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拟环绕声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3 03:48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03-12 05:14
什么是虚拟环绕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3-12 06:19
虚拟环绕声概述
在环绕声的实现上,无论是杜比AC3还是DTS,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回放时需要多个音箱,但由于价格及空间方面的原因,有的使用者,如多媒体电脑的用户,并没有足够的音箱。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技术,能够把多声道的信号经过处理,在两个平行放置的音箱中回放出来,并且能够让人感觉到环绕声的效果,这就是虚拟环绕声技术。
虚拟环绕声的英文是Virtual Surround,也有叫Simulated Surround,人们把这种技术称为非标准环绕声技术。非标准环绕声系统是在双声道立体声的基础上,不增加声道和音箱,把声场信号通过电路处理后播出,使聆听者感到声音来自多个方位,产生仿真的立体声场。
虚拟环绕声价值
虚拟环绕技术的价值在于使用两个音箱模拟出环绕声的效果,虽然不能和真正的家庭影院相比,但是在最佳的听音位置上效果还可以,其缺点是普遍对听音位置要求较高,因此将这虚拟环绕技术应用到耳机上是不错的选择。
近几年来人们开始研究采用最少的声道和最少的音箱,营造出具有立体感的三维声,这种声音效果不象DOLBY等成熟的环绕声技术那样效果逼真。但是由于价格便宜,这种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用在功放、电视机、VCD、轿车音响和AV多媒体中。人们把这种技术称为非标准环绕声技术。 非标准环绕声系统是在双声道立体声的基础上,不增加声道和音箱,把声场信号通过电路处理后播出,使聆听者感到声音来自多个方位,产生仿真的立体声场。
虚拟环绕声原理
实现虚拟杜比环绕声的关键是声音的虚拟化处理,依据了人的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原理专门处理环绕声道,制造出环绕声源来自听众后方或侧面的幻象感觉。应用了人耳听音原理的几种效应。
双耳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于1896年通过实验发现人的两只耳朵对同一声源的直达声具有时间差(0.44-0.5微秒)、声强差及相位差,而人耳的听觉灵敏度可根据这些微小的差别准确判断声音的方向、确定声源的位置,但只能局限于确定前方水平方向的声源,不能解决三维空音声源的定位。
耳廓效应。人的耳廓对声波的反射以及对空间声源的定向有重要的定向作用。借此效应,可判定声源的三维位置。
人耳的频率滤波效应。人耳的声音定位机制与声音频率有关,对20-200赫的低音靠相位差定位,对300-4000赫的中音靠声强差定位,对高音则靠时间差定位。据此原理可分析出重放声音中的语言、乐音的差别,经不同的处理而增加环绕感。
头部相关传输函数。人的听觉系统对不同方位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频谱,而这一频谱特性可由头部相关传输函数HRT(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来描述。
综上所述,人耳的空间定位包括水平、垂直及前后三个方向。水平定位主要靠双耳,垂直定位主要靠耳壳,而前后定位及对环绕声场的感受靠HRTF函数。虚拟杜比环绕声依据这些效应,人为制造与实际声源在人耳处一样的声波状态,使人脑在相应空间方位上产生对应的声像。
在环绕声的实现上,无论是杜比AC3还是DTS,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回放时需要多个音箱,但由于价格及空间方面的原因,有的使用者,如多媒体电脑的用户,并没有足够的音箱。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技术,能够把多声道的信号经过处理,在两个平行放置的音箱中回放出来,并且能够让人感觉到环绕声的效果,这就是虚拟环绕声技术。
虚拟环绕声的英文是Virtual Surround,也有叫Simulated Surround,人们把这种技术称为非标准环绕声技术。非标准环绕声系统是在双声道立体声的基础上,不增加声道和音箱,把声场信号通过电路处理后播出,使聆听者感到声音来自多个方位,产生仿真的立体声场。
虚拟环绕声价值
虚拟环绕技术的价值在于使用两个音箱模拟出环绕声的效果,虽然不能和真正的家庭影院相比,但是在最佳的听音位置上效果还可以,其缺点是普遍对听音位置要求较高,因此将这虚拟环绕技术应用到耳机上是不错的选择。
近几年来人们开始研究采用最少的声道和最少的音箱,营造出具有立体感的三维声,这种声音效果不象DOLBY等成熟的环绕声技术那样效果逼真。但是由于价格便宜,这种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用在功放、电视机、VCD、轿车音响和AV多媒体中。人们把这种技术称为非标准环绕声技术。 非标准环绕声系统是在双声道立体声的基础上,不增加声道和音箱,把声场信号通过电路处理后播出,使聆听者感到声音来自多个方位,产生仿真的立体声场。
虚拟环绕声原理
实现虚拟杜比环绕声的关键是声音的虚拟化处理,依据了人的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原理专门处理环绕声道,制造出环绕声源来自听众后方或侧面的幻象感觉。应用了人耳听音原理的几种效应。
双耳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于1896年通过实验发现人的两只耳朵对同一声源的直达声具有时间差(0.44-0.5微秒)、声强差及相位差,而人耳的听觉灵敏度可根据这些微小的差别准确判断声音的方向、确定声源的位置,但只能局限于确定前方水平方向的声源,不能解决三维空音声源的定位。
耳廓效应。人的耳廓对声波的反射以及对空间声源的定向有重要的定向作用。借此效应,可判定声源的三维位置。
人耳的频率滤波效应。人耳的声音定位机制与声音频率有关,对20-200赫的低音靠相位差定位,对300-4000赫的中音靠声强差定位,对高音则靠时间差定位。据此原理可分析出重放声音中的语言、乐音的差别,经不同的处理而增加环绕感。
头部相关传输函数。人的听觉系统对不同方位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频谱,而这一频谱特性可由头部相关传输函数HRT(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来描述。
综上所述,人耳的空间定位包括水平、垂直及前后三个方向。水平定位主要靠双耳,垂直定位主要靠耳壳,而前后定位及对环绕声场的感受靠HRTF函数。虚拟杜比环绕声依据这些效应,人为制造与实际声源在人耳处一样的声波状态,使人脑在相应空间方位上产生对应的声像。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佘樂
- 2021-03-12 07:52
将普通双声道立体声营造为具有空间感的声音,其中srs为典型代表。
srs(sound retrieval system)是由srs研究所开发的、最具代表性的3d立体声技术。是一系列基于心理声学原理的音频处理专利技术的统称。最初的srs三维音频技术是由阿诺德•克雷曼(arnold klayman)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明的。它根据“头相关传输函数”(hrtf)来拓宽“皇帝位”(即最佳听音区),打造出更加宽广的声场并在音频混响中非常精准地定位不同的乐器,最终仅仅通过两个扬声器来营造身临其境的三维音场。这种技术即为srs,也称为srs 3d。其后的十几年里,srs实验室不断开发出标志性的新技术,如srs trubass、srs wow、srs trusurround xt和srs truvolume等,被广泛应用到平板电视,媒体播放器、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等领域。到目前为止srs实验室在全球已拥有超过150项专利,并被公认为人类听觉原理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权威先驱。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