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适度原则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0 07:23
- 提问者网友:贪了杯
- 2021-04-09 23:37
如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4-10 00:21
声乐艺术,无论是声乐作品的创作还是舞台上表演者对作品的演绎,都是以美学思想作为基础的。作品创作中的美、作品演绎中的美和观众身心体验到的美,都使得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美学风格和品质。 一、声乐艺术之音色 音色不仅仅要表现演唱者自身的作品风格、内涵、内在情感,而且要让听众明白它存在的涵义。音色能够使演唱变得有特色、有个性,但是,要在演唱中把握好音色的调整且灵活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除了硬性训练,具备扎实功底外,更多地还要表演者自身领悟音色在声乐艺术中的表现方式,使自己在磨练中成长,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跨界唱法”是灵活运用音色的最好例子,演唱者依照不同的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音色,并结合自身的表演特质来完美地呈现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做到尊重音乐,提升自身修养,用能力去表现它。故此,声乐演唱的艺术之路与具有美学特质的音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知道,人的嗓音和乐器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音色,每位声乐演唱者本身都具有优良的音质基础,他们能够通过自身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凭借着熟悉的音乐技巧,准确地将自身的嗓音调整为最为合适的状态,演绎出唯美的音乐,呈现出独有的作品风格,与听者建立起内心沟通的桥梁,与之产生共鸣。声乐艺术不仅是以人的嗓音为乐器的演唱艺术,也是形成表演者独有特色的重要途径。总的来说,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是某一种声音独有的个性特质,通过不同的声音震动形成最后的发声效果。 二、声乐演唱之个性化 乐器可表达乐曲的感情,但无法表达文字的具体内容,而歌唱却是一种带有旋律感的沟通,它更像是一种语言,不但能唱出乐曲的感情,还能清楚地唱出文字,字声结合,感情表达更为丰富,这就比其他音乐形式更能直接地与听众产生共鸣与交流。在歌唱中,音乐浸透着语言,语言溶解着音乐,所以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艺术,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既要做到咬字、吐字像说话一样自然清晰,又要融入旋律、加入感情,使表演亲切而感人,所以清晰准确地歌唱语言是听众听使表演亲切、感人,所以清晰准确地歌唱语言是在审美心理的影响下,演唱者对不同的音乐作品都在审美心理的影响下,演唱者对不同的音乐作品都在一定的条件,形成适合自己的演唱风格。由于不同演唱者拥有不同的生活阅历以及人生际遇,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以及气质素养,自然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通过不同的创作思路创作出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风格。音乐表演艺术学原理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和真诚性两方面,演唱者通过对某一作品的热情、才智的投入,了解作品的局限性,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以及生活阅历进行再创造,从而完美地诠释作品。 三、声乐演唱之审美观 学习声乐艺术必须先弄清楚声音观念问题,然后通过科学的训练,掌握客观的审美原则。一般来说,审美原则包括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作为音乐工作者,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声乐艺术审美观,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理想。经过实践证明,胸腹联合呼吸法是比较科学和适用的。作为艺术的歌唱,为了充分发挥声音的美,就必须有足够的气息支持和流畅的气息贯通,必须有精巧的气息变化和优美的气息发挥。同时,还要注意气与字的关系,即“咬字千金重,听者自动容”。“字音要唱准,气送足,字收清”,不能光有气而无字,否则就会产生“气包字”或“音包字”的问题;也不能光有字而无音,即没有圆润的音响与气息的贯通;其次,还要注意气与腔的关系,即“气沉丹田贯三腔”之说,行腔的圆满流畅,声音的高低、强弱、连断、起伏等,都要运用气息的贯穿作用。此外,要注意气与情的关系,即“动情即动气,情动而气生”,也就是传统声乐艺术所要求的“望文知义,因义生情,以情引气,因气出声,以字行腔,声情并茂”。最后,要注意气与势的关系,即音响表现出的声音状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快慢疾徐,以及语调语势的变化都与势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之,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要求字正腔圆、气韵贯通、神情逼真、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表现艺术的美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4-10 01:53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