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选择正确的成本计算方法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06:01
- 提问者网友:太高姿态
- 2021-02-25 14:07
谢谢大家了,高手请近来毕业论文急用,好的话我加分!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2-25 15:10
ERP中价值流的体现————管理会计中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析本。
无论是否实施了ERP系统,在实际的企业运作过程中,都经常会碰到一些尴尬的情况。例如销售人员总是有一些例外的订单交给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却又无法及时按要求生产,最后都归咎于生产部门。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作了如下改革:将例外订单的生产成本责任中心由生产部门变成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只负责根据例外订单的要求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这样的改变使得销售人员不再随便签定例外订单,即使签定例外订单,也要有很高的利润。如此一来,企业既可以按计划生产,又可以在真正需要例外生产的时候,经销售人员进行成本计算后按客户要求生产,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能够轻松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 通常,管理者将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等职能看作一个价值链,产品通过整个过程的流动,体现出其附加价值。价值链被视为一个整体,管理者控制着整个价值流的总成本。在上面例子中,例外订单生产成本责任中心的改变,实际上是管理者对价值流控制与计划的体现。
- 在ERP系统中,价值流的体现主要通过管理会计来表现。通过管理会计模块,可以方便地查询公司的成本构成和各种影响因素,帮助工程师分辨出可降低成本的高价值活动,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依据。管理会计通过制定标准(Standards)、预算(Budgets)和分析差异(Variances)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解释经营结果。由于制定标准需要采集准确数据,需要ERP其它模块的数据支持,因此在ERP实施过程中,一般将CO(Controlling)模块放在第二个阶段或更后一些时候实施。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行使计划、控制与决策职能。区别见图表1. - 在表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者和会计师更加关注预算和其他管理会计方法。衡量经营业绩的方法对管理者的行为影响很大,如果一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是以利润为目标,管理者就会关心增加客户满意程度指标,因为出色的服务会带来高销售额与利润;如果这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是以降低成本为标准,管理者就不会那么关心服务质量,而尽量节省费用以降低成本。
- 鉴于标准、预算和分析差异等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各级企业主管应该仔细分析,选择切实可行且与企业目标一致的方法来制订相关计划与决策。
- 首先要明确的是有关成本的几个基本概念:产品制造成本与产品完全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是指用来制造产品的所有资源的成本,是价值链的中间一个环节;产品完全成本是指产品整个价值流上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成本,包括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开拓、销售及售后服务。产品制造成本中含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所有制造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车间水电费、修理费、维护费、租金、保险费、财产税和厂房设备折旧等。
基本成本计算方法
- 企业要系统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分配,例如制造企业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通常可使用分批法或分步法。
-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且在耗用材料、工时和加工复杂程度方面相差很大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按照客户的特殊要求生产,在各行业中分布很广,包括飞机制造业、家具业、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在分批法中批别是主要成本计算对象,因此要把成本精确地分配到各批,以找到所有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由于各批差别很大,一般不在各批之间平均分配成本。
- 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从每一批产品开工时就开始记录该批成本,分批成本单就是生产成本帐户的明细帐。成本发生时记入分批成本单;产品完工时,成本转入产成品帐户;产品销售时,成本又转入产品销售成本帐户。通过领料单和工时卡可以辨认各批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但是制造费用包括各种不能直接归集到具体批次的成本,比如冷气费、设备折旧费与保险、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水电费等的归集,而管理者希望了解包括制造费用在内的各批产品成本,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成本分配标准的一定比率向各批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下面是计算与运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的六个步骤:
选择成本分配标准,要求最好地反应费用与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一般一年一次;
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
计算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
取得各批产品的分配标准实际数据;
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乘每批产品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各批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分批法是一种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利用分批成本单累计各批成本。
- 分步法适用于连续几个步骤加工,大量生产类似或相同产品的企业,普遍运用分步法的行业有石油业、食品及饮料加工业和化工及制药业等。
- 在分步法中,必须按照各工序的次序归集生产成本以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会计人员要先确定各步骤的总成本,然后在完工转出产品和期末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摊。那么,怎样把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摊?怎样计算单位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了产品约当产量的概念解决这个问题,产品约当产量是将未完工产品数量表示为产成品数量时所使用的一个计量标准,例如4只加工程度分别为25%的在产品,它们的产品约当产量为1约当产量。
- 下面是分步法的计算步骤:
汇总完工产品及在产品的数量;
计算产品约当产量(要求分别计算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的约当产量,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汇总成本;
计算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
- 通过对一个车间的期间业务活动的产品成本报告分析,可以比较车间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和计划成本,如果实际成本过高就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员工就会得到奖励。
- 分步法与分批法不同,分批法的生产成本帐户表现在分批成本单上,分步法的每个生产车间都有一个独立的生产成本帐户,在分步法中的产品成本从上一个生产成本帐户转到下一个生产成本帐户,因此在分步法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将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加制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方法,这种分类法简化了人工成本的归集,降低了记帐费用。
- 一个企业采用分批法还是分步法,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和生产经营的性质。在传统行业,企业一般都按批组织生产,而大量生产的企业一般把生产过程划分为车间,一道生产工序为一个车间,产品在各车间之间的流转是连续不断的和重复的。
扩展成本计算及ABC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产品是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因为这些成本容易归集到特定产品中;困难的是制造费用的处理,它们很难精确地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到目前为止,许多公司还在采用直接人工分摊标准,即按照直接人工时间或机器时间在各种产品中分摊制造费用,这样做导致了不精确的计算,例如加工中心设备,因为在高度自动化加工的加工中心设备中,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与直接人工工时不相关,此外还有许多因素间接影响生产成本,更不用说价值流中的所有成本了。同时管理者不仅仅要注重某一车间或某一产品的成本,因为这样会歪曲作业活动成本,还需要将整个作业活动延伸到作业活动跨越的部门。
- 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的依据是生产加工产生作业活动,作业活动耗用资源。因此ABC法不是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之外的另一种独立的方法,而是用以发现分批成本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的一种方法,ABC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作业(影响成本的因素)为中心并视之为基本的成本对象,会计人员利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汇总生产的所有作业活动成本,进而确定产品成本。相反,传统方法发展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时依赖于一般通用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而不是根据组织中的作业进行。因此要实行ABC法,一般的会计制度满足不了要求,由于ABC实行的条件要求具备强有力的计算机环境,利用光学扫描、条形码和机械化等系统,故所花费的成本比传统方法要高,但由于它的成本计算更准确,能够提供给管理者更有用的成本信息,能够使工程师利用其提供的资料评价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因此现在也有很多企业青睐这种方法。
- 在ABC法中,生产成本(人工和制造费用)是利用不同作业工具分配到产品中去的,这种对产品成本的细分可以明确指出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需要如下步骤:
确定加工活动;
预算每一作业活动的总成本;
为每项作业活动确认主要的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并将其作为分配标准;
预算每项分配标准的总数量;
将第2步中的已预算总成本除以第4步中已预算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得出每项作业活动的成本分配率;
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 利用ABC法改进分批成本计算法,一般由来自设计、生产以及会计部门的代表组成一个职能交叉的小组负责,改进的分批成本按如下步骤计算:
确定某个批次作为选定的成本对象;
确定该批次的直接成本类别;
确定与该批次相关的间接成本集合;
选择将间接成本集合分配到各个批次的成本分配基础;
计算单位成本分配基础的间接成本分配比率,并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批次中。
- 以上五个步骤中改进的是第3步和第4步,在常规分批法中,采用单一的间接成本集合方式,其成本分配基础仅限于此次确定的某一个批次;改进后根据仔细分析采用多个间接成本集合方式,根据因果关系条件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作为成本分配基础分配到各个批次中去。改进后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它报告的成本数字更好地计量了不同批次、产品或客户等对组织的资源的不同耗用情况。
- 以ABC法为基础的管理过程,是通过加强对那些能够推行组织战略的活动进行管理,消除非增值的活动,统一规划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并促进作业成本、时间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来努力取得更好效益。
- 成功管理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决策,成功的管理会计系统为制定决策提供了支持,它是决策和行动的信息来源。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车间、生产过程和管理者,选择会计系统依赖企业自身的特殊环境,因为任何一个会计系统都不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人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最终之选。
无论是否实施了ERP系统,在实际的企业运作过程中,都经常会碰到一些尴尬的情况。例如销售人员总是有一些例外的订单交给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却又无法及时按要求生产,最后都归咎于生产部门。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作了如下改革:将例外订单的生产成本责任中心由生产部门变成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只负责根据例外订单的要求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这样的改变使得销售人员不再随便签定例外订单,即使签定例外订单,也要有很高的利润。如此一来,企业既可以按计划生产,又可以在真正需要例外生产的时候,经销售人员进行成本计算后按客户要求生产,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能够轻松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 通常,管理者将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等职能看作一个价值链,产品通过整个过程的流动,体现出其附加价值。价值链被视为一个整体,管理者控制着整个价值流的总成本。在上面例子中,例外订单生产成本责任中心的改变,实际上是管理者对价值流控制与计划的体现。
- 在ERP系统中,价值流的体现主要通过管理会计来表现。通过管理会计模块,可以方便地查询公司的成本构成和各种影响因素,帮助工程师分辨出可降低成本的高价值活动,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依据。管理会计通过制定标准(Standards)、预算(Budgets)和分析差异(Variances)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解释经营结果。由于制定标准需要采集准确数据,需要ERP其它模块的数据支持,因此在ERP实施过程中,一般将CO(Controlling)模块放在第二个阶段或更后一些时候实施。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行使计划、控制与决策职能。区别见图表1. - 在表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者和会计师更加关注预算和其他管理会计方法。衡量经营业绩的方法对管理者的行为影响很大,如果一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是以利润为目标,管理者就会关心增加客户满意程度指标,因为出色的服务会带来高销售额与利润;如果这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是以降低成本为标准,管理者就不会那么关心服务质量,而尽量节省费用以降低成本。
- 鉴于标准、预算和分析差异等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各级企业主管应该仔细分析,选择切实可行且与企业目标一致的方法来制订相关计划与决策。
- 首先要明确的是有关成本的几个基本概念:产品制造成本与产品完全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是指用来制造产品的所有资源的成本,是价值链的中间一个环节;产品完全成本是指产品整个价值流上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成本,包括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开拓、销售及售后服务。产品制造成本中含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所有制造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车间水电费、修理费、维护费、租金、保险费、财产税和厂房设备折旧等。
基本成本计算方法
- 企业要系统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分配,例如制造企业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通常可使用分批法或分步法。
-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且在耗用材料、工时和加工复杂程度方面相差很大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按照客户的特殊要求生产,在各行业中分布很广,包括飞机制造业、家具业、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在分批法中批别是主要成本计算对象,因此要把成本精确地分配到各批,以找到所有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由于各批差别很大,一般不在各批之间平均分配成本。
- 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从每一批产品开工时就开始记录该批成本,分批成本单就是生产成本帐户的明细帐。成本发生时记入分批成本单;产品完工时,成本转入产成品帐户;产品销售时,成本又转入产品销售成本帐户。通过领料单和工时卡可以辨认各批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但是制造费用包括各种不能直接归集到具体批次的成本,比如冷气费、设备折旧费与保险、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水电费等的归集,而管理者希望了解包括制造费用在内的各批产品成本,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成本分配标准的一定比率向各批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下面是计算与运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的六个步骤:
选择成本分配标准,要求最好地反应费用与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一般一年一次;
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
计算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
取得各批产品的分配标准实际数据;
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乘每批产品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各批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分批法是一种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利用分批成本单累计各批成本。
- 分步法适用于连续几个步骤加工,大量生产类似或相同产品的企业,普遍运用分步法的行业有石油业、食品及饮料加工业和化工及制药业等。
- 在分步法中,必须按照各工序的次序归集生产成本以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会计人员要先确定各步骤的总成本,然后在完工转出产品和期末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摊。那么,怎样把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摊?怎样计算单位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了产品约当产量的概念解决这个问题,产品约当产量是将未完工产品数量表示为产成品数量时所使用的一个计量标准,例如4只加工程度分别为25%的在产品,它们的产品约当产量为1约当产量。
- 下面是分步法的计算步骤:
汇总完工产品及在产品的数量;
计算产品约当产量(要求分别计算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的约当产量,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汇总成本;
计算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
- 通过对一个车间的期间业务活动的产品成本报告分析,可以比较车间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和计划成本,如果实际成本过高就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员工就会得到奖励。
- 分步法与分批法不同,分批法的生产成本帐户表现在分批成本单上,分步法的每个生产车间都有一个独立的生产成本帐户,在分步法中的产品成本从上一个生产成本帐户转到下一个生产成本帐户,因此在分步法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将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加制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方法,这种分类法简化了人工成本的归集,降低了记帐费用。
- 一个企业采用分批法还是分步法,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和生产经营的性质。在传统行业,企业一般都按批组织生产,而大量生产的企业一般把生产过程划分为车间,一道生产工序为一个车间,产品在各车间之间的流转是连续不断的和重复的。
扩展成本计算及ABC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产品是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因为这些成本容易归集到特定产品中;困难的是制造费用的处理,它们很难精确地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到目前为止,许多公司还在采用直接人工分摊标准,即按照直接人工时间或机器时间在各种产品中分摊制造费用,这样做导致了不精确的计算,例如加工中心设备,因为在高度自动化加工的加工中心设备中,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与直接人工工时不相关,此外还有许多因素间接影响生产成本,更不用说价值流中的所有成本了。同时管理者不仅仅要注重某一车间或某一产品的成本,因为这样会歪曲作业活动成本,还需要将整个作业活动延伸到作业活动跨越的部门。
- 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的依据是生产加工产生作业活动,作业活动耗用资源。因此ABC法不是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之外的另一种独立的方法,而是用以发现分批成本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的一种方法,ABC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作业(影响成本的因素)为中心并视之为基本的成本对象,会计人员利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汇总生产的所有作业活动成本,进而确定产品成本。相反,传统方法发展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时依赖于一般通用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而不是根据组织中的作业进行。因此要实行ABC法,一般的会计制度满足不了要求,由于ABC实行的条件要求具备强有力的计算机环境,利用光学扫描、条形码和机械化等系统,故所花费的成本比传统方法要高,但由于它的成本计算更准确,能够提供给管理者更有用的成本信息,能够使工程师利用其提供的资料评价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因此现在也有很多企业青睐这种方法。
- 在ABC法中,生产成本(人工和制造费用)是利用不同作业工具分配到产品中去的,这种对产品成本的细分可以明确指出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需要如下步骤:
确定加工活动;
预算每一作业活动的总成本;
为每项作业活动确认主要的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并将其作为分配标准;
预算每项分配标准的总数量;
将第2步中的已预算总成本除以第4步中已预算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得出每项作业活动的成本分配率;
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 利用ABC法改进分批成本计算法,一般由来自设计、生产以及会计部门的代表组成一个职能交叉的小组负责,改进的分批成本按如下步骤计算:
确定某个批次作为选定的成本对象;
确定该批次的直接成本类别;
确定与该批次相关的间接成本集合;
选择将间接成本集合分配到各个批次的成本分配基础;
计算单位成本分配基础的间接成本分配比率,并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批次中。
- 以上五个步骤中改进的是第3步和第4步,在常规分批法中,采用单一的间接成本集合方式,其成本分配基础仅限于此次确定的某一个批次;改进后根据仔细分析采用多个间接成本集合方式,根据因果关系条件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作为成本分配基础分配到各个批次中去。改进后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它报告的成本数字更好地计量了不同批次、产品或客户等对组织的资源的不同耗用情况。
- 以ABC法为基础的管理过程,是通过加强对那些能够推行组织战略的活动进行管理,消除非增值的活动,统一规划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并促进作业成本、时间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来努力取得更好效益。
- 成功管理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决策,成功的管理会计系统为制定决策提供了支持,它是决策和行动的信息来源。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车间、生产过程和管理者,选择会计系统依赖企业自身的特殊环境,因为任何一个会计系统都不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人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最终之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2-25 16:27
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及成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成本管理策略手段 众所周知,现代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及成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能与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目前,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性费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 2.利益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以权谋私、吞占国家财产,企业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加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3.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 4.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5.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虽然我国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已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可以高效益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我国现在只有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表明我国的生产组织还比较粗放,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目前成本与成本管理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从被调查企业的情况看,51.4%的企业采用了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从被调查企业的情况看,51.4%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但是,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未得到推广。 6.分工过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企业进行高度的协作管理,否则将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过高。另外由于过细的分工导致企业管理复杂化,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也是企业管理费用增加的一个原因。由于分工层次及协作环节的增加,信息在企业中传递时间延长,不必要的停留环节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损耗和失真,同时造成信息反馈难度的增加。这就可能使企业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增加,导致企业管理的失误成本增加。 二、加强成本管理的应对策略 1.调整成本战略,适应外界经济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然而,对于处于开发型、竞争型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更有必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还要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不仅要通过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成本。 2.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要实行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必须保证有真实的、及时的、完整的成本信息。所以,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等基本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的基本情况。而且,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既是对信息反馈的过程,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检查和控制的过程。成本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损益,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 3.实现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多的应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现代成本管理中所谓的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4 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极大地增加了,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以外,如设计生产程序费用、组织协调生产过程费用、组织订单费用等等。加之现代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灵的顾客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 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因此,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相关的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一直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市场经济一方面为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使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又取决于成本信息的反馈水平。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吸收和借鉴中外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适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竟争中的强者。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