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证果是怎么回事?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4 16:37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02-24 08:35
开悟证果是怎么回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2-24 09:42
开悟是智慧上的事,是了解了真相;证果是行动上的事,是做到了知行合一。
比如许多人听说放下就好,可是对于金钱不足或恋人离去却总也放不下,陷入痛苦中。这是非真知,当然也做不到知行合一了。
又如许多人已经明知愤怒既伤人也伤己,也极力告诫自己制怒,但遇到事来仍控制不住情绪,仍会发火。这是习惯所致,是已真知但行动没有跟上。在修行上可以说是已开悟但未证果。
再如,许多老人已经看透了事物的本质,遇到问题时可以不被情绪所左右,可以完美的处理问题。这可以说是既开悟,又证果了。
在修行上,开悟一般是指已经了解生死的真相,在行动上也已经相应的有面对生死的潇洒自在。追问初果与开悟有什么关系呢!追答对于初果的描述,仍有许多争论。大体上说,初果是已经了解生死的真相。追问断见惑是生死真相吗追答可以这么说吧。这个是要证的,是要在离六识的前提下感知的。你由听他人讲(包括看佛经而来的)或经由思辩而来的,都是不算的,只有实际证得的才算的。追问见惑包括什么?见惑包括什么?追答见惑,各种已经形成的概念。追问不正确的概念吗?请问大德
的身分!该怎么称呼!顶礼!合十请教!如何去做呢?追答现在人类头脑中的所有概念,基本都不是佛家眼中的真相。
大小、多少、长短、佛魔、是非、善恶、凡圣等等,都是相对立的。在哲学中,这种相对立的概念,都属于二元论。
而佛家的真相,是一元论。典型的如在《维摩经》中的“不二”论,凡圣不二、有无不二。。。。等等,等等。
如你这个问题:“不正确的概念吗”,就会有一个相反的“正确的概念”出现。这种类型的观念,都是头脑思辩的结果,和真相相去甚远。
佛家的真相,只能离开心意识而去感悟,按西洋人的说法就是:要停顿头脑。按禅宗的说法就是:放下(所有的概念)。追问好的!追答我就是个乡巴佬,直接叫我野佬就成。追问乡巴佬!见地很正确!多谢!尊敬的野老!
比如许多人听说放下就好,可是对于金钱不足或恋人离去却总也放不下,陷入痛苦中。这是非真知,当然也做不到知行合一了。
又如许多人已经明知愤怒既伤人也伤己,也极力告诫自己制怒,但遇到事来仍控制不住情绪,仍会发火。这是习惯所致,是已真知但行动没有跟上。在修行上可以说是已开悟但未证果。
再如,许多老人已经看透了事物的本质,遇到问题时可以不被情绪所左右,可以完美的处理问题。这可以说是既开悟,又证果了。
在修行上,开悟一般是指已经了解生死的真相,在行动上也已经相应的有面对生死的潇洒自在。追问初果与开悟有什么关系呢!追答对于初果的描述,仍有许多争论。大体上说,初果是已经了解生死的真相。追问断见惑是生死真相吗追答可以这么说吧。这个是要证的,是要在离六识的前提下感知的。你由听他人讲(包括看佛经而来的)或经由思辩而来的,都是不算的,只有实际证得的才算的。追问见惑包括什么?见惑包括什么?追答见惑,各种已经形成的概念。追问不正确的概念吗?请问大德
的身分!该怎么称呼!顶礼!合十请教!如何去做呢?追答现在人类头脑中的所有概念,基本都不是佛家眼中的真相。
大小、多少、长短、佛魔、是非、善恶、凡圣等等,都是相对立的。在哲学中,这种相对立的概念,都属于二元论。
而佛家的真相,是一元论。典型的如在《维摩经》中的“不二”论,凡圣不二、有无不二。。。。等等,等等。
如你这个问题:“不正确的概念吗”,就会有一个相反的“正确的概念”出现。这种类型的观念,都是头脑思辩的结果,和真相相去甚远。
佛家的真相,只能离开心意识而去感悟,按西洋人的说法就是:要停顿头脑。按禅宗的说法就是:放下(所有的概念)。追问好的!追答我就是个乡巴佬,直接叫我野佬就成。追问乡巴佬!见地很正确!多谢!尊敬的野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2-24 10:54
通俗讲,开悟证果,就是修行有成就。佛教开悟证果的标准大致如下:
断除见惑。就是佛法的见解不会再错。证须陀洹果。
断除见惑后,进一步断除部分思惑(贪嗔痴),证斯陀含果,
进一步断除贪嗔痴,证阿那含果。
完全断除思惑(贪、嗔、痴),证阿罗汉果。
开悟,是禅宗标准。有小悟,大悟、大彻大悟的程度区别。一般来说,至少应该断除见惑,才算开悟。菩萨开悟证果等级很多,,《华严经》将菩萨证果的等级分为42个等级,请阅读《华严经》。
追问有道理!大道理有点深!
- 2楼网友:煞尾
- 2021-02-24 10:48
您这个问题非常专业,开悟证果都是佛教专业术语,请容我耐心解答。
一、开悟:是指修行人通过佛教导的方法,见到了自性,就叫开悟。当然,请不要误会,不是用肉眼看到,自性本体没有形象,也无法用肉眼看到。具体开悟的方法很多,禅宗最为著名,“开悟”也是禅宗修行的目的。但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断除思维分别才能做到,就是停止思维,佛教专业术语叫没有“妄想”,这恰恰是我们凡夫的死穴。我们凡夫想停止思维万分之一秒的时间也办不可能,这是从非常细微的角度来说的。“开悟”也是非常困难的事,用黄念祖大德的话来说,想要在这一世开悟,需要有“三世天子福,七代状元才”。意思是把三世当皇帝的福报和七代状元的才能加在一起,此人才有可能开悟,是“有可能”,还不是一定开悟。
二、证果:佛教把在修行过程中破除种种烦恼迷惑,到达了相应的境界之后,称为“证果”,好像你本科学习四年,并通过了考试,拿到了毕业证一样。佛教中的证果按照大乘小乘的不同,其证得的果位也不相同。
1、小乘果位:果位分为四个,可简称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一个人断掉了三界中的见惑,那么就证得了小乘初果——须陀洹,这是佛教中最低的一个果位,属于圣人了。证得了初果之后,虽然还没有出离轮回,但是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道,死了之后,升到天上,寿命终尽,再来人间,如此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断掉了三界中的思惑,即出离轮回,永无分段生死,证得小乘中的最高果位——阿罗汉。
2、大乘果位:果位分为四十二个。修行人不但断除了三界中的见惑和思惑,也断掉了三界内外的尘沙惑,并破除一品无明惑,证得了一分法身(法身也叫自性、佛性、真如、实相等等名称),则证得了大乘菩萨中最低的果位——初住,然后继续破除无明,一直到破除第四十二品无明,则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佛。
三、说明:开悟和证果并不能划等号,开悟了,但没有断除见惑,则还是凡夫,不能称为圣人。禅宗开悟者大多如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利根上智之人可以做到随悟随证,但是如凤毛麟角。小乘四个阶位的圣人虽然证得了果位,但是并没有见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不能称为开悟,只有大乘初住以上的菩萨才是既开悟又证果。
四、补充:如上所述,凡夫想通过一般法门开悟证果,连梦也梦不到呀。万幸的是,佛给我们宣讲了一个特殊的法门,不需要断除各种烦惑,可以在这一生当中出离轮回,并证得最高的佛果,那就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开悟:是指修行人通过佛教导的方法,见到了自性,就叫开悟。当然,请不要误会,不是用肉眼看到,自性本体没有形象,也无法用肉眼看到。具体开悟的方法很多,禅宗最为著名,“开悟”也是禅宗修行的目的。但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断除思维分别才能做到,就是停止思维,佛教专业术语叫没有“妄想”,这恰恰是我们凡夫的死穴。我们凡夫想停止思维万分之一秒的时间也办不可能,这是从非常细微的角度来说的。“开悟”也是非常困难的事,用黄念祖大德的话来说,想要在这一世开悟,需要有“三世天子福,七代状元才”。意思是把三世当皇帝的福报和七代状元的才能加在一起,此人才有可能开悟,是“有可能”,还不是一定开悟。
二、证果:佛教把在修行过程中破除种种烦恼迷惑,到达了相应的境界之后,称为“证果”,好像你本科学习四年,并通过了考试,拿到了毕业证一样。佛教中的证果按照大乘小乘的不同,其证得的果位也不相同。
1、小乘果位:果位分为四个,可简称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一个人断掉了三界中的见惑,那么就证得了小乘初果——须陀洹,这是佛教中最低的一个果位,属于圣人了。证得了初果之后,虽然还没有出离轮回,但是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道,死了之后,升到天上,寿命终尽,再来人间,如此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断掉了三界中的思惑,即出离轮回,永无分段生死,证得小乘中的最高果位——阿罗汉。
2、大乘果位:果位分为四十二个。修行人不但断除了三界中的见惑和思惑,也断掉了三界内外的尘沙惑,并破除一品无明惑,证得了一分法身(法身也叫自性、佛性、真如、实相等等名称),则证得了大乘菩萨中最低的果位——初住,然后继续破除无明,一直到破除第四十二品无明,则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佛。
三、说明:开悟和证果并不能划等号,开悟了,但没有断除见惑,则还是凡夫,不能称为圣人。禅宗开悟者大多如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利根上智之人可以做到随悟随证,但是如凤毛麟角。小乘四个阶位的圣人虽然证得了果位,但是并没有见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不能称为开悟,只有大乘初住以上的菩萨才是既开悟又证果。
四、补充:如上所述,凡夫想通过一般法门开悟证果,连梦也梦不到呀。万幸的是,佛给我们宣讲了一个特殊的法门,不需要断除各种烦惑,可以在这一生当中出离轮回,并证得最高的佛果,那就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