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关于徐志摩的散文但不是徐志摩写的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4 13:01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05-13 21:31
找一篇关于徐志摩的散文但不是徐志摩写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5-13 22:37
这话是很不错的,读了志摩的文字,就好像亲自和志摩谈话一样,他的神情、意态、口吻,以及心灵的喜怒哀乐,种种变化,都活泼泼地呈露读者眼前,透入读者耳中,沁入读者心底。换言之,就是他整个的人永远活在他文字里。于赓虞说:“我们知道风格就是文字的风采、神韵、形式。而这风采、神韵、形式之中就蕴藏着作者生命的影象。这种内质与形象是不能分离的,所以单是文字不足以表示风格的特色,单是生命的神思,而所寄托的形象也不能表出它的容态,我们又知道文字是死的,而情思是活的,以死物来表现灵感,无人不感觉困难,惟天才者能战胜此种难关。志摩文体的风格所以能做到前无古人,雄视一世的原因,就在他的灵活、巧妙、善变的笔调中,有着生龙活虎一般的神思。”(《志摩的诗》)
但情感的文字,容易流于梁氏所说的Mannerism。志摩常自谓“在笔头上扭了好半天,结果还是没有结果。”所谓“扭”便是Mannerism的解释。有人译为“作态主义”,即装腔作势的意思。譬如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起句云:“淮南小寿山,谨使东峰金衣双鹤,衔飞云锦书于维扬孟公足下”,可说是一种Man-nerism;梁启超《罗兰夫人传》:“罗兰夫人何人也,彼拿破仑之母也,彼梅特涅之母也,彼玛志尼、噶苏士、俾士麦、加富尔之母也。”“于是风渐起、电渐迸、水渐涌、嘻嘻出出,法国革命!”也是一种Mannerism。不过我们要知道志摩文字以纯真的人格做骨子,所以虽然文字有些“装腔作势”,并不惹人憎厌,至于不善学他的人,便难说了。
情感的文字易于表现不受羁勒,纵情任性的本色。某批评家批评徐志摩的思想道:“他是没有稳定思想的,只如天空一缕轻烟,四向飞扬,随风飘荡而已。”杨振声也说:“节奏他是没有,结构他更谈不到,但那股潇洒劲,真是秋空一缕行云,任风的东西南北吹,反正他自己没有方向。他自如的在空中舒卷,让你看了有趣味就得,旁的目的他没有。”(《论志摩的散文》)。志摩自己说做文章好比跑野马,一跑就是十万八千里,而且差不多没有一篇文章不跑。比如《落叶》描写日本地震,忽然拉扯到中国人的幸灾乐祸,又拉扯到人类患难时的同情及圣经的天地末日。《死城》是写在外国姑娘坟上,忽发一大篇飞蛾殉光的道理,又说到自己从前爱人的死。甚至连翻译小说他都改不了这“跑野马”的习惯,像他译的《涡堤孩》第十六章竟跑了一两千字的野马,原书所无的“阿弥陀佛”、“孔夫子”、“贞节牌坊”、“怒发冲冠”都拉扯上了。梁实秋在《志摩纪念册》里又说道:“严格地说,文章里多生枝节原不是好事,但是有时那枝节本身来得妙,读者便全神倾注在那枝节上,不回到本题也不要紧。志摩的散文全是小品文的性质,不比是说理的论文,所以他的‘跑野马’的文笔不但不算毛病,反觉得可爱了。我以为志摩的散文优于他的诗的缘故,就是因为他在诗里为格局所限,不能‘跑野马’,以至不能痛快的显露他的才华。”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说:“他这几年来想用心血浇灌的花树也许是枯萎的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别的园地里种出了无数可爱的小树,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他自己的歌唱,有一个时代是几乎消沉了;但他的歌声引起了他的园地外无数的歌喉,嘹亮的唱、哀怨的唱、美丽的唱,这都是他的安慰,都使他高兴。”果然,志摩的诗影响了许多青年诗人成为“新月诗派”,志摩的散文也影响了许多人成为“徐志摩派”,他并没有错把种子撒在荆棘和山石上。志摩的老友闻一多那篇《杜甫》,虽不能说是志摩另一笔底的化身,但很相似,只不过闻一多仍有自己谨严的特色。至于陈梦家、方玮德、方令孺、储安平、李祁、何家槐一群后起之秀,其有心模拟志摩的笔调,更为......余下全文>>
但情感的文字,容易流于梁氏所说的Mannerism。志摩常自谓“在笔头上扭了好半天,结果还是没有结果。”所谓“扭”便是Mannerism的解释。有人译为“作态主义”,即装腔作势的意思。譬如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起句云:“淮南小寿山,谨使东峰金衣双鹤,衔飞云锦书于维扬孟公足下”,可说是一种Man-nerism;梁启超《罗兰夫人传》:“罗兰夫人何人也,彼拿破仑之母也,彼梅特涅之母也,彼玛志尼、噶苏士、俾士麦、加富尔之母也。”“于是风渐起、电渐迸、水渐涌、嘻嘻出出,法国革命!”也是一种Mannerism。不过我们要知道志摩文字以纯真的人格做骨子,所以虽然文字有些“装腔作势”,并不惹人憎厌,至于不善学他的人,便难说了。
情感的文字易于表现不受羁勒,纵情任性的本色。某批评家批评徐志摩的思想道:“他是没有稳定思想的,只如天空一缕轻烟,四向飞扬,随风飘荡而已。”杨振声也说:“节奏他是没有,结构他更谈不到,但那股潇洒劲,真是秋空一缕行云,任风的东西南北吹,反正他自己没有方向。他自如的在空中舒卷,让你看了有趣味就得,旁的目的他没有。”(《论志摩的散文》)。志摩自己说做文章好比跑野马,一跑就是十万八千里,而且差不多没有一篇文章不跑。比如《落叶》描写日本地震,忽然拉扯到中国人的幸灾乐祸,又拉扯到人类患难时的同情及圣经的天地末日。《死城》是写在外国姑娘坟上,忽发一大篇飞蛾殉光的道理,又说到自己从前爱人的死。甚至连翻译小说他都改不了这“跑野马”的习惯,像他译的《涡堤孩》第十六章竟跑了一两千字的野马,原书所无的“阿弥陀佛”、“孔夫子”、“贞节牌坊”、“怒发冲冠”都拉扯上了。梁实秋在《志摩纪念册》里又说道:“严格地说,文章里多生枝节原不是好事,但是有时那枝节本身来得妙,读者便全神倾注在那枝节上,不回到本题也不要紧。志摩的散文全是小品文的性质,不比是说理的论文,所以他的‘跑野马’的文笔不但不算毛病,反觉得可爱了。我以为志摩的散文优于他的诗的缘故,就是因为他在诗里为格局所限,不能‘跑野马’,以至不能痛快的显露他的才华。”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说:“他这几年来想用心血浇灌的花树也许是枯萎的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别的园地里种出了无数可爱的小树,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他自己的歌唱,有一个时代是几乎消沉了;但他的歌声引起了他的园地外无数的歌喉,嘹亮的唱、哀怨的唱、美丽的唱,这都是他的安慰,都使他高兴。”果然,志摩的诗影响了许多青年诗人成为“新月诗派”,志摩的散文也影响了许多人成为“徐志摩派”,他并没有错把种子撒在荆棘和山石上。志摩的老友闻一多那篇《杜甫》,虽不能说是志摩另一笔底的化身,但很相似,只不过闻一多仍有自己谨严的特色。至于陈梦家、方玮德、方令孺、储安平、李祁、何家槐一群后起之秀,其有心模拟志摩的笔调,更为......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