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江亭夜月送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01:55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11-14 00:57
阅读 江亭夜月送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11-14 01:25
-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共两首,都是五言绝句。这两首诗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表达了作者独有的内心感受。诗的妙处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 白话译文
【其一】
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其二】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总章二年(669年)到咸亨二年(671年)之间,可以与《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江边送别诗相互参证,都是王勃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 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喻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的诗篇仍流于华艳。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11-14 01:50
精致而不失意境.虽是离别诗,但通篇没有一个送字、“别”字,依依离别之情溢出诗外.诗歌情景交融,以“江、亭、夜、月”四个意像一起织成一幅浓浓的送别图景.虽然四句没有一字提人,但句句有人,景中含情.前两句 “乱烟笼碧彻,飞月向南端”,开篇便使全诗笼罩在一片朦胧伤感的离愁别绪当中.烟是乱的,月正在飞.整个景色显然是灵动的,意境自然很美. 最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友人已经随月南去,友人的身影也如乱烟飞灭.眼前唯有寂寞之亭,只有凄寒的夜晚,还有诗人自己对影相吊,无限空落.此两句实在是将整首诗歌的意境推向了高潮,将诗人的内心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感像弥漫的夜一样,铺泻出来.
(百度得到以下内容)在此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百度得到以下内容)在此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