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在教育反方面有什么突出事列?
材料1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民……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伍而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3.夫农,天下之本也。
问1.材料1反映了什么情况?
问2.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什么政策?
结果怎样?
汉武帝时,在教育反方面有什么突出事列?
材料1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民……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伍而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3.夫农,天下之本也。
问1.材料1反映了什么情况?
问2.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什么政策?
结果怎样?
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1,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谓的察举征召制度。
2,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3,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4,、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材料1反映的情况:
在秦朝的严酷统治下,民不聊生、各地诸侯武装纷纷起来反抗,许多天地和农业生产都荒废了,以至米价过高,饥饿丛生,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人口数量锐减。社会日渐萧条的情况。
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
汉代的经济政策和恢复措施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