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之传统民俗传承问题该怎样解决?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09:58
- 提问者网友:浪荡绅士
- 2021-02-18 14:34
我国之传统民俗传承问题该怎样解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2-18 15:24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如果从狭义上去理解,民俗文化就是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就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体现。为充分挖掘当地优秀民俗文化资源,总结近几年仙居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做法与经验,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仙居县专门成立课题组,对本地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了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仙居县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
(一)历史概况: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生息繁衍。北宋景德四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县名为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立县至今已有1660余年。在几千年的悠悠岁月中,世世代代的先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民俗文化遗存状况
一是民俗文化资源遗存丰富。仙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的下汤新石器遗址考证,距今已有4-7千年的历史。就已完成的全县民间艺术资源普查看,就多达331个,现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情况看,民俗文化资源量更是巨大。
二是文化形态独特多样。仙居地理四面环山,与外界山水阻隔,交往不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环境。境内的文化形态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兼具山地文化的纯朴和河川文化的灵气,交融中原文化的传承和瓯越文化的渊源。仙居境内山系绵延、溪流纵横,形成了诸多相对独立的居民集聚区。且地域广阔,居住分散,诸多独立的文化小环境又形成了百里不通风,十里不同俗的文化形态多样性特征。
三是文化门类品种繁多。历史上,仙居是浙东南沿海联接浙西南腹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境内的永安溪水道和苍岭古道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浙东盐道,繁荣的商业流通活动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大量原非当地的文化形式、文化体裁源源不断地流入当地,融入仙居的文化生活,使当地的文化存在不断丰富,文化门类不断扩张,形成了一个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民间医药等众多门类的民族民间文化体系为基础的民俗文化大型框架。
二、仙居县民俗文化传承的基本做法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搞了几次有关民俗文化的普查。特别是近几年完成的民族民间艺术和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也可以说是对民俗文化进行了一次大普查。期间以及延续的保护工作,就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1、立足普查,摸清家底,建立体系。查清资源、明确方向、搞好建设、规范管理,是历次普查工作的重要目标。投入大量普查力量,按照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种类的普查要求,走村串户,访问座谈,进行了全覆盖的调查和登记,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各类民俗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一是建立项目档案,系统保存。对普查出的项目,建立了融声、画、文为一体的电子文库,包括文字资料,TV资料,图像资料等。
二是建立名录体系,公布了32个项目的仙居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布了仙居县首批县级民......余下全文>>
一、仙居县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
(一)历史概况: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生息繁衍。北宋景德四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县名为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立县至今已有1660余年。在几千年的悠悠岁月中,世世代代的先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民俗文化遗存状况
一是民俗文化资源遗存丰富。仙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的下汤新石器遗址考证,距今已有4-7千年的历史。就已完成的全县民间艺术资源普查看,就多达331个,现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情况看,民俗文化资源量更是巨大。
二是文化形态独特多样。仙居地理四面环山,与外界山水阻隔,交往不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环境。境内的文化形态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兼具山地文化的纯朴和河川文化的灵气,交融中原文化的传承和瓯越文化的渊源。仙居境内山系绵延、溪流纵横,形成了诸多相对独立的居民集聚区。且地域广阔,居住分散,诸多独立的文化小环境又形成了百里不通风,十里不同俗的文化形态多样性特征。
三是文化门类品种繁多。历史上,仙居是浙东南沿海联接浙西南腹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境内的永安溪水道和苍岭古道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浙东盐道,繁荣的商业流通活动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大量原非当地的文化形式、文化体裁源源不断地流入当地,融入仙居的文化生活,使当地的文化存在不断丰富,文化门类不断扩张,形成了一个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民间医药等众多门类的民族民间文化体系为基础的民俗文化大型框架。
二、仙居县民俗文化传承的基本做法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搞了几次有关民俗文化的普查。特别是近几年完成的民族民间艺术和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也可以说是对民俗文化进行了一次大普查。期间以及延续的保护工作,就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1、立足普查,摸清家底,建立体系。查清资源、明确方向、搞好建设、规范管理,是历次普查工作的重要目标。投入大量普查力量,按照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种类的普查要求,走村串户,访问座谈,进行了全覆盖的调查和登记,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各类民俗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一是建立项目档案,系统保存。对普查出的项目,建立了融声、画、文为一体的电子文库,包括文字资料,TV资料,图像资料等。
二是建立名录体系,公布了32个项目的仙居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布了仙居县首批县级民......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