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之刑从何而来?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7 22:13
- 提问者网友:低吟詩仙的傷
- 2021-11-07 07:47
斩首之刑从何而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11-07 08:17
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先秦时的死刑有车裂、斩、杀等名目,但那时的斩不是斩首,而是斩腰。执行时,囚犯的身体伏在“椹质”上,刽子手用巨斧砍断其腰(参见本书《腰斩》)。所以,“斩”字用“车”作部首,是取和车裂同样将人处死的意思,偏旁为“斤”,即斧斤的斤,指行刑时用斧不用刀。秦以前也有人把割头处死的做法,那叫“杀”。秦以后,逐渐把“斩”引申为广义的杀,杀头的刑罚便叫做斩首。
秦汉时的死刑有斩、枭首和弃市,其实都是沾手。区别是,枭首是斩首后把人头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弃市是指将囚犯在闹市处死;执行其他死刑(如绞、车裂等)后再把头割下来悬挂示众也叫枭首,在闹市执行其他死刑也叫弃市(如三国时曹魏的死刑中,弃市为绞刑)。汉和三国时使用得较多的是斩首,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斩首。后魏时死刑叫做“大辟”(这是沿用先秦时的名词),包括腰斩、殊死和弃市三种,其中的殊死就是斩首。后隋代起直到明清,都正式把斩首列为五刑(笞、杖、徒、流、死)中的死刑之一,处罚的程度在凌迟和绞刑之间。斩首作为一种官方正式执行的死刑,在清亡后才被枪毙所代替。
附:略谈斩首的历史演变
勇的夸耀
自原始社会开始,敌人的首级就已经作为个人武勇的夸耀手段。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猎首、食人并以人的头骨做装饰的习俗。在非洲原始部族中,战俘往往被吃掉,而头骨则成为被炫耀的战利品。据英国人类学家海顿的介绍,在澳洲土著中,人头骨是战利品,是勇敢的标志。在美洲的印弟安人中也存在着猎头皮的风俗。我国史前也有猎头习俗,《山海经》中的刑天,就是一位被砍了头的英雄。《西游记》里的沙僧戴着九个骷髅头做的项链。这骷髅是他吃人的见证,也是他炫耀战功的一种方式。
军功的计量
国家规模的战争开始后,敌军首级经常成为军功的计量手段。秦汉时期有着以敌军首级作为核对军功的章制度。秦国商殃变法,重视军功,规定斩敌人首级一个,赏爵一级。强调军功的制度使民众全心投身于战争,从而造就了一支虎狼之师,奠定吞灭六国的基础。汉朝之时,仍保留着以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作为军人论功行赏的凭据的制度。蔡琰《悲愤诗》中“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诗句,是当时以人头炫耀战功的真实记录。汉朝初年,以获首级数作为封候标准,霍去病初次上阵斩获二千二十八个首级,武帝却以二千五百户封他为冠军侯,是存了一些私心。而著名的飞将军李广,虽然用兵如神,威镇匈奴,有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的威名,但运气不佳,首级斩获始终不能达到封候的标准,徒然令后人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位易老的冯唐也跟首级公案有关连,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战功卓著,匈奴远避,但因报功时少报了6个首级,便被捕判刑。冯唐认为赏罚不公,遂向文帝直陈,文帝便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后来苏轼在《密州出猎》时感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渴望能够为国立军功。三国时期,比较盛行取敌方大将首级。最有名的就是关公温酒斩华雄,出战片刻,鸾铃响处,策马回营,掷下华雄之首级,此时所斟之酒尚温。并介绍张飞说:“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尔”,令曹军上下为之胆寒,这一句评语也成为后世评价勇将的重要标准。蒙古兴起,也有着按首级记功的惯例。有一些大战役杀人杀得太多了,提首级都会提得手软,便只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来报功。在神雕侠侣里面,杨过带领一帮侠士为郭襄祝寿,第一件礼物就是灭了蒙古大军两只前锋,割了几麻袋耳朵送给郭襄作生日礼物,作为杀敌之证明。此后首级仍然作为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明朝戚家军灭倭寇,几百颗头颅令当地不和的长官也无法掩灭其功;到了清朝,冯子材镇南关之役,清军也割了几麻袋的法军耳朵。
日本的战国时期,也时兴以首级记功。武士在战场上获取战功的重要行为“生捕”,即获取敌人的首级,按照首级主人的身份、知名度来评价战功的大小,这就需要对首级进行辨认,判断是有名武将还是一般士卒的首级,这一过程总称为“首级实检”,是对战死者的处置方法。首级实检的执行者一般是部将,有时由总大将亲自执行。最有名的当属源赖朝把着奥州美酒对源义经的首级实检。西方古代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偶而有着斩首级的行为,不过最常用的还是割耳朵。到了中世纪骑士制度兴起后,骑士的战斗多以俘获为主,借以获取对方的高额赎金,斩首级做法逐步消失。
以首级计量军功也有其弊端,如夺人之功报为已有,以至于杀害百姓冒充敌人来报功等。并且首级携带不便,后期发展到用鼻子或耳朵代替。随着文明演进,逐步演变为军旗、徽章、权杖等较有象征性的物品。
威慑的刑罚
斩首除了夸示和计量的作用之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威慑。所谓斩首示众,用意是在警示众人。中国古代有“京观”,把人头堆成一个大堆,摆在战场上,或者排一长溜用以恐吓敌人。魔戒电影里,洛汗骠骑消灭半兽人后,堆成一堆焚化,用一根树枝插着一个头颅以示威吓。中国古代还有传首九边之说,将斩首的官员首级在全国传递,目的是威慑官员。日本武士道盛行切腹,担任介错的人的任务就是在剖腹后砍下剖腹者的头颅,结束生命。但是,仅仅砍头不仅意味着剥夺生命,还有污辱灵运魂魄的意向。新选组的近藤勇被判斩首,被众人认为是屈辱的死法。
斩首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计量、夸耀以及威慑的诸多作用,但随着文明的进步,已被视为是血腥野蛮的行为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正因如此,去年以来伊拉克激进组织对外国人质的斩首行动,才在国际上引起剧烈震动。其目的主要在于恐吓和威慑,逼迫相关各国从伊拉克撤军。
秦汉时的死刑有斩、枭首和弃市,其实都是沾手。区别是,枭首是斩首后把人头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弃市是指将囚犯在闹市处死;执行其他死刑(如绞、车裂等)后再把头割下来悬挂示众也叫枭首,在闹市执行其他死刑也叫弃市(如三国时曹魏的死刑中,弃市为绞刑)。汉和三国时使用得较多的是斩首,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斩首。后魏时死刑叫做“大辟”(这是沿用先秦时的名词),包括腰斩、殊死和弃市三种,其中的殊死就是斩首。后隋代起直到明清,都正式把斩首列为五刑(笞、杖、徒、流、死)中的死刑之一,处罚的程度在凌迟和绞刑之间。斩首作为一种官方正式执行的死刑,在清亡后才被枪毙所代替。
附:略谈斩首的历史演变
勇的夸耀
自原始社会开始,敌人的首级就已经作为个人武勇的夸耀手段。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猎首、食人并以人的头骨做装饰的习俗。在非洲原始部族中,战俘往往被吃掉,而头骨则成为被炫耀的战利品。据英国人类学家海顿的介绍,在澳洲土著中,人头骨是战利品,是勇敢的标志。在美洲的印弟安人中也存在着猎头皮的风俗。我国史前也有猎头习俗,《山海经》中的刑天,就是一位被砍了头的英雄。《西游记》里的沙僧戴着九个骷髅头做的项链。这骷髅是他吃人的见证,也是他炫耀战功的一种方式。
军功的计量
国家规模的战争开始后,敌军首级经常成为军功的计量手段。秦汉时期有着以敌军首级作为核对军功的章制度。秦国商殃变法,重视军功,规定斩敌人首级一个,赏爵一级。强调军功的制度使民众全心投身于战争,从而造就了一支虎狼之师,奠定吞灭六国的基础。汉朝之时,仍保留着以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作为军人论功行赏的凭据的制度。蔡琰《悲愤诗》中“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诗句,是当时以人头炫耀战功的真实记录。汉朝初年,以获首级数作为封候标准,霍去病初次上阵斩获二千二十八个首级,武帝却以二千五百户封他为冠军侯,是存了一些私心。而著名的飞将军李广,虽然用兵如神,威镇匈奴,有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的威名,但运气不佳,首级斩获始终不能达到封候的标准,徒然令后人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位易老的冯唐也跟首级公案有关连,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战功卓著,匈奴远避,但因报功时少报了6个首级,便被捕判刑。冯唐认为赏罚不公,遂向文帝直陈,文帝便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后来苏轼在《密州出猎》时感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渴望能够为国立军功。三国时期,比较盛行取敌方大将首级。最有名的就是关公温酒斩华雄,出战片刻,鸾铃响处,策马回营,掷下华雄之首级,此时所斟之酒尚温。并介绍张飞说:“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尔”,令曹军上下为之胆寒,这一句评语也成为后世评价勇将的重要标准。蒙古兴起,也有着按首级记功的惯例。有一些大战役杀人杀得太多了,提首级都会提得手软,便只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来报功。在神雕侠侣里面,杨过带领一帮侠士为郭襄祝寿,第一件礼物就是灭了蒙古大军两只前锋,割了几麻袋耳朵送给郭襄作生日礼物,作为杀敌之证明。此后首级仍然作为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明朝戚家军灭倭寇,几百颗头颅令当地不和的长官也无法掩灭其功;到了清朝,冯子材镇南关之役,清军也割了几麻袋的法军耳朵。
日本的战国时期,也时兴以首级记功。武士在战场上获取战功的重要行为“生捕”,即获取敌人的首级,按照首级主人的身份、知名度来评价战功的大小,这就需要对首级进行辨认,判断是有名武将还是一般士卒的首级,这一过程总称为“首级实检”,是对战死者的处置方法。首级实检的执行者一般是部将,有时由总大将亲自执行。最有名的当属源赖朝把着奥州美酒对源义经的首级实检。西方古代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偶而有着斩首级的行为,不过最常用的还是割耳朵。到了中世纪骑士制度兴起后,骑士的战斗多以俘获为主,借以获取对方的高额赎金,斩首级做法逐步消失。
以首级计量军功也有其弊端,如夺人之功报为已有,以至于杀害百姓冒充敌人来报功等。并且首级携带不便,后期发展到用鼻子或耳朵代替。随着文明演进,逐步演变为军旗、徽章、权杖等较有象征性的物品。
威慑的刑罚
斩首除了夸示和计量的作用之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威慑。所谓斩首示众,用意是在警示众人。中国古代有“京观”,把人头堆成一个大堆,摆在战场上,或者排一长溜用以恐吓敌人。魔戒电影里,洛汗骠骑消灭半兽人后,堆成一堆焚化,用一根树枝插着一个头颅以示威吓。中国古代还有传首九边之说,将斩首的官员首级在全国传递,目的是威慑官员。日本武士道盛行切腹,担任介错的人的任务就是在剖腹后砍下剖腹者的头颅,结束生命。但是,仅仅砍头不仅意味着剥夺生命,还有污辱灵运魂魄的意向。新选组的近藤勇被判斩首,被众人认为是屈辱的死法。
斩首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计量、夸耀以及威慑的诸多作用,但随着文明的进步,已被视为是血腥野蛮的行为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正因如此,去年以来伊拉克激进组织对外国人质的斩首行动,才在国际上引起剧烈震动。其目的主要在于恐吓和威慑,逼迫相关各国从伊拉克撤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11-07 09:20
这个……
貌似一直就有吧!
貌似一直就有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