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窑 “官办民烧”的制度,管理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7 20:22
- 提问者网友:了了无期
- 2021-11-07 08:51
明代官窑 “官办民烧”的制度,管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11-07 09:26
明代早期实行严格的“匠役制”,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各级管理贪污挪用税赋,每一个匠人每年必须为国家服劳役若干天以低税负,不许折合成钱粮。因为没有钱款流通各级官府也就无法贪污、挪用,其他一些行业如皮匠、铁匠等都可以独立制作产品,而景德镇制瓷必须多人联手而且每户又不可能都建有自己的窑炉。景德镇地区属于“匠籍”的人又多所以为了让这些服劳役的工匠又一定生产组织,因此建立了官窑厂。这种制度可想而知工匠们走马灯一般几个月一转换,每次轮换工匠之间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期。产品质量肯定不是最好的,因此这类瓷器在古代有一个特殊的名称,称之为“官瓷”按照史志记载正德后官窑厂才改称御器厂。史志记载工部订制的瓷器由官窑厂生产,而专为皇家制作的瓷器由民窑制作。《江西省大志载(卷七。陶书续补)(窑治)》栏目。旧规:本厂(指官窑厂)凡遇部限瓷器照常烧造,不预散窑。惟钦限瓷器数多限逼,一时凑办不及则分派散窑,择其堪用者凑够。可见明代所谓官窑即皇家用瓷都是民窑烧造,而官窑厂生产的官瓷另有去向。。。。。。但民窑狡诈人百其心和限期紧并,多以歪斜浅淡瓷器塞责,厂官事逼姑收凑解。民窑制作也并非不计工本,相反趁任务急工期短故意将残次品形状歪斜青花发色不好的瓷器当作正品交货,督窑官因为上面催逼只好收购这些瓷器解送京城,而官窑厂瓷器世有记载,“逐年存贮器皿堆积日多。。。。。。隆庆五年春蒙抚院仪行将存留器皿委官查解折奉,因验得东西库房存贮各器体质粗粝花色暗黑类多不堪,近年如此逐可类堆。节经建议发卖,或兑民窑迄无成兑者,非此之故欤然。”隆庆五年查验官窑厂库存瓷器发现质量极差,胎体疏松、釉色和青花发色暗黑在景德镇无人购买,用这些官瓷和生产钦限瓷器的民窑厂家以货易货,民窑厂家还不认可只能留在官窑厂库内。江苏省江阴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刻于明代隆庆时的记事碑,碑文中记载官窑器皿在市场上价格一般低于民窑瓷器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证实官瓷的一个重要去向是国内市场。宏观上看品质不及民窑产品。
官窑的窑厂,厂官主要有工部指派。工头一部分由厂官委任,一部分从窑工中选拔。
官窑的窑厂,厂官主要有工部指派。工头一部分由厂官委任,一部分从窑工中选拔。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荒野風
- 2021-11-07 10:36
操作模式是:由于明朝时大量瓷器出口,官窑无法独立完成订货任务。就委托一些有一定实力的民窑来完成,朝廷委派官员监督验收。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