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才能与相貌的句子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3:37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4-04 07:49
论语中关于才能与相貌的句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4-04 07:55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这其实说的是言行不一,里表不一。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其实是《史记》中记载的故事: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虽然有君子的姿态但体态相貌很丑陋,至少他的相貌不符合孔子心目中君子应该有的样子,想跟随孔子学习但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
从师学习以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去会见公卿大夫。他往南游历到长江,到了吴国、楚国等各地,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获取、给予离弃、趋就都完美无缺,他的声誉传遍了四方诸侯。终于成为了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孔子听到这些事,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故事原文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论语记载稍有不同,子羽是因为品行而被子由推荐向孔子学习的:“子游为武城宰。子日:‘女得人焉尔乎?’日:‘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于是经子游引荐,澹台灭明就学于孔子。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这其实说的是言行不一,里表不一。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其实是《史记》中记载的故事: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虽然有君子的姿态但体态相貌很丑陋,至少他的相貌不符合孔子心目中君子应该有的样子,想跟随孔子学习但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
从师学习以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去会见公卿大夫。他往南游历到长江,到了吴国、楚国等各地,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获取、给予离弃、趋就都完美无缺,他的声誉传遍了四方诸侯。终于成为了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孔子听到这些事,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故事原文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论语记载稍有不同,子羽是因为品行而被子由推荐向孔子学习的:“子游为武城宰。子日:‘女得人焉尔乎?’日:‘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于是经子游引荐,澹台灭明就学于孔子。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