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的概念提出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1 04:03
- 提问者网友:謫仙
- 2021-11-30 08:32
意向性的概念提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11-30 09:58
布伦坦诺在《经验观点的心理学》中提出了唯心主义的“意向性”概念,认为可以把心理现象定义为是通过意向把对象包含在自身中的现象。他提出意向性的两种涵义:1.意向活动的内在性,即意识的内容可以包含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2.指意向活动与某种对象有关。胡塞尔接受了后一种涵义,在《逻辑研究》一书中加以发挥,意向性问题成了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分析的重要主题。他认为意向活动有4个要素:意向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内容,意向活动的对象,用什么手段来履行意向活动或在什么方式下意向的对象是这种活动的对象。但意向活动与它所涉及的东西是否存在无关,即描述某个人意向活动的陈述的真实性,并不能据以推论与此意向活动有关的事物存在与否。(二)现象学文艺理论术语,为德国现象学哲学家E·胡塞尔首先使用。胡塞尔认为,人的意识总是指向某个对象并以其为目标的,意识活动的这种指向性和目的性即“意向性”。意向性是意识的本质和根本特征。外部世界被人的意识的意向性光芒照亮之前是一片黑暗、一片混沌、没有意义和没有秩序的,只是当意识的意向性投射于外部事物,当外部事物成为意识的对象时,它们才有了意义和秩序。胡塞尔试图用意向性将以往认识论中互相分裂的主客体统一起来。在他看来,人的意识不是对外界的被动记录和复制,而是主动地认识和构造着世界,它不仅通过意向性接受外界事物的性质,而是将这些性质组织成统一的意识对象。
波兰文艺理论家R·英加登将胡塞尔的论点运用于文学艺术,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纯粹的意向性行为。创作活动应理解为作家艺术家意识的意向性向外部世界投射和构建的过程,通过这种投射和构建,被作者的经验和想象改造并重新组织的世界才能显现出来。同样,审美活动也是鉴赏者意识的意向性投射和再构造活动,创作活动的结果——作品——作为纯意向性客体和审美对象,必须经过鉴赏者将它具体化和现实化,它的艺术质量与价值才能显现出来。但这一过程同时又是观赏者的审美经验和创造力显现的过程。
波兰文艺理论家R·英加登将胡塞尔的论点运用于文学艺术,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纯粹的意向性行为。创作活动应理解为作家艺术家意识的意向性向外部世界投射和构建的过程,通过这种投射和构建,被作者的经验和想象改造并重新组织的世界才能显现出来。同样,审美活动也是鉴赏者意识的意向性投射和再构造活动,创作活动的结果——作品——作为纯意向性客体和审美对象,必须经过鉴赏者将它具体化和现实化,它的艺术质量与价值才能显现出来。但这一过程同时又是观赏者的审美经验和创造力显现的过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