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早期,海洋上曾有中国人频繁活动的身影。欧洲人直到1500年前后,才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 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材料三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四 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11年以来,美国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周边国家频繁军演,插手中国南海事务,妄图使南海问题复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早期,在海洋上频繁活动中国代表人物是谁?(2分)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2分)
(2)材料二中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于哪一运动中?(2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事件?(2分)此事件中涌现出了哪位杰出的民族英雄?(2分)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占的?(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2分)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世纪早期,海洋上曾有中国人频繁活动的身影。欧洲人直到1500年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04:50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1-26 00:25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平生事
- 2021-01-26 01:52
(答案→)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和近代列强侵略香港、澳门的相关内容。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所以15世纪早期,在海洋上频繁活动中国代表人物是郑和。近代史上,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国家分别是葡萄牙和英国。(2)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近代海军。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威海卫之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是邓世昌,他在军舰即将沉没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决心与敌舰同归于尽,最终壮烈殉国。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使宝岛再次骨肉分离。(3)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包括: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上海轮船招商局;建立新式海军;派人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4)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应对南海问题的措施。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国要应对南海问题,就要加强海防意识和海军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协商、政治解决;坚持南海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等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1-26 02:54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