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蒙面纱怎样才可以除去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11 02:45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08-10 21:53
美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8-10 22:53
霍桑的出生地塞勒姆是加尔文教势力的盘踞地,其祖辈是虔诚的加尔文教信徒。其中有两代是殖民时期权利机关中的官员,一位是以迫害贵格会教徒而闻名,另一位则为历史上著名的塞勒姆女巫案中的三位执法官之一。到了霍桑这代时,家境已经败落。霍桑自幼丧父,随母亲投奔到塞勒姆的外祖父家中。塞勒姆浓厚的宗教气氛和激烈的宗教派别斗争以及霍桑自己清教徒祖先的所作所为在他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并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霍桑的作品几乎都是以殖民时期新格兰的生活为背景。霍桑对故乡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但他的作品主要不是表现社会的风俗习惯,而是着力表现宗教对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宗教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和对人性、人权的压抑。就霍桑对“恶”主题的探索而言,《红字》、《教长的黑面纱》和《拉帕西尼的女儿》这三篇小说很值得一提。一方面霍桑执着于宗教意义上的“恶”的观念,并常从这一观点出发来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把“恶”当作造成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另一方面,霍桑在其作品中积极探讨解决“恶”的途径和方法。一对于霍桑来说,罪恶存在于人的外界环境中,它的来源之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他生活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由于看到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使用而带来的道德沦丧、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等后果,加上他的人生即有罪的宗教观,霍桑对于科学技术,对于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在霍桑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人类想揭开自然界的努力是徒劳的,也是枉然的。因此他在作品中总喜欢用丑陋的形象表现人类征服自然界的一切努力。如拉帕西尼被描写成一个窒息一切人性的恶魔;《红字》中的齐灵窝斯则利用精湛的医术,伪装成情敌的医学顾问,对他进行无休止的报复性折磨。拉帕西尼是位著名的科学家,智慧过人,学识超群,沉湎于医药科学的研究,但是这位丧失良知和人性的罪人,为了科学甚至不惜牺牲人的性命。书中是这样描述拉帕西尼的:(他)对科学比对人类更关心备至。他对病人的兴趣仅仅在于他们是某种新试验的对象。他宁肯牺牲人类的生命,其中也包括他自己或他最珍惜的一切,以便在那堆积如山的学识中哪怕只增加一粒荠籽。[1(]P149)区区几句话将其对科学的狂热,对人的生命的漠视态度暴露无遗。为了证明一种科学假设,在科学实验中,他不惜赋予女儿身体以剧毒。他成功了,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扼杀了自己女儿纯真的爱情和宝贵的生命。女儿只是任父亲屠宰的羔羊。正如书中所讲,拉帕西尼全身充满着“恶”,甚至连他种的满园的奇花异草,看起来都像“猛兽毒蛇”、“妖魔鬼怪”1[(]P143。)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成为作家笔下扭曲自然、毒害人类的怪物。在《教长的黑面纱》中,霍桑揭露出每个人内心都有阴暗的一面。一天早晨,米尔福德议事厅的人们很惊奇地发现胡珀牧师去讲坛布道时戴起了黑面纱。这面纱在他的额头边裹住,除去嘴巴和下颚外,其他部分严严地遮起来了。“这一次的布道染上了比他平时那种忧郁更加浓黑的色彩。”1[](P23礼)拜结束时,人们匆匆退场,并迫不及待地交流他们压抑着的惊奇。那天之后胡珀牧师再也没有摘下黑纱,直至临终。他拒绝未婚妻要求摘下面纱的要求,并告诉她到所有人都把他们的面纱摘下时才摘掉自己的黑纱。教长从此在孤独和痛苦中度过余生。胡珀牧师黑纱的那种阴暗使他与教民之间关系疏远了,但同时赋予他“对那些受着罪孽折磨的灵魂具有可怕的力胡爱华:霍桑三部作品中“恶”之主题探析- 39 -量”。1[(]P35霍)桑在写这篇短篇小说时,曾提及以缅因州约克镇的一位牧师失手杀死一位挚友后,直至辞世终以纱遮面的事作为创作题材,但同时表明胡珀牧师所戴的面纱具有不同的含义。确实,那副面纱可以理解成胡珀牧师向人们隐藏的一桩可怕的秘密的象征;也可以当作他对世界上所有罪恶的一种谴责和抗议;也可以理解成,正如胡珀牧师临死前所表明的,黑纱代表了每况愈下的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泯灭。他说道:你们为什么只对我一个颤抖?……你们也互相颤抖吧!——我环顾四周,看啊,在每一张脸上都有一幅黑色的纱。1[(]P39)这段话形象生动地点明了作者的主旨:每个人都有罪恶,罪恶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罪恶来自人们心中潜在的劣根性。因此霍桑认为改造社会是徒劳的,必须从改变人心做起。由此可见其深受加尔文教“内在的堕落”的影响,也就难怪这篇短篇小说的副标题定为《道德寓言》。《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