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会试、乡试、殿试”按从低级到高级排列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20:48
- 提问者网友:雨不眠的下
- 2021-02-09 10:56
“院试、会试、乡试、殿试”按从低级到高级排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02-09 11:50
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于次年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考试。以往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与国子监的监生也可一同应试。因考试一般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由上可见,由低到高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希望能够帮到您!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于次年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考试。以往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与国子监的监生也可一同应试。因考试一般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由上可见,由低到高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希望能够帮到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逐風
- 2021-02-09 16:01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四级 按顺序为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1.院试:读书人首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称为生员(秀才),取得参加正式考试资格。
2.乡试(秋闱):由省府主持每三年一次,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乡试考中称为举人,具有了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的举人为解元。
3.会试(春闱):在京师举行,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贡士中的第一名称会元。
4.殿试:皇帝亲自主考和出题,排名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赐进士及第。其余为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一甲立刻授予官职,二三甲则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1.院试:读书人首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称为生员(秀才),取得参加正式考试资格。
2.乡试(秋闱):由省府主持每三年一次,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乡试考中称为举人,具有了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的举人为解元。
3.会试(春闱):在京师举行,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贡士中的第一名称会元。
4.殿试:皇帝亲自主考和出题,排名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赐进士及第。其余为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一甲立刻授予官职,二三甲则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 2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2-09 14:30
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 3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2-09 13:02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