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实验事实中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实验事实:将纯铜片和另一种金属M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冒出;结论:金属活动性:M>CuB.实验事实:将S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2 17:48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1-22 11:25
从下列实验事实中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实验事实:将纯铜片和另一种金属M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冒出;结论:金属活动性:M>CuB.实验事实: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红色褪去;结论:SO2有漂白性C.实验事实: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结论:SO2有漂白性D.实验事实: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结论;酸性:苯酚<碳酸E.实验事实: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结论;酸性:苯酚>碳酸F.实验事实: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结论;Cl2是电解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1-22 12:42
ACD解析分析:A.M失去电子,作负极;
B.二氧化硫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
D.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E.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F.氯气为单质;
G.氯气为单质.解答:A.M失去电子,作负极,Cu电极为正极,则金属活动性为M>Cu,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C正确;
D.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由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原理可知,所以酸性为碳酸>苯酚,故D正确;
E.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由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原理可知,所以酸性为碳酸>苯酚,故E错误;
F.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F错误;
G.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G错误;
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原电池、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的比较及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B.二氧化硫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
D.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E.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F.氯气为单质;
G.氯气为单质.解答:A.M失去电子,作负极,Cu电极为正极,则金属活动性为M>Cu,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C正确;
D.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由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原理可知,所以酸性为碳酸>苯酚,故D正确;
E.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由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原理可知,所以酸性为碳酸>苯酚,故E错误;
F.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F错误;
G.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G错误;
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原电池、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的比较及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大漠
- 2021-01-22 14:17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