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1724—1777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①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戴震(1724—1777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4 21:02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03-04 06:0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3-04 06:06
A. ①②③B. ②③④(答案→)C. ①③④D. ①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的意思是尊者和长者大都是以理作为教训地位卑微的人和年幼的人,即使是错误的,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因为不符合理得要求,也被认为是叛逆,会受到惩罚。这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体现了追求自由的观点,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因此①③④均是符合材料的。故选C。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渊鱼
- 2021-03-04 06:22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