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是几点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5:12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1-03 05:28
午时是几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1-03 06:44
午时是几点到几点? 上午11点----下午1点 称为午时子时是几点?午时是几点?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午时一刻是几点几分。 12:15正当午时是几点 12点古代的这些子时,午时……,说明是几点? 中国古时用地支来计每天的时辰,相对应的是:子时(23-次日1),丑时(1-3),寅时(3-5),卯时(5-7),辰时(7-9),巳时(9-11),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
一天分十二时辰
古人计时,只根据天色把一日划分为若干时段,如天将亮时为昧旦,日出为晨,太阳正中时为日中,日落之后为黄昏,夜晚叫宵或夕等等。后来,又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个时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载有十二时辰的完整名日为:夜半、鸡呜、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时辰始于何时?据考证所得,是始于漠代。汉武帝时,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时辰,代替了原先的夜半、鸡呜、平旦……。每一时辰又分为两个小时段,如子时为子初、子正,丑时为丑初、丑正……。这样,一昼夜十二时细分为二十四小时,和现在的用法完全一致了。例如:子时为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丑时为一时至三时,寅时为三时至五时,馀此类推。不过十二时的概念,后世仍常沿用。人们又常提到五更天。究竟五更又是甚麽呢?古人常以五更为计时单位,将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为一个时辰。初更(一更)相当于戌时,二更相当于亥时,三更相当于子时,四更相当於丑时,五更相当于寅时。往时北京紫禁城中有更鼓楼,黄昏后鼓楼呜钟108声然后起更。南京、西安、天津等城市也建有鼓楼,每夜有更夫根据鼓楼上指示的时间打更报时,可说是保存旧习的表现。
十二时辰和现代时段对照表
夜半 鸡呜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十二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现代时段 23时 24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24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23时子午时是几点 子时是23:00-1:00
午时是11:00-13:00丙午时是几点 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时辰时用十二地支表示的 子时是夜里23点到凌晨1点,依次是子时(23-1)、丑时(1-3)、寅时(3-5)、卯时(5-7)、辰时(7-9)、巳时(9-11)、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 所以,不存在丙时,“丙”是十个天干里面的的一个午时是几点午时一刻有事几点 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 午时是11~13时 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分 ......
在字典里的午时三刻只说了它是指12点,却没说几分 于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释 :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 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 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以24小时制回答)午时三刻大约是11点45分。 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 (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午时一刻是几点几分。 12:15正当午时是几点 12点古代的这些子时,午时……,说明是几点? 中国古时用地支来计每天的时辰,相对应的是:子时(23-次日1),丑时(1-3),寅时(3-5),卯时(5-7),辰时(7-9),巳时(9-11),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
一天分十二时辰
古人计时,只根据天色把一日划分为若干时段,如天将亮时为昧旦,日出为晨,太阳正中时为日中,日落之后为黄昏,夜晚叫宵或夕等等。后来,又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个时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载有十二时辰的完整名日为:夜半、鸡呜、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时辰始于何时?据考证所得,是始于漠代。汉武帝时,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时辰,代替了原先的夜半、鸡呜、平旦……。每一时辰又分为两个小时段,如子时为子初、子正,丑时为丑初、丑正……。这样,一昼夜十二时细分为二十四小时,和现在的用法完全一致了。例如:子时为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丑时为一时至三时,寅时为三时至五时,馀此类推。不过十二时的概念,后世仍常沿用。人们又常提到五更天。究竟五更又是甚麽呢?古人常以五更为计时单位,将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为一个时辰。初更(一更)相当于戌时,二更相当于亥时,三更相当于子时,四更相当於丑时,五更相当于寅时。往时北京紫禁城中有更鼓楼,黄昏后鼓楼呜钟108声然后起更。南京、西安、天津等城市也建有鼓楼,每夜有更夫根据鼓楼上指示的时间打更报时,可说是保存旧习的表现。
十二时辰和现代时段对照表
夜半 鸡呜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十二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现代时段 23时 24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24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23时子午时是几点 子时是23:00-1:00
午时是11:00-13:00丙午时是几点 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时辰时用十二地支表示的 子时是夜里23点到凌晨1点,依次是子时(23-1)、丑时(1-3)、寅时(3-5)、卯时(5-7)、辰时(7-9)、巳时(9-11)、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 所以,不存在丙时,“丙”是十个天干里面的的一个午时是几点午时一刻有事几点 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 午时是11~13时 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分 ......
在字典里的午时三刻只说了它是指12点,却没说几分 于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释 :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 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 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以24小时制回答)午时三刻大约是11点45分。 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 (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