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钟情于土地。在古老的自然崇拜中,土地据有重要位置,曾经是广泛的民俗宗教。几千年前,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就是国家的代称。中国漫长的农业立国史,使土地崇拜情结成为深厚、凝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也有土地的纪念日,不过它不叫“土地日”而叫“社日”。春有春社,秋有秋社,每年的这两个日子,既是土地神的祭祀日,又是人们感恩土地、祈祝丰收的欢庆日。今天,尽管“社日”已经消亡,土地神也已香火稀疏,“土地日”作为现代的主题纪念日,与“社日”又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从“社日”到“土地日”,谁能说其中就没有一种两相承续的历史联系呢?
只要不是虚无主义地看待历史,那么你就不得不承认,尊崇土地、热爱土地、珍惜土地的文化,其实几千年绵绵延延,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从“社日”到“土地日”,一以贯之。珍惜土地是中国人民传承千古的美德。你可以说,今人科学认识、利用和管理土地的水平,不知要胜出古人多少,但未必人人都敢和古人的土地恋情作一比较,未必人人都像古人那样寸土必惜。别的不说,就说那些肆意破坏耕地的现代人,他们哪及“但存方寸田,留与子孙耕”的古人对土地爱得深沉呢?
爱国爱人民就要爱土地,爱土地就要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从历史的昨天、今天到明天,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土地日”年复一年,我们对土地的认识却在与时俱进。每经过一个“土地日”,我们对土地就多一份思考、多一重认识。尤其今年,当我们纪念“土地”的时候,中国正面对着一个土地命运备受瞩目的崭新历史背景——新一轮的经济升温和国家宏观调控,新一轮的“圈地热”和针锋相对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建设——这样开阔而深沉的历史背景,要求我们对“土地日”主题作更加冷峻而深入的思索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