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墙上的童年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06:47
- 提问者网友:且恨且铭记
- 2021-12-25 02:3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挂在墙上的童年 刚交新春,寒气未尽,风筝却迫不及待地飞上了晴空。原野上时不时地扬起孩子们的笑声。风筝,令人不无眷顾地记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可现在,我心中被它牵出的却,是缕缕失落和愧悔。 孩子刚进入初中二年级,教师家访便告诫我:这是孩子成绩转变的关键年级,关系到将来升学,家长必须如何如何。我和妻当然坚决照办,可学期完结,成效甚微。我很生气,也十分着急,立即对孩子约法三章:寒假不准玩;晚上不准看电视;下学期每科必须过85分。在我的责令下,孩子噙着泪水定出了学习计划。 除夕,我和妻忙着准备过年,无暇过问孩子的功课。不知什么时候,他乘我们不备悄悄溜出户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一会儿,他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跑回家来,手里高高擎着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爸爸,妈妈,你们看哪,多漂亮的蝴蝶!”孩子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态。见此情景,我气往上冲,抢步上前,一把夺过风筝,就要撕个粉碎。孩子从未见我发这么大的火,半是惊吓,半是疼惜自己的风筝,“哇”地一声号啕大哭起来。妻心软了,赶忙夺下风筝,连连哄拍孩子道:“别哭!别哭!妈替你把风筝挂在墙上,以后再放吧。”孩子也一边拭泪一边走进卧室拿起书本。以后,他竟没再看风筝一眼,也没再提放风筝的事。我很欣赏孩子的自制力,妻也向我夸孩子有志气。 从此,我对孩子的学习盯得更紧了。一天,照惯例检查孩子作业,看到整整齐齐的书写,老师画上的道道红钩,我喜不自胜,连忙递给妻看。我俩对视一眼,会心地笑了,感到无限欣慰。看完数理化作业,再拿起作文本。突然一则标题引起我的注意——“咦?‘挂在墙上的童年’!童年能挂上墙么?不通!题目就不通,拿腔捏调的!怎么,还给了90分?”妻见我大惊小怪,忙放下手里的针线凑过来一起看。随着视线的扫描,看着看着,我的心渐渐抽紧。倏地,一滴热乎乎的东西滴落在我的手上,妻哭了。从她的泪眼里,我分明觉察到几丝怨艾和谴责。 孩子在作文中记述了买风筝的那段往事。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父亲,相反,还很能理解当父母的一片苦心。负担过重,这是现实;竞争激烈,更是现实!因此,他说:“户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风筝没有我的,我只能将自己的童年永远永远地挂在墙上!”然而,在作文的结尾处,他仍旧忍不住发出了成年人式的叹惜:“唉,别了,我的童年!但愿比我年纪更小的千千万万的弟弟妹妹们,不再将童年挂在墙上。” 此时我眼前不由叠印出孩子苍白瘦削的面容,失神困倦的眼睛。他的早熟分明留下了被摧折的印痕!在此之前,我怎么一点也未察觉呢?无限愧悔,百感交集,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因家境贫寒,想买风筝而不可得。眼下,孩子买到了风筝却又不能放!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 更使我不安的是,这之后,无论我暗示或直接动员孩子,他都不愿放风筝。他的兴趣似乎完全变了,变为全身心倾注在对前途的拼搏和追求上。他成熟了?还是成熟得太早了? “难道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只是我这当父亲的吗?”在深深的愧悔中,我试图从情感的罗网中解脱出来,但愈是挣扎,愈感惶惑。我想,像我一样陷入惶惑中的父亲们,能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么? 唉!孩子的童年被我挂在墙上,而我的中年又被挂到了什么地方呢?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抬起头来,无限惆怅地望着蓝天上的风筝…… (1)给下列字注音。 噙( ) 倏( ) 谴( ) 缕( ) 擎( ) 惶( ) 惆怅( )( ) (2)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无暇__________ 擎着__________ 拭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题目“挂在墙上的童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想,像我一样陷人惶惑中的父亲们,能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么?”这句话借代的内容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怎么,还给了90分?”语气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怎么一点也未察觉呢? B.他成熟了?还是成熟得太早了? C.难道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只是我这当父亲的吗? D.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吗? (8)对“我的中年又被挂到了什么地方呢”理解最恰当的——项是 A.为了事业而迷失了自我感到惆怅。 B.中年人的经历很复杂,“我”在困惑。 C.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我”感到迷惑。 D.为自己剥夺了孩子纯真的天性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9)本文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文章的首尾写风筝是相互____________。 (10)与本文写作手法相同的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两篇文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孩子悄悄溜出户外买风筝,表现了孩子对____________的向往。 (12)是什么使“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孩子的作文中“别了,我的童年”,让我们不由得想起鲁迅的_______________,那是作者对自己无忧无虑生活的无限留恋与不舍。 (14)文中所说的“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这“错位”与“失调”该怎样理解?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本文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产生怎样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12-25 03:26
答案:略解析: (1)q0n;sh&;qi3n;lu;q0ng;hu2ng;ch$u;ch4ng;(2)空闲。举。擦。(3)风筝象征童年。本来应在空中飞翔的风筝却被挂在了墙上,代表着本来应自由欢快的童年被人为地束缚、压抑了。(4)总领全文。(5)买风筝打算去放。(6)以“为孩子好”为理由剥夺他们自由欢快的童年。(7)B(8)D(9)象征;照应(10)《海燕》《白杨礼赞》(11)自由和大自然(12)孩子的作文。(1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4)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不能放! (15)应试教育束缚了儿童自由玩耍的天性,素质教育、减负应是大势所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12-25 04:34
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