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侧锋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4:23
- 提问者网友:放下
- 2021-01-02 22:46
毛笔侧锋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1-02 23:40
问题一:毛笔的中锋与侧锋的区别 中锋多见于楷书,是楷书中主要运用的笔法,中锋即行笔中笔尖一直处于笔画的中间,写出的笔画雄健有力,是所谓有筋骨的笔法;
侧锋顾名思义,即行笔时笔尖在写出笔画的一侧,具体在哪一侧视字的具体结构而定,多见于行书,侧锋笔画给人一种灵动感,书写速度很快时还会出现飞白;在行书中会出现很多中锋、侧锋结合运用的情况,不同的书法家对其运用比例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才会形成自己的书风,比如大书家米芾就自称自己写书法是在“刷字”,其实也是借此说明他的书风多用侧锋。
总之,中锋、侧锋只是毛笔书写的笔法,各有各的作用,合理运用可以体现书法的美感。如是而已。问题二:书法里的笔锋是什么意思 笔锋是什么意思?毛笔锋毫的近尖处有一段透明或发青的部分,这就是笔锋。此外,字的锋芒,也叫“笔锋”。
运笔时,若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之中,叫“中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出圭角,叫“藏锋”;若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画一面,叫“偏锋”。一般认为,“偏锋”为书法之病。
毛笔本身的弹性是由“锋”而决定的。锋愈长,弹性就愈强;锋愈长,含墨量就越饱满;书写起来的点画便粗细自如,流动圆润。当然,运笔一提即直,一按即倒,又如点画的顿挫,字与字的纵横交错、相连等,都是“锋”做起的作用。
笔锋是什么意思?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用笔贵在用锋。用锋或正用、侧用、逆用、顺用、重用、轻用、实用、虚用……全仗笔尖锋芒指使。若用中锋,下笔则沉劲;若用藏锋,下笔则浑厚,以使点画能“藏筋抱骨”;若用逆锋,可以使点画劲健厚重;若用露锋,则以纵其神:若用侧锋,则以侧势取其险奇。从用锋来说,所有这些,各有攸当,相成相反。初学者书写时应以力注笔端之锋,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若锋毫平拖,就会使点画流于呆板。问题三:在毛笔中以下用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锋:是指运笔的时候,笔尖保持在笔画的正中间行走,这样写出来的笔画就很饱满、很稳,大多数笔画都使用中锋运笔。
侧锋:是指运笔的时候,笔尖偏向笔画的一侧而不是在笔画的正中间行走,就是把笔稍微斜一点或往下施点力把笔压偏,这样的笔画用得较少,特别是楷书用得极少,一般是撇笔用侧锋。
藏锋:指下笔或收笔时不让笔锋露出来,比如起笔时做一个贰向动作(欲右先左)写出来的笔画就圆润些,没有很尖的棱角,又如横画到最后收笔时往右下顿一下笔再把笔锋往左收回到笔画中来。
露锋:指起笔、收笔时笔锋直接露在外面,如欧楷起笔就经常是露锋入笔的,所以笔画很方。收笔就比如撇笔和捺笔,笔锋就直接撇出去、捺出去了。
虚笔:一般笔画从起笔到收笔,大小变化都不是很大,比较匀称,但是也有例外,有时为了使一个字看起来比较灵动些,笔画上会有些变化,比如一些短横,左边起笔时很小右边收笔时很大,还有一些撇笔也是,本来应该是头大些,但是它一起笔就是尖的,到中部才是大的,尾部又细下来,这样的笔画就叫虚笔。
至于你说的波角,很少有这个说法,我估计是指像横折笔的那个转角的地方,不太清楚。
基本上是这样,纯属个人见解,语言表达能力不好,希望你能看懂我的意思,见笑了!问题四:在书法中,中锋和侧锋的作用如何 其实很简单,找一本古人名家墨迹字帖,每一个字,每一笔画的照着临写,想尽一切办法使毛笔写出字帖笔画一个样,久加练习功自然就成了,所谓的中锋,侧锋都是眼高手低的时候很难理解的,只有熟能生巧之后方能理解的书法理论,如果你能理解了,那就表示你上升了一个境界,接着你就会再次追求手上的感觉,如此反复,不断升华,直到你找准一条你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家风格问题五:懂书法的朋友,解释一下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 毛笔走的时候,笔尖在笔划的正中间,叫中锋,笔尖在两边,叫侧锋。中锋笔划均匀饱满,容易写出有力度的字来,所以写字的人都崇尚中锋运笔。问题六:毛笔的侧锋锤路竖怎么写 你好,你可以找这个文章读读《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365集在线观看无广告)》,这个文章的第十一集有讲到侧锋和垂露竖的问题。问题七:毛笔书法如何将侧锋调整成中锋,旋转笔杆调 第一种方法,转指,即用手指惗动笔杆来调整。
现代有部分人持此种观点,本人不太同意。
原因:经典的执笔方法做不到捻管,埂有用三个手指执笔,捻管才会较轻松。
且笔杆不能太粗。
第二种方法:转腕。通过调整手腕来调锋。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具体动作究竟是怎样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虽然古人颇多论述,但还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教楼主一个方法自己去体会:在纸上画大点的圆圈,让笔保持中锋,注意自己的手腕、手臂、手型是怎么变化的,相信会有所体会。
注:指运和腕运不是孤立的,应该是手腕为主,手指同时也有细微的调整动作。问题八:书法中的尖锋,中锋,藏锋,露锋,顺锋,逆锋,折锋,带锋是什么意思 这些都属于笔法。并两个好解释,尖锋就笔尖写、中锋就是用毛笔的中部写。比如狂草,就基本主要用这两种笔法。其它笔法必须结合图解才能说明白。网上有些教学视频可以参考。问题九:为什么毛笔逆锋起笔 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起笔时,先向反方向行笔,再顺字方向行笔,即为逆锋起笔’!
学书法基本训练知识
据说,拳击手一记重拳,可以重达数百公斤,可见其手上有多少力量!但他们写出的毛笔字,却很可能“弱不禁风”。相反的,步履蹒跚的老书法家,却倒能写出苍劲刚健的字!而且看上去并不累人,真可以用“挥洒自如”这个词儿来形容。现在经常能看到一些“书法表演艺术家”,摇头抖身,手舞足蹈,做用劲状,看着叫人喘不过气来。其实,他要么欺骗外行,要么还没入门。
奥妙在哪里?在笔尖上的力。拳击手的臂力,可以是书法家的一百倍,但真正送到笔尖上的力,书法家却可能是拳击手的一百倍。中国的毛笔,即使是硬毫,总归还是柔软的。妙就妙在这里,“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难也难在这里,不懂身法、手法、笔法,则很不容易把握住它。打个比方,武术中的鞭是软器,但历来被认为是猛烈的武器,不易抵御,“善用者能胜刀剑”。我们看那高手,用力一抖,舞将起来,借助于手臂摇动和身体各部位的转带,或丁鞭的某一部位来增加动力和改变圆心及方向,或缠、或抡、或扫、或挂、或抛、或舞花、或地趟,可击、可笞、可勾、可缚,简直游如飞龙!但是,这条鞭子在普通人手里,却疲软如死蛇一般。
归结到书法上,写字当然要用力,但要用活力,不是下死劲。所谓“活力”,就是要将身上的力,通过手臂、手腕、手指,使到笔尖上。这是检验一个人会不会书法的标准之一。
所以,学书法,首先应正确掌握其手法、身法、笔法,使动作准确,姿势合度,运笔连贯,力注笔端,眼到、心到、手到,意识和动作相互协调,不断提高驾驭笔毫的能力。
“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错误的或不正确的姿势形成习惯,要想改正就难了。
下面先说说如何执笔。
古人在执笔的问题上纠缠了千百年。要么故弄玄虚,要么一辈子没挨着边儿。其实,世界上任何一种工具,最正确的执法,无非就是最自然、最能发挥其功能的执法。
传说,王献之写字时,其父王羲之偷偷从背后拔他的笔而没能拔掉,于是就断定这个儿子将来一定了不得。如果这成为能否成为书法家的标准,那么书法真是太简单了。事实上,执笔太紧,是不科学的。把力气都放在死死执紧笔杆上(横向),那怎能把力送到笔尖上(纵向)呢?
这样说来,是不是无需化力气握住笔杆?那肯定不是。执笔,就是要稳稳的把住笔,这样,运腕、送力才能奏效。横向的力,究竟应分配多少?这没有定量。大体的感觉,同执筷子差不多,首先是要不让筷子掉下来,但最关键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夹得起东西来。
执笔时,作用于横向的力,只要能稳稳地把住笔就行了,如此而已。前人的一切奇谈怪论,我们似不必跟着纠缠。
手指的功能是执笔。执好了笔,就可以开始写字了。一写字,就要动。这个动,就是所谓“运笔”。运笔主要靠腕、臂和指的协调运动来完成,而活动最多的是腕。
所以,腕一定要活。腕活,才能使全身之力,通过臂、腕和指贯注到笔尖;腕活,才可以调整笔锋,才能在上下左右提按、顿错、方圆、转折等多变的笔画书写中控制住笔锋,甚至能够随心所欲地指挥笔锋,达到所谓“甩笔头”的地步。尤其是书写行书、草书时,手腕是不断的左右摆动和翻腾起倒的。
腕活,就是要求写字时,腕部关节不能紧张以至僵硬,“腕随己意左右”,但也不是随便乱动,而是要随着笔势的往来,自然而然地、协调地转动。平时即使不写字的时候,也可以空手练练。看小提琴家演奏,你能领会到运腕的大概。因为在运腕这点上,两者颇有相通之处。
我们还可以从武术中得到启发。吴图南在《国术概论》中说......余下全文>>
侧锋顾名思义,即行笔时笔尖在写出笔画的一侧,具体在哪一侧视字的具体结构而定,多见于行书,侧锋笔画给人一种灵动感,书写速度很快时还会出现飞白;在行书中会出现很多中锋、侧锋结合运用的情况,不同的书法家对其运用比例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才会形成自己的书风,比如大书家米芾就自称自己写书法是在“刷字”,其实也是借此说明他的书风多用侧锋。
总之,中锋、侧锋只是毛笔书写的笔法,各有各的作用,合理运用可以体现书法的美感。如是而已。问题二:书法里的笔锋是什么意思 笔锋是什么意思?毛笔锋毫的近尖处有一段透明或发青的部分,这就是笔锋。此外,字的锋芒,也叫“笔锋”。
运笔时,若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之中,叫“中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出圭角,叫“藏锋”;若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画一面,叫“偏锋”。一般认为,“偏锋”为书法之病。
毛笔本身的弹性是由“锋”而决定的。锋愈长,弹性就愈强;锋愈长,含墨量就越饱满;书写起来的点画便粗细自如,流动圆润。当然,运笔一提即直,一按即倒,又如点画的顿挫,字与字的纵横交错、相连等,都是“锋”做起的作用。
笔锋是什么意思?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用笔贵在用锋。用锋或正用、侧用、逆用、顺用、重用、轻用、实用、虚用……全仗笔尖锋芒指使。若用中锋,下笔则沉劲;若用藏锋,下笔则浑厚,以使点画能“藏筋抱骨”;若用逆锋,可以使点画劲健厚重;若用露锋,则以纵其神:若用侧锋,则以侧势取其险奇。从用锋来说,所有这些,各有攸当,相成相反。初学者书写时应以力注笔端之锋,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若锋毫平拖,就会使点画流于呆板。问题三:在毛笔中以下用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锋:是指运笔的时候,笔尖保持在笔画的正中间行走,这样写出来的笔画就很饱满、很稳,大多数笔画都使用中锋运笔。
侧锋:是指运笔的时候,笔尖偏向笔画的一侧而不是在笔画的正中间行走,就是把笔稍微斜一点或往下施点力把笔压偏,这样的笔画用得较少,特别是楷书用得极少,一般是撇笔用侧锋。
藏锋:指下笔或收笔时不让笔锋露出来,比如起笔时做一个贰向动作(欲右先左)写出来的笔画就圆润些,没有很尖的棱角,又如横画到最后收笔时往右下顿一下笔再把笔锋往左收回到笔画中来。
露锋:指起笔、收笔时笔锋直接露在外面,如欧楷起笔就经常是露锋入笔的,所以笔画很方。收笔就比如撇笔和捺笔,笔锋就直接撇出去、捺出去了。
虚笔:一般笔画从起笔到收笔,大小变化都不是很大,比较匀称,但是也有例外,有时为了使一个字看起来比较灵动些,笔画上会有些变化,比如一些短横,左边起笔时很小右边收笔时很大,还有一些撇笔也是,本来应该是头大些,但是它一起笔就是尖的,到中部才是大的,尾部又细下来,这样的笔画就叫虚笔。
至于你说的波角,很少有这个说法,我估计是指像横折笔的那个转角的地方,不太清楚。
基本上是这样,纯属个人见解,语言表达能力不好,希望你能看懂我的意思,见笑了!问题四:在书法中,中锋和侧锋的作用如何 其实很简单,找一本古人名家墨迹字帖,每一个字,每一笔画的照着临写,想尽一切办法使毛笔写出字帖笔画一个样,久加练习功自然就成了,所谓的中锋,侧锋都是眼高手低的时候很难理解的,只有熟能生巧之后方能理解的书法理论,如果你能理解了,那就表示你上升了一个境界,接着你就会再次追求手上的感觉,如此反复,不断升华,直到你找准一条你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家风格问题五:懂书法的朋友,解释一下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 毛笔走的时候,笔尖在笔划的正中间,叫中锋,笔尖在两边,叫侧锋。中锋笔划均匀饱满,容易写出有力度的字来,所以写字的人都崇尚中锋运笔。问题六:毛笔的侧锋锤路竖怎么写 你好,你可以找这个文章读读《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365集在线观看无广告)》,这个文章的第十一集有讲到侧锋和垂露竖的问题。问题七:毛笔书法如何将侧锋调整成中锋,旋转笔杆调 第一种方法,转指,即用手指惗动笔杆来调整。
现代有部分人持此种观点,本人不太同意。
原因:经典的执笔方法做不到捻管,埂有用三个手指执笔,捻管才会较轻松。
且笔杆不能太粗。
第二种方法:转腕。通过调整手腕来调锋。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具体动作究竟是怎样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虽然古人颇多论述,但还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教楼主一个方法自己去体会:在纸上画大点的圆圈,让笔保持中锋,注意自己的手腕、手臂、手型是怎么变化的,相信会有所体会。
注:指运和腕运不是孤立的,应该是手腕为主,手指同时也有细微的调整动作。问题八:书法中的尖锋,中锋,藏锋,露锋,顺锋,逆锋,折锋,带锋是什么意思 这些都属于笔法。并两个好解释,尖锋就笔尖写、中锋就是用毛笔的中部写。比如狂草,就基本主要用这两种笔法。其它笔法必须结合图解才能说明白。网上有些教学视频可以参考。问题九:为什么毛笔逆锋起笔 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起笔时,先向反方向行笔,再顺字方向行笔,即为逆锋起笔’!
学书法基本训练知识
据说,拳击手一记重拳,可以重达数百公斤,可见其手上有多少力量!但他们写出的毛笔字,却很可能“弱不禁风”。相反的,步履蹒跚的老书法家,却倒能写出苍劲刚健的字!而且看上去并不累人,真可以用“挥洒自如”这个词儿来形容。现在经常能看到一些“书法表演艺术家”,摇头抖身,手舞足蹈,做用劲状,看着叫人喘不过气来。其实,他要么欺骗外行,要么还没入门。
奥妙在哪里?在笔尖上的力。拳击手的臂力,可以是书法家的一百倍,但真正送到笔尖上的力,书法家却可能是拳击手的一百倍。中国的毛笔,即使是硬毫,总归还是柔软的。妙就妙在这里,“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难也难在这里,不懂身法、手法、笔法,则很不容易把握住它。打个比方,武术中的鞭是软器,但历来被认为是猛烈的武器,不易抵御,“善用者能胜刀剑”。我们看那高手,用力一抖,舞将起来,借助于手臂摇动和身体各部位的转带,或丁鞭的某一部位来增加动力和改变圆心及方向,或缠、或抡、或扫、或挂、或抛、或舞花、或地趟,可击、可笞、可勾、可缚,简直游如飞龙!但是,这条鞭子在普通人手里,却疲软如死蛇一般。
归结到书法上,写字当然要用力,但要用活力,不是下死劲。所谓“活力”,就是要将身上的力,通过手臂、手腕、手指,使到笔尖上。这是检验一个人会不会书法的标准之一。
所以,学书法,首先应正确掌握其手法、身法、笔法,使动作准确,姿势合度,运笔连贯,力注笔端,眼到、心到、手到,意识和动作相互协调,不断提高驾驭笔毫的能力。
“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错误的或不正确的姿势形成习惯,要想改正就难了。
下面先说说如何执笔。
古人在执笔的问题上纠缠了千百年。要么故弄玄虚,要么一辈子没挨着边儿。其实,世界上任何一种工具,最正确的执法,无非就是最自然、最能发挥其功能的执法。
传说,王献之写字时,其父王羲之偷偷从背后拔他的笔而没能拔掉,于是就断定这个儿子将来一定了不得。如果这成为能否成为书法家的标准,那么书法真是太简单了。事实上,执笔太紧,是不科学的。把力气都放在死死执紧笔杆上(横向),那怎能把力送到笔尖上(纵向)呢?
这样说来,是不是无需化力气握住笔杆?那肯定不是。执笔,就是要稳稳的把住笔,这样,运腕、送力才能奏效。横向的力,究竟应分配多少?这没有定量。大体的感觉,同执筷子差不多,首先是要不让筷子掉下来,但最关键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夹得起东西来。
执笔时,作用于横向的力,只要能稳稳地把住笔就行了,如此而已。前人的一切奇谈怪论,我们似不必跟着纠缠。
手指的功能是执笔。执好了笔,就可以开始写字了。一写字,就要动。这个动,就是所谓“运笔”。运笔主要靠腕、臂和指的协调运动来完成,而活动最多的是腕。
所以,腕一定要活。腕活,才能使全身之力,通过臂、腕和指贯注到笔尖;腕活,才可以调整笔锋,才能在上下左右提按、顿错、方圆、转折等多变的笔画书写中控制住笔锋,甚至能够随心所欲地指挥笔锋,达到所谓“甩笔头”的地步。尤其是书写行书、草书时,手腕是不断的左右摆动和翻腾起倒的。
腕活,就是要求写字时,腕部关节不能紧张以至僵硬,“腕随己意左右”,但也不是随便乱动,而是要随着笔势的往来,自然而然地、协调地转动。平时即使不写字的时候,也可以空手练练。看小提琴家演奏,你能领会到运腕的大概。因为在运腕这点上,两者颇有相通之处。
我们还可以从武术中得到启发。吴图南在《国术概论》中说......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