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19:59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2-19 22:22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02-19 23:29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为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明确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目标任务,充分表明我国城镇化已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这一转型体现了“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政府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城镇化就是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为我省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一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理念表明今后将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速度很快,但质量却不高。当前,我国城镇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雾霾等“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服务治理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阶段重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些矛盾的存在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人 ”的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因此报告中把着力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作为重点突破口和主要抓手。我省采取“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举措,是对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理念,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遵循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相对渐增的城市化过程始终是与他们缓慢的城乡人口结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都将对经济社会、环境承载、资源利用、要素流动等产生不利影响。黑龙江作为资源型的农业大省,必须尊重历史成因、现实资源基础、区位特点优势,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选择是客观有效的。
二是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很多人认为“三个1亿人”问题是政府报告一个亮点,其实它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城镇化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政府报告明确“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对民众来说是民生利好,让人民充分真切体会到了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让群众有了盼头。报告指出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我们可以将这“三个1亿”具体理解为:一是转移人口;二是打造宜居城市;三是区域均衡发展。其实这不仅仅是“三个1亿人”问题,它是一个涉及到产业、就业、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系统性的改革来支撑,否则是无法达成这个目标的。目前,我省城镇化率为5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8.8%,还有相当一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没有在城镇落户。“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问题仍然突出。我省地广人稀,城市布局不均衡,资源型城市比重大。这些即是我省解决“三个1亿人”矛盾所在,又是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把握机遇,利用好政策是关键。
三是大力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特色城镇。政府报告指出“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目前看县城是实现“就近从业”的最好载体,要大力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特色城镇。以往城镇化发展中我们要么注重大中城市发展,要么注重小城镇发展,而县城被忽略了。关于城市发展类型选择自上世纪80......余下全文>>
一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理念表明今后将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速度很快,但质量却不高。当前,我国城镇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雾霾等“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服务治理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阶段重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些矛盾的存在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人 ”的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因此报告中把着力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作为重点突破口和主要抓手。我省采取“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举措,是对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理念,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遵循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相对渐增的城市化过程始终是与他们缓慢的城乡人口结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都将对经济社会、环境承载、资源利用、要素流动等产生不利影响。黑龙江作为资源型的农业大省,必须尊重历史成因、现实资源基础、区位特点优势,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选择是客观有效的。
二是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很多人认为“三个1亿人”问题是政府报告一个亮点,其实它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城镇化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政府报告明确“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对民众来说是民生利好,让人民充分真切体会到了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让群众有了盼头。报告指出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我们可以将这“三个1亿”具体理解为:一是转移人口;二是打造宜居城市;三是区域均衡发展。其实这不仅仅是“三个1亿人”问题,它是一个涉及到产业、就业、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系统性的改革来支撑,否则是无法达成这个目标的。目前,我省城镇化率为5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8.8%,还有相当一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没有在城镇落户。“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问题仍然突出。我省地广人稀,城市布局不均衡,资源型城市比重大。这些即是我省解决“三个1亿人”矛盾所在,又是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把握机遇,利用好政策是关键。
三是大力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特色城镇。政府报告指出“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目前看县城是实现“就近从业”的最好载体,要大力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特色城镇。以往城镇化发展中我们要么注重大中城市发展,要么注重小城镇发展,而县城被忽略了。关于城市发展类型选择自上世纪80......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