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说明了什么哲理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06:38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1-29 17:23
琴诗说明了什么哲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01-29 17:35
琴诗说明的哲理是: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琴诗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
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扩展资料:
苏轼常用诗歌来讲道理,所选取的意象大多简单明了,却能触及到幽微难言的哲理,引人深思。苏轼此诗的意蕴与写法,是受到上引佛经与韦诗的启发。
诗人以佛渴形式写出前后,两句都是一假设一反问,寓答于问,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行的。
这就启迪人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此诗表现出诗人探究事物真谛的浓厚兴趣,也显示出诗人朴素的辩证思想,写得天真活泼,机趣横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琴诗
琴诗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
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扩展资料:
苏轼常用诗歌来讲道理,所选取的意象大多简单明了,却能触及到幽微难言的哲理,引人深思。苏轼此诗的意蕴与写法,是受到上引佛经与韦诗的启发。
诗人以佛渴形式写出前后,两句都是一假设一反问,寓答于问,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行的。
这就启迪人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此诗表现出诗人探究事物真谛的浓厚兴趣,也显示出诗人朴素的辩证思想,写得天真活泼,机趣横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琴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1-29 19:06
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写得清新流畅,又富有哲理。它批评了两种片面性:一种是光看到琴的作用,只讲“琴上有琴声”;一种是只强调指头的作用,认为“声在指头上”。人们都清楚,优美动听的琴声,是人的指头拨动琴弦产生出来的,琴和指头二者如果缺其一,就难以奏出美妙音乐。
1.若:如果的意思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2.何:为何的意思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3.思考的问题是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没有琴不行,没有手也听不到琴声.
- 2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1-29 17:55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