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语文中的使动用法?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05 19:50
语文中的使动用法?
最佳答案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例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编辑本段二、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例2“王”为意动用法不是使动,译为,认为……为王或把……当王)   例2中两种不同用法的理解是由对该句句子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如果理解为成功后的君主为王,则为使动用法,若理解为成功后大家认为他为王,则为移动。   所以有判别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还需要自己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 编辑本段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2.语法区别】   1.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可   2.谓语灵活性不同
全部回答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但又有些差别。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具有了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广州圈绒地毯厂家有哪些,声誉比较好,比较出
ORNA奥娜淋浴房中国唯一砸不破的淋浴房?
宁波市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谁了解?麻烦详细
成都电动窗饰有限公司哪家做的好?性价比高的
香堂小产权房能不能买?了解的说一下
电脑偶尔死机原因有哪些?
真假西门子开关如何辨别?有谁晓得?
客厅铺复合地板好不好
想知道紫色沙发配什么颜色的地毯?来说说?有
卫生间防水和阳台做防水是一样的吗?需要注意
问问楼房装修押金标准是多少?要注意哪些方面
求解剪刀升降机需要多少钱?
微软平板电脑怎样录音
金田野实木定制的话贵不贵?这种品牌环保吗?
你们是怎么看待地板踢脚线的选择?
推荐资讯
紫手链代表什么意思?哪位能给点建议?
实木西餐厅桌椅的价格是多少?谁可以给个参考
哪位能介绍一下怎样挑选实木家具?有谁清楚?
韶关仁化董塘小型汽车驾驶人科目二考场地址有
杭州第三方家装监理公司哪家好?联系方式多少
谁知道家里怎样保存布面油画?
qq是全球最强大的社交软件吗
skgys2615电动牙刷质量怎么样?性能怎么样?
四川垃圾桶生产厂家都有哪些?哪位知道?
音响屁颠虫的价格是多少?
本地非农户口,无购房建房或装修想取住房公职
饰面板的安装方法有哪些,饰面板的安装时要注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