善一恶”。刘则认为“善”与“不善”是指“我”而言。
②“三人”不含我,“行”为“行走”。“善”与“不善”不是对人的分类,是对品行的区分。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人可作我的老师。
③守志案,“三人”含“我”在内,犹“见贤思齐;见不善,内自省”之意也。三人同行,其他两人之优点,要学习;缺点要避免。
“若圣与仁”章 若:至于,连词。
朱熹:“此亦夫子之谦辞也。”
晁氏曰:“当时有称夫子圣且仁者,以故夫子辞之。苟辞之而已焉,则无以进天下之材,率天下之善,将使圣与仁者为虚器,而人终莫能至矣。故夫子虽不居仁圣,而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也。”
为之:①邢疏:“为犹学也。孔子言己学先王之道不厌,教诲于人不倦,但可谓如此而已矣。”刘宝楠:“为之,谓为学也。” 邢以“之”为“先王之道” 刘宝楠先生文中三证“轻”字为衍文,持肯定态度!
刘宝楠《论语正义》原文如下:
“愿”者,有志而未逮之辞。《尔雅释诂》:“愿,思也。”“裘”者,《说文》云:“裘,皮衣也。”裘即裘字。凡裘服,毛在外,故有加衣以袭之。衣裘犹衣裳。
皇邢各本衣下有轻字。阮氏元《校勘记》:“《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涉《雍也篇》‘衣轻裘’而误衍‘轻’字。钱大昕云:‘三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於‘赤之适齐’节,音衣为於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论语》共二十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的言论是这部书最主要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孔子单独发表的议论,有的是孔子与当时的君主、大夫、弟子等人的问答。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成的。成书约在战国初年,论,音伦,编纂的意思。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春秋时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管理畜牧)。鲁定公时,当了司寇。后以不得志而周游卫、陈、蔡、宋、楚等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自卫反鲁”后,继续办私塾,从事整理古籍和教授弟子的工作。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古论语》出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有二十一篇,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亦已亡佚。《鲁论语》是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就是现在通行的《论语》。
《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
(一) 学而
时习:①王肃:“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邢疏:“学者以时诵习其经业,使无废落,不亦说悦怿乎?”以时,按时
②朱熹:“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程子(颐)曰:“习,重习也。”经常复习
不亦:①以“亦”为副词,“也”。邢疏:“言‘亦’者,凡外境适心,则人心说乐,可说可乐之事,其类非一,此‘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亦说乐之事耳,故云‘亦’。”邢疏:“(关于末句)”君子之行非一,此其一行耳,故云‘亦’也。”
②《经传释词》卷三“亦”字条:“凡言‘不亦’者,皆以‘亦’为语助。‘不亦说乎’,不说乎也。‘不亦乐乎’,不乐乎也,‘不亦君子乎’,不君子乎也,赵岐注《孟子•滕文公》篇曰:‘不亦者,亦也。’失之。”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p36认为“不亦……乎”中的“亦”没有实在意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说”与“乐”:“说”与“悦”的古字,二者是古今字关系。
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曰:“‘说’(悦)在心,‘乐’主发散在外。”
朋:郑玄注《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①邢疏:“有同门(师门)之朋从远方而来,与已讲习,不亦乐乎?”②朱熹集注:“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程子(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
③宋翔凤《朴学斋札记》:“《史记世家》定公五年‘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弟子至自远方,即有朋自远方来也,朋即指弟子。”(刘宝楠《论语正义》引) 案 自远方来之前尚不得称弟子,来之后才成为弟子。故“朋”宜解为“志同道合者”。
三省:①朱熹:“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以“三”为实数,认为指的就是后面列举的三事。
②“三”泛指多数,非实指。仅修饰“省”,与后列举的三事无关。
身:自身,自已。……
忠、信、传、习:朱熹:“尽已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已。”忠,尽忠心。信,诚信,诚实讲信用。传,老师传授的东西。习,反复练习。
就:走向,接近。有道:有道德者。
邢疏:“此章述好学之事。(首二句不计“子曰”二字)言学者之志乐道忘饥,故不暇求其安饱也。(第三句)敏,疾也。言当敏疾于所学事业,则有成功。……学有所得,又当慎言说之。(第四句)正谓向其是非,言学业有所未晓,当就有道德之人正定其是之与非。(末句)总结之也。言,能行在上诸事,则可谓之为好学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此章言君子当安贫力学也。”
(二)为政
温:朱熹“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温故与知新”的关系:
①因果关系。温习已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②并列关系。邢疏:“言旧所学得者,温寻使不忘,是温故也。素所未知,学使知之,是知新也。既温寻故者,又知新者,则可以为人师矣。”
罔:包曰:“学不寻思其义,则罔然无所得。”罔然:惘惘然
殆:何晏:“不学而思,终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殆”与“怠”同。
“殆”有三种不同的理解①疲急(何晏)。②危险(朱熹)③疑惑(王引之《经义述闻》)
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论语.卫灵公》:“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朱熹《论语集注》:“程子(程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诲女知之乎:朱熹:“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
① 视“诲女知之”为双宾语。朱熹:“我教汝以知之之道乎!”
② 刘宝楠《论语正义》:“诲女知之者,言我诲女之言,女知之否耶。”
是知也:“知”《经典释文》:“如字,又言智。”则此处“知”有二歧解:
①知道。邢疏:“言汝实知之事,则为知之;实不知之事,则为不知,此是真知也。”
③ 智,聪明。
人而无信:“人”,谓词性成分,意为“作为一个人”。
大车数句:邢疏:“此为无信之人作譬也。”
輗軏:①包曰“大车,牛车。輗者,辕端横木,以缚轭。小车,驷马车。軏者,辕端上曲,钩衡(横木)。”
②刘宝楠《论语正义》“郑注云:‘輗穿辕端着之,軏因辕端着之。……’郑解輗軏,与包异义,郑氏是也。《说文》:‘輗,大车辕端持衡(横木)者’,或体作棿作輗。‘辕,车辕端持衡(横木)者’,今《论语》作‘軏’,张参《五经文字》以为隶省,是也。许与郑合,与包异。近世儒者……而莫译于凌氏焕所著《古今车制图考》,其略云:据许郑说,则輗非辕端横木,軏非辕端上曲木,自明显。……今定辕端与横木之中,俱凿圆孔相对,以軏直贯而缚之。……云‘因’者,盖軏植定在辕上,驾时但以衡中孔就而着之,若牛车两辕两輗,驾时乃施以輗穿鬲(指辕端横木)贯辕。《太玄经》:‘拔我輗軏’足明着时是自上而下也。”刘宝楠的观点是从郑说,以輗軏为“插销”,意辕端与横木各凿圆孔,以插销相衔接。估计这种插销是以木做成,外裹以金属。 四马之车,中央一辕,即单辕。
其何以行之哉: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行:使……行。之:指车。
(四)里仁
朝闻道一条:
①何晏、邢疏皆以为愤世嫉俗之语。邢疏:“此章疾世无道也。设若早朝闻世有道,暮夕而死,可无恨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②朱熹、刘宝楠皆认为是就个人自身修养言。朱熹:“道者,事物当然之理。”刘宝楠:“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
吾道一以贯之:邢疏:“言我所行之道,唯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
唯:孔(安国)曰:“直晓不问,故答曰唯。”
门人:①邢疏:“门人,曾子弟子也。”
②刘宝楠:“门人者,谓受学于夫子之门之人之也。”
喻:孔(安国)曰:“喻犹晓也。”
邢疏:“君子则晓于仁义,小人则晓于财利。”
见贤思齐:朱熹:“思齐者,冀己亦有是善;内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恶”。
(五)公冶长
雕:包曰:“朽,腐也。雕,雕琢刻画。”
粪土:秽土,脏土。
“粪”小篆作“ ”,象双手捧箕清除污秽。①本义为“扫除”,也作“ ”。《说文》:“粪,弃除也。”《左传•昭公三年》:“小人粪除(清扫)先人之敝庐。”
②引申为被扫除之物,“秽土”。
《国策•秦策五》:“一日倍(背)约,身为粪土。”
③给禾苗除草、培土和施肥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孔颖达疏:“粪,雍苗之根也。”段玉裁在“粪”字下注曰:“凡粪田,多用所除之秽为之,故曰粪。”
④由秽土引申为“粪便”,此义汉以后已出现。
《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今者臣窃尝大王之粪。”
刘宝楠《论语正文》:“胡氏绍勋《四书拾义》:《左传》云‘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是除秽谓粪,所除之秽亦谓粪。此经粪土,犹言秽土。古人墙本筑土而成,历久不免生秽,故曰不可圬。”
第二个“子曰”:朱熹《论语集注》:“胡氏曰:‘子曰’疑衍文。不然,则非一日之言也。”
听言观行数句:朱熹《论语集注》:“胡氏曰:听言观行,圣人不待是而后能,亦非缘此而尽疑学者,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颜渊季路侍章:
车马衣轻裘:“轻”字衍文,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四名称词并列。邢疏:“言愿以已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而被敝之而无恨也。”
朱熹以“衣”读去声,释为“衣,服之也”以“衣”为动词,不妥。
不施劳:①孔(安国)曰:“不以劳事置施于人。”
②朱熹:“施,亦张大之意。劳,谓有功。”
(七)述而
默而识之:朱熹:“识,记也。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一说,识,知也。不言而心解也。前说近是。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三者已非圣人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
闻义不能徙: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朱熹《论语集注》:“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盖尹氏以“义”为“善”之意。徙:指学习,仿效。
於我如浮云:①朱熹:“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刘宝楠:“故孔子自言不义之富贵,视之如浮云然,明无所动于心也。”
②程子(颐)曰:“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朱熹《论语集注》)
③后学守志案,或曰,孔子之意或指,不义之富贵于我之距离如浮云于我之距离一样遥远,意为不可能、没有关系或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
发愤:因愤激而决心努力。
关于“发愤”二句:①朱熹:“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
②刘宝楠:“发愤忘食者,谓好学不厌(满足)几忘食也。乐以忘忧者,谓乐道不忧贫也。”两个方面:好学与乐道。
三人行:①邢疏:“此章言学无常师也。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相悬,但敌体耳。然彼二人言行必有一人善,一人不善,我则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有善可从,是为师矣,故无常师也。”邢似以“行”为“言行”之“行”。
朱熹:“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刘宝楠:“行者,行于道路也,……案如钱(钱坫)说,是善与不善,谓人以我为善不善也。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
案:以上三位学者,共同点是:皆以“三人”含“我”在内。
不同点:A邢似以“行”为“言行”,朱、刘皆以“行”为“行于道路”。
B邢、朱以“善”与“不善”指彼人言,彼二人“一善一恶”。刘则认为“善”与“不善”是指“我”而言。
②“三人”不含我,“行”为“行走”。“善”与“不善”不是对人的分类,是对品行的区分。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人可作我的老师。
③守志案,“三人”含“我”在内,犹“见贤思齐;见不善,内自省”之意也。三人同行,其他两人之优点,要学习;缺点要避免。
“若圣与仁”章 若:至于,连词。
朱熹:“此亦夫子之谦辞也。”
晁氏曰:“当时有称夫子圣且仁者,以故夫子辞之。苟辞之而已焉,则无以进天下之材,率天下之善,将使圣与仁者为虚器,而人终莫能至矣。故夫子虽不居仁圣,而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也。”
为之:①邢疏:“为犹学也。孔子言己学先王之道不厌,教诲于人不倦,但可谓如此而已矣。”刘宝楠:“为之,谓为学也。” 邢以“之”为“先王之道”
清代学者真是太清闲了。学要有所用才好。咬文嚼字,却不能用起来,也就失去了儒家精神的本意。不知道也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传奇单机HERO游戏控制器 出现下面情况怎么解
请问,注册日本商标有什么意义吗?
家庭采暖系统有几种 家庭采暖系统对比
家燕的介绍
求解java几条语句详细解释!!~?~?~?
形容女的可以用窈窕,男的用啥?求指教
苏格兰牧羊犬和谢德兰牧羊犬需要多少钱一只?
大武拳击馆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怎么连接sqlserver数据库
问道134级3力1敏6万物伤力量是多少
微信附近出来的女的,可以哪些节目
魅力空间音乐会所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高贵的详细解释
电影《疯狂大变身》百度云完整版MP4资源《疯
紫羊绒如何爆头
推荐资讯
我适合踢足球哪个位置。我跑得快,大脚很高,技
书房门帘选什么颜色好 欧式书房用什么颜色
3×10的(40A)电子火表一度电等于多少度?
求 御 或者 巫 或者 夜 这3个字的高仿字 有一
凯立德导航黑屏怎么回事
聚星阁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过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历史胡炎①扁鹊见到蔡桓
我是县里新提拔的一把手,需要去挨个拜访上级
牢骚太多,监狱建筑师总大发牢骚,发牢骚是什
三角形分别是45'67.5'67.5度。45度的
鳝肚有什么功效鳝肚煮汤吃了有什么功效,听人
社会保险可以重新上吗?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