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玉衡指孟冬,孟冬能解释为冬季的第一个月?依我理解孟冬应该是...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09:07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1-28 13:50
【孟冬】玉衡指孟冬,孟冬能解释为冬季的第一个月?依我理解孟冬应该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1-28 15:15
【答案】 玉衡和孟冬指的是天上的星宿.
,“玉衡指孟冬”并非说此时就是孟冬季节,而是在描写夜深之时天空的景象.古人把天空分为十二个方位,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名称来命名,而这十二个方位,又分别代表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旧时过年贴对联,有一个横联叫作“斗柄回寅”,意思是,北斗七星的斗柄现在已经转回来指到“寅”的方位上了.按夏历来说,这个时候就是正月孟春,是一年的开始.既然斗柄指到寅的方位时是正月孟春,那么以此类推,当斗柄指到卯的方位时就是二月仲春,指到辰的方位时是三月季春,指到巳的方位时是四月孟夏…….不过,这只是夏历,而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是不同的,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也就是说,商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二月,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两千多年来,我们所一直沿用的,乃是夏历.
然而不要忘记,地球既有自转又有公转,北斗七星不但在不同季节指着不同的方位,就是在一夜之间,也同样流转指向不同方位.只不过,随着季节的不同,它指向这些方位的时间的早晚也在变化.因此,仅仅“玉衡指孟冬”并不能判断是在什么季节,要想判断季节,还必须知道玉衡是在夜晚什么时辰指向孟冬的.也就是说,这里边有一个观测时间的问题.
它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孟冬”,当然指的是天上十二方位中代表孟冬季节的那个方位——我们推算一下,应该是“亥”的方位.在北斗七星之中,从第一个星到第四个星分别叫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它们合起来称为“斗魁”;从第五个星到第七个星分别叫玉衡、开阳、招摇,它们合起来称为“斗杓”.“杓”字读作biao(平),就是斗柄的意思.《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所谓“建”,就是建历的依据,就是说:如果你在黄昏的时候观测北斗,则以杓——即斗柄的最后一颗星招摇——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如果你在夜半观测,则以玉衡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如果你在凌晨观测,则以魁——即斗首第一颗星天枢——所指的方向为依据.有了这个观测时间的标准,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孟秋季节的黄昏时分,招摇指在孟秋的方位——我们推算一下,应该是“申”的方位.这也就是《淮南子》所说的“孟秋之月,招摇指申”.但倘若你在夜半观测呢?那时指在申位的就不是招摇,而是玉衡了.如果你在平明观测,则指在申位的又不是玉衡,而变成了天枢.北斗七星是在转的,玉衡在半夜时指着申的方位,而在后半夜到黎明这一段时间,它就逐渐转向亥的方位,也就是孟冬的方位.在这同一时间里,天枢就逐渐转向申的方位,即孟秋的方位.所以如果你在凌晨时观测,就不能再以玉衡所指的方位为标准,而要以天枢所指的方位为标准了.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在秋天的夜空,这景象是历历可见的.
既然如此,“玉衡指孟冬”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它指的是时间而不是季节,是在孟秋七月的夜半以后到凌晨之前这一段时间.这时候玉衡正在慢慢地离开代表孟秋的“申”的方位,慢慢地指向代表孟冬的“亥”的方位.夜深入静,星月皎洁,再加上“促织”、“白露”、“秋蝉”等形象的描写,就烘托出一幅寒冷、静谧的秋夜景象来.所以我以为,李善的错误在于他忽略了在不同的时间观测应该以不同的星作为依据;同时又把指方位的“孟冬”解释为真的孟冬季节,这才造成了诗中所写景象与季节的矛盾.
,“玉衡指孟冬”并非说此时就是孟冬季节,而是在描写夜深之时天空的景象.古人把天空分为十二个方位,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名称来命名,而这十二个方位,又分别代表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旧时过年贴对联,有一个横联叫作“斗柄回寅”,意思是,北斗七星的斗柄现在已经转回来指到“寅”的方位上了.按夏历来说,这个时候就是正月孟春,是一年的开始.既然斗柄指到寅的方位时是正月孟春,那么以此类推,当斗柄指到卯的方位时就是二月仲春,指到辰的方位时是三月季春,指到巳的方位时是四月孟夏…….不过,这只是夏历,而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是不同的,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也就是说,商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二月,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两千多年来,我们所一直沿用的,乃是夏历.
然而不要忘记,地球既有自转又有公转,北斗七星不但在不同季节指着不同的方位,就是在一夜之间,也同样流转指向不同方位.只不过,随着季节的不同,它指向这些方位的时间的早晚也在变化.因此,仅仅“玉衡指孟冬”并不能判断是在什么季节,要想判断季节,还必须知道玉衡是在夜晚什么时辰指向孟冬的.也就是说,这里边有一个观测时间的问题.
它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孟冬”,当然指的是天上十二方位中代表孟冬季节的那个方位——我们推算一下,应该是“亥”的方位.在北斗七星之中,从第一个星到第四个星分别叫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它们合起来称为“斗魁”;从第五个星到第七个星分别叫玉衡、开阳、招摇,它们合起来称为“斗杓”.“杓”字读作biao(平),就是斗柄的意思.《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所谓“建”,就是建历的依据,就是说:如果你在黄昏的时候观测北斗,则以杓——即斗柄的最后一颗星招摇——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如果你在夜半观测,则以玉衡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如果你在凌晨观测,则以魁——即斗首第一颗星天枢——所指的方向为依据.有了这个观测时间的标准,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孟秋季节的黄昏时分,招摇指在孟秋的方位——我们推算一下,应该是“申”的方位.这也就是《淮南子》所说的“孟秋之月,招摇指申”.但倘若你在夜半观测呢?那时指在申位的就不是招摇,而是玉衡了.如果你在平明观测,则指在申位的又不是玉衡,而变成了天枢.北斗七星是在转的,玉衡在半夜时指着申的方位,而在后半夜到黎明这一段时间,它就逐渐转向亥的方位,也就是孟冬的方位.在这同一时间里,天枢就逐渐转向申的方位,即孟秋的方位.所以如果你在凌晨时观测,就不能再以玉衡所指的方位为标准,而要以天枢所指的方位为标准了.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在秋天的夜空,这景象是历历可见的.
既然如此,“玉衡指孟冬”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它指的是时间而不是季节,是在孟秋七月的夜半以后到凌晨之前这一段时间.这时候玉衡正在慢慢地离开代表孟秋的“申”的方位,慢慢地指向代表孟冬的“亥”的方位.夜深入静,星月皎洁,再加上“促织”、“白露”、“秋蝉”等形象的描写,就烘托出一幅寒冷、静谧的秋夜景象来.所以我以为,李善的错误在于他忽略了在不同的时间观测应该以不同的星作为依据;同时又把指方位的“孟冬”解释为真的孟冬季节,这才造成了诗中所写景象与季节的矛盾.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1-28 16:13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