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求一篇 与大学生有关题材的 社会调查报告 2000字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09:45
求一篇 与大学生有关题材的 社会调查报告 2000字
最佳答案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20.08%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21%的06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高达29.85%的毕业生表示会把外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其次为国企,有25.80%的毕业生把国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单位;政府机关排名第三,所占比例为15.20%.选择前三类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接近70%。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所占比例分别为40.45%,37.52%。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

在校毕业生

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毕业生在就业看法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比例相应增加,这可能说明在校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更加不乐观。

在校毕业生由于还没有被马上推到就业的时间,所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思考的时间,所以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学生比例增加较快,与06届毕业生(13.11%)相比,比例上升为19.91%.而表示"信心十足、应对自如"的比例相应下降,与06届毕业生(13.39%)相比,比例降为8.01%.外企仍是在校毕业生中的最青睐的就业单位,与06届毕业生(29.85%)相比,选择比例有了一定提高,达到35.82%.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18.18%)超过了国企(15.69%),这预示着未来"公务员热"可能继续升温。

在校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第一份薪酬的期望整体高于06届毕业生,与06届毕业生(11.30%)相比,3000-4000元的薪酬期望(比例:25.22%)大幅增加,另外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相应增加,说明在校毕业生对自己薪酬的预期还是挺高的。

北京、上海、广东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仍是最吸引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其中北京(25.32%)对在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与06届毕业生(24.69%)相比,略有升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趋势,与06届毕业生(9.62%、7.39%)相比有比较大的下滑,分别仅为5.63%、6.06%.。

就业需求描述

毕业生

数据统计显示,06届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41.28%),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31.94%),两项选择因素均与毕业生自身有关。这说明毕业生对自己在高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自信,对自己职业素质能否符合单位要求缺乏信心,同时也说明毕业生对高校的教育内容缺乏自信。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45.47%)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

"专业水平"(49.23%)成为06届毕业生认为毕业生需要具备素质及能力最多的选择,其次为"沟通能力"(43.24%)及"适应能力"(41.42%)。

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

"如何面试"(30.82%)、"如何了解一个企业"(30.13%) 、"企业选人的标准"(29.15%)三项成为06届毕业生求职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

在校毕业生

与06届大学毕业生相比,在校毕业生更加注重"提高技能"(47.94%,06届毕业生:41.28%)及"提高职业素质"(41.88%,06毕业生:31.94%)。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成为困扰06届毕业生(45.47%)和在校毕业生(41.45%)求职中的首要因素,仍说明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了解的机制存在很大不足。

在校毕业生和06届毕业生这方面看法比较一致,相比较而言,在校毕业生更关注"专业水平"(56.60%,06届毕业生:49.23%),对"适应能力"(35.71%)关注相对比06届毕业生(41.42%)小一点。

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招聘人员的"潜力"(第三位;06届毕业生:第四位)更甚于关心招聘毕业生的"学校名气"(第六位;06届毕业生:第三位)。

在校毕业生与06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相当一致,没有多少差别,前三项都为"企业选人标准"、"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

深度分析

不同籍贯学生分析

调查显示:不同籍贯性质的毕业生,均把外企作为毕业就业时的首选。其中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选择外企的比例最高,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毕业生选择外企的比例依次下降。来自中小城市和城镇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高于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籍贯毕业生求职中最困扰的三项因素相同,但轻重有所不同。对于来自大城市及中小城市的毕业生生来说,首要困扰他们的因素和来自城镇及农村的毕业生一样,均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但第二项因素与来自城镇及农村的毕业生不同,他们更困扰于"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来自城镇及农村的毕业生,他们更困扰于"能力不足".从这一方面说明可能来自城镇及农村的毕业生比来自大城市或中小城市的毕业生对自身能力更缺少自信。

调查显示: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而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毕业生都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对"专业水平"看重的程度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比例依次升高。对"沟通能力"的选择上则相反,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比例依次降低。这个发现也很有意思。

不同区域学生分析

从统计分析来看,来自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更积极、自信,担忧程度相对最小,来自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消极,更缺乏自信,对就业难的担忧程度则大幅增加。

调查显示,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比东部地区的毕业生更加注重"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的解决就业难的方式。

与来自不同区域的毕业生选择相比,来自东部地区的毕业生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沟通通力"及"心理素质",而。来自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则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 c.北京、广州两地毕业生分析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毕业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毕业生更自信。北京毕业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毕业生的选择比例。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毕业生比北京毕业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毕业生比广州毕业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

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毕业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毕业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毕业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毕业生中,只有很少的毕业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

针对用人单位

现状描述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毕业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受调查者所在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71.17%),偶尔一两年不招聘毕业生企业比例为12.52%.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毕业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表示对所招聘毕业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为11.93%,表示"一般满意"的比例为47.91%,表示"一般"的比例为29.93%.整体上看,06年企业招聘毕业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调查显示:35.39%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28.03%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毕业生人数有所减少,25.45%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基本不变。

在企业看来,毕业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毕业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 企业所能给与毕业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毕业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

需求描述

对比一下毕业生和企业人士在"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方法"上的选择的话,发现有很大不同。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不主要。

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毕业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毕业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毕业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毕业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第三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等相对不重要。这个结果和毕业生所认为的结果有很大不同。

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第三为毕业生的"品德".这与毕业生对自己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最大不同在于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毕业生自己对"品德"的要求。

在企业人士看来,首先毕业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践经验",第三为"心理素质".在众多hr给毕业生的建议中,建议最多的是要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

在hr给毕业生的建议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建议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一种是"先择业,后就业",有代表性的建议前者是: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后者很有代表性的建议是: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

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现状分析

从高校毕业生和企业的调查结果的对比情况来看,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形成巨大的鸿沟,从而导致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对整个社会来说会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费,同时由于人力供需之间结构性的差异,资源内耗将会持续增加,对企业及毕业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具体差异之处可以从硬性和软性条件两方面来看

硬性方面

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高达410万,06年毕业生毕业人数已经是5年前的三倍,而从我们调查的企业06年招聘毕业生的人数来看,并没有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同步,在调查的企业中,只有35.39%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而且还有28.03%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毕业生人数有所减少,所以从用人单位来看,06年招聘毕业生人数只是有小幅增长,远远落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

不论从06届毕业生的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还是从在校毕业生对预期的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都呈现相同的趋势:毕业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青睐,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对人力的需求相对不足,区域性人力供给矛盾显著。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无论在校毕业生还是06届毕业生都对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外企、国企、政府机关,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 ,可见毕业生就业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可预见的未来是"公务员热"将继续升温。

从对毕业生的调查看,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期望已经调到1001-2000元,在校毕业生对薪酬期望略高,大部分也集中在1001-3000元之间。但这样的预期在企业看来如何呢?从企业的调查数据看,仍然存在很大差别。仍然有近40%的企业hr认为毕业生对企业薪酬要求偏高。

软性方面

从调查数据看,无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经成为主流,然而即使这样,这样的观念就一定适合吗?我们从企业hr者给毕业生的建议中还是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的:"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整体的来看,在解决毕业生就难上,毕业生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从而拥有更大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企业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上,认为更多地应该从从认知上解决。

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和企业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毕业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可见学生和企业都认识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触、了解的途径。

整体对比一下毕业生和企业二者对"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在对"品德"的选择成为二者最大的差异。不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毕业生,品德都被他们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06毕业生选择中,"品德"排在最后一位,在校毕业生中,"品德"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选择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这种差异的形成值得我们思考:到底毕业生"成才"的价值取向该如何选择呢?

对比一下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可以发现,除了"综合能力"上,企业和毕业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没有一致的。二者之间差异的选择上,如果毕业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能对毕业生在校学习时培养自己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的歪曲,最后使自己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选择看重毕业生学历学校名气的比很小,可现实中的情况似乎是企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条件非常看重。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矛盾。其二,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从中看出,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

希望能对您有用!
祝每天都有好心情!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去北欧和美国留学哪个好?
福建省专科建筑工程专业的升本科,有什么学校
现在DNF30亿游戏币 人民币多少钱
东关早市站自行车租赁点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
丰田卡罗拉单碟CD机在AUX输入之后怎么操作播
电脑的主板是做什么用的?内存呢?有哪些对它
太尔快速热水器烟机炉具卫浴专卖店我想知道这
属鸡下半年运势
丹阳市访仙派出所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这个地
50分裸钻颜色I,净度SI2,3Ex无荧光
有专门帮人写材料的吗
独立式衣帽间有哪些好处
长春汇报片配音价格是多少呢?谢谢大家,我有
肖家客栈怎么去啊,有知道地址的么
人类ABO血型由IA、IB和i控制,IA对i显性,IB对
推荐资讯
急!!国外的VISA卡突然国内不能取现了!!
高一语数英物化生基础没打好会影响到高二高三
五保户一年多少钱
景龙园我想知道这个在什么地方
介绍一下单项式与多项式.最好能有一些例子.
豪沃336发动机油量大了会有什么危害,排气支
上海临时居住证未到期可以续签吗
诛仙青云志在老君山拍么,?
由文化部等部门组织的2014年第四届海外“欢乐
西南大道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这个地方
德阳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在什么地方啊,我要过
八达岭高速公路/史各庄桥(路口)地址在什么地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