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科举制规定:“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
北宋淳化三年(922年)下诏曰:应举人“如工商杂人内,有奇人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材料二 清代文人沈垚说:“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非父兄先营事业于前,子弟即无由读书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落帆楼文集》卷二十四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两代科举限制条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概括材料所反映现象。结合所学评述这种现象。(8分。提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科举制规定:“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北宋淳化三年(922年)下诏曰:应举人“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8 00:01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2-27 07:55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2-27 08:01
(答案→) 解析:(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材料的大体含义是唐代科举制要严格审核考生的籍贯以及家庭出身,婚姻状况等信息,严厉禁止手工业者和商人参加科举,而到了宋代有了变化,应举人“如工商杂人内,有奇人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反映了逐渐放松了对工商业者的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变化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抑商政策有所松动。(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和评述问题能力,材料“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反映的现象是士商合流,四民不分;对这种现象的评述,关键坚持全面性、辩证性,积极方面要注重从封建统治、商人本身以及社会观念等方面入手,即可作答消极性注重从封建统治、商业本身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答。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怙棘
- 2021-02-27 09:31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