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谈阅读-阅读举要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22:33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12-03 16:36
叶圣陶的谈阅读-阅读举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12-03 17:57
叶圣陶谈写作和阅读
叶圣陶谈写作
叶圣陶
今年《新少年》杂志创刊,朋友说其中应该有这么一栏,选一些好的文章给少年们读读。这件事由我担任下来,按期选一篇文章,我在后边说些话,栏名叫做“文章展览”。现在汇编成这本小书,才取了《文章例话》的名称。为了切近少年的意趣和观感,我只选现代人的文章。这许多文章中间有些是文艺作品,但是我也把它们看作普通文章,就普通文章的道理跟读者谈谈。——以上是声明的话。
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家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勉强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数或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学校里有作文的科目。学生本来不想写什么文章,老师给出了个题目,学生就得提起笔来写文章。这并没有不得不写的缘故,似乎近于笔墨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作些应用题目一样。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不越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是经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这样就跟其他作者的写作过程没有什么两样,学生也是为了有可写,需要写,才翻开他的作文本的。
以上的意思为什么必须辨明白?自然因为这是一种正当的写作态度。抱定这种写作态度,就能够辨别什么材料值得写什么材料却不必徒劳笔墨。同时还能够辨别人家的文章,哪些是合于这种写作态度的,值得阅读。哪些却相去很远,尽不妨搁在一旁。
接着我要告诉读者,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就能够写文章了。岂不是寻常不过容易不过的事儿?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周密一点儿罢了。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地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从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那种技能奥妙难知,几乎跟方土的画符念咒相仿。这种见解必须打破。现在咱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间的奉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店员,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写文章不是生活的胸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是“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不利影响。以上的意思为什么必须辨明白?自然因为这是对于写作训练的一种正当认识。有了这种认识,才可以充分利用写作这一项技能,而不至于作文章的奴隶,一辈子只在文章中间讨生活,或者把文章看得高不可攀,一辈子不敢跟它亲近。
这本小书中选录的二十四篇文章可以作为前面的话的例证。第一,这些文章都不是无聊消遣的游戏笔墨,各篇各有值得一写的价值才写下来的。第二,这些文章都不是魔术那样的特殊把戏,而是作者生活的源泉里流出来的一股活水,所以那样活泼那样自然。我决不说这些文章以外再没有好文章,我只想给读者看看,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要写好文章决不是铺一张纸,拿一支笔,摇头摆脑硬想一阵就能办到的事儿:读了这二十四篇之后至少可以悟到这一点。
我在每篇之后加上的一些话,性质并不一致。有的是指出这篇文章的好处,有的是说明这类文章的作法,有的是就全篇说的,有的只说到其中的一部分。读者看了这些话,犹如听老师在讲解之后作一回概说。于是再去读其他文章,眼光就明亮且敏锐;不待别人指点,就能把文章的好处和作法等等看出来。如果文章中有不妥当的地方或者不合法度的地方,自然也能随时看出来,不至于轻轻滑过。这不但有益于眼光,同时也有益于手腕。自己动手写作的时候,什么道路应该遵循,什么毛病必须避免,不是大致也有数了吗?总之,我编这本小书的意思跟认真的老师同其志愿,只希望对读者的阅读和写作方面有些帮助。
末了还得说明,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必须养成了坐得正站得直的习惯,连“生理学”和“健康”都不想到,这才可以终身受用。阅读和写作也是这样。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么样,写作应该怎么样,岂不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读者看这本小书,请不要忘了这一句;养成习惯。
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我们知道现在中等学校里,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书报,颇有加以取缔的。取缔的情形并不一律。有的是凡用语体文写作的书报都不准看。说用到语体文,这批作者就不大稳当。却没有想到给学生去*死啃的教科书大多数是用语体文写作的。有的是开列一个目录,让学生在其中自由选择。说目录以外的书报都要不得,谁不相信,偏要弄几种来看,只有一个断然处置的办法一没收!有的更温和一点,并不说不许看什么,却随时向学生劝告,最好不要看什么。一位教师在自修室外面走过,瞥见一个学生手里正拿着一本所谓最好不要看的东西,他就上了心事,跑去悄悄地告诉另一位教师说:“某某在看那种东西了呢!”那诧怪和怜悯的神情,仿佛发见了一个人在偷偷地抽鸦片。于是几位教师把这事记在心上,写上怀中手册,直到劝告成功,那学生明白表示往后再不看那种东西了,他们才算在心上搬去了一块石头。——这虽然温和一点,然而也还是取缔。
这样把学生看作思想上的囚犯,实在不能够教人感服。学生所以要找一点书报来看,无非想明白当前各方面的情形,知道各式各样的生活而已。既已生在并非天下太平的时代,谁也关不住这颗心,专门放在几本教科书几本练习簿上。当然,所有的书报不尽是对于学生有益处的。但只要学校教育有真实的功效,学生自会凭着明澈的识别力,排斥那些无益的书报。现在不从锻炼学生的识别力入手,只用专制的办法来个取缔,简便是简便了,然而要想想,这给与学生的损害多么重大!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围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我们曾经接到好些地方学生寄来的信,诉说他们被看作思想上的囚犯的苦恼。只要一读到那种真诚热切的语句,就知道取缔办法是何等样的罪过。
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应该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学生要扩大一点认识的范围,做他们亲密体贴的朋友的教师竭力帮助他们还嫌来不及,怎忍把他们的欲望根本压了下去!我们特地在此提出来说,希望做了这种错误举动的教师反省一下,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略谈学生读书
《北京日报》的编辑同志嘱我作文,谈谈读书。这个题目挺宽,我思力滞钝,视力极差,只能就此刻想到的写一些,以应雅命。
先说各级在校学生读各科的课本。各级学生入学,目的是去受教育,读课本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受教育还有其他手段。看动植矿标本,作理化实验,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等等,还有工艺实习,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出外旅行等活动,就是读课本以外的其他手段,也可以说是读不用文字编写的课本。
读课本切忌只听老师讲而自己少动脑筋,只顾死记硬背。自己动脑筋,多想想课本里说的现象、方法和道理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想透了,其乐无穷,课本里讲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要是只顾死记硬背,就会觉得读课本是一件大苦事。好比欠了一笔债,非偿还不可,即使考试时得了一百分,实际上可能五十分也不值。
学生读不用文字编写的课本也要注重动脑筋,多想想。多想想不会伤害神经,却能随时得到实益。
现在说学生读课外书。有些学校不要学生读课外书,以为学生学好课本还来不及,哪有功夫读什么课外书。我是赞成让活。要在生活中实做的。譬如说,一本卫生书是许多人对于卫生的经验,你读了这本书,明白了,只能说你有了卫生的知识。必须你饮食起居都照着做,身体经常保持健康,那时候你才真的有了卫生的经验。
看了上面说的例子,可以知道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
给学生阅读的自由我们知道现在中等学校里,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书报,颇有加以取缔的。取缔的情形并不一律。有的是凡用语体文写作的书报都不准看。说用到语体文,这批作者就不大稳当。却没有想到给学生去*死啃的教科书大多数是用语体文写作的。有的是开列一个目录,让学生在其中自由选择。说目录以外的书报都要不得,谁不相信,偏要弄几种来看,只有一个断然处置的办法一没收!有的更温和一点,并不说不许看什么,却随时向学生劝告,最好不要看什么。一位教师在自修室外面走过,瞥见一个学生手里正拿着一本所谓最好不要看的东西,他就上了心事,跑去悄悄地告诉另一位教师说:“某某在看那种东西了呢!”那诧怪和怜悯的神情,仿佛发见了一个人在偷偷地抽鸦片。于是几位教师把这事记在心上,写上怀中手册,直到劝告成功,那学生明白表示往后再不看那种东西了,他们才算在心上搬去了一块石头。——这虽然温和一点,然而也还是取缔。
这样把学生看作思想上的囚犯,实在不能够教人感服。学生所以要找一点书报来看,无非想明白当前各方面的情形,知道各式各样的生活而已。既已生在并非天下太平的时代,谁也关不住这颗心,专门放在几本教科书几本练习簿上。当然,所有的书报不尽是对于学生有益处的。但只要学校教育有真实的功效,学生自会凭着明澈的识别力,排斥那些无益的书报。现在不从锻炼学生的识别力入手,只用专制的办法来个取缔,简便是简便了,然而要想想,这给与学生的损害多么重大!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围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我们曾经接到好些地方学生寄来的信,诉说他们被看作思想上的囚犯的苦恼。只要一读到那种真诚热切的语句,就知道取缔办法是何等样的罪过。
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应该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学生要扩大一点认识的范围,做他们亲密体贴的朋友的教师竭力帮助他们还嫌来不及,怎忍把他们的欲望根本压了下去!我们特地在此提出来说,希望做了这种错误举动的教师反省一下,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叶圣陶谈写作
叶圣陶
今年《新少年》杂志创刊,朋友说其中应该有这么一栏,选一些好的文章给少年们读读。这件事由我担任下来,按期选一篇文章,我在后边说些话,栏名叫做“文章展览”。现在汇编成这本小书,才取了《文章例话》的名称。为了切近少年的意趣和观感,我只选现代人的文章。这许多文章中间有些是文艺作品,但是我也把它们看作普通文章,就普通文章的道理跟读者谈谈。——以上是声明的话。
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家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勉强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数或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学校里有作文的科目。学生本来不想写什么文章,老师给出了个题目,学生就得提起笔来写文章。这并没有不得不写的缘故,似乎近于笔墨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作些应用题目一样。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不越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是经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这样就跟其他作者的写作过程没有什么两样,学生也是为了有可写,需要写,才翻开他的作文本的。
以上的意思为什么必须辨明白?自然因为这是一种正当的写作态度。抱定这种写作态度,就能够辨别什么材料值得写什么材料却不必徒劳笔墨。同时还能够辨别人家的文章,哪些是合于这种写作态度的,值得阅读。哪些却相去很远,尽不妨搁在一旁。
接着我要告诉读者,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就能够写文章了。岂不是寻常不过容易不过的事儿?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周密一点儿罢了。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地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从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那种技能奥妙难知,几乎跟方土的画符念咒相仿。这种见解必须打破。现在咱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间的奉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店员,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写文章不是生活的胸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是“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不利影响。以上的意思为什么必须辨明白?自然因为这是对于写作训练的一种正当认识。有了这种认识,才可以充分利用写作这一项技能,而不至于作文章的奴隶,一辈子只在文章中间讨生活,或者把文章看得高不可攀,一辈子不敢跟它亲近。
这本小书中选录的二十四篇文章可以作为前面的话的例证。第一,这些文章都不是无聊消遣的游戏笔墨,各篇各有值得一写的价值才写下来的。第二,这些文章都不是魔术那样的特殊把戏,而是作者生活的源泉里流出来的一股活水,所以那样活泼那样自然。我决不说这些文章以外再没有好文章,我只想给读者看看,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要写好文章决不是铺一张纸,拿一支笔,摇头摆脑硬想一阵就能办到的事儿:读了这二十四篇之后至少可以悟到这一点。
我在每篇之后加上的一些话,性质并不一致。有的是指出这篇文章的好处,有的是说明这类文章的作法,有的是就全篇说的,有的只说到其中的一部分。读者看了这些话,犹如听老师在讲解之后作一回概说。于是再去读其他文章,眼光就明亮且敏锐;不待别人指点,就能把文章的好处和作法等等看出来。如果文章中有不妥当的地方或者不合法度的地方,自然也能随时看出来,不至于轻轻滑过。这不但有益于眼光,同时也有益于手腕。自己动手写作的时候,什么道路应该遵循,什么毛病必须避免,不是大致也有数了吗?总之,我编这本小书的意思跟认真的老师同其志愿,只希望对读者的阅读和写作方面有些帮助。
末了还得说明,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必须养成了坐得正站得直的习惯,连“生理学”和“健康”都不想到,这才可以终身受用。阅读和写作也是这样。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么样,写作应该怎么样,岂不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读者看这本小书,请不要忘了这一句;养成习惯。
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我们知道现在中等学校里,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书报,颇有加以取缔的。取缔的情形并不一律。有的是凡用语体文写作的书报都不准看。说用到语体文,这批作者就不大稳当。却没有想到给学生去*死啃的教科书大多数是用语体文写作的。有的是开列一个目录,让学生在其中自由选择。说目录以外的书报都要不得,谁不相信,偏要弄几种来看,只有一个断然处置的办法一没收!有的更温和一点,并不说不许看什么,却随时向学生劝告,最好不要看什么。一位教师在自修室外面走过,瞥见一个学生手里正拿着一本所谓最好不要看的东西,他就上了心事,跑去悄悄地告诉另一位教师说:“某某在看那种东西了呢!”那诧怪和怜悯的神情,仿佛发见了一个人在偷偷地抽鸦片。于是几位教师把这事记在心上,写上怀中手册,直到劝告成功,那学生明白表示往后再不看那种东西了,他们才算在心上搬去了一块石头。——这虽然温和一点,然而也还是取缔。
这样把学生看作思想上的囚犯,实在不能够教人感服。学生所以要找一点书报来看,无非想明白当前各方面的情形,知道各式各样的生活而已。既已生在并非天下太平的时代,谁也关不住这颗心,专门放在几本教科书几本练习簿上。当然,所有的书报不尽是对于学生有益处的。但只要学校教育有真实的功效,学生自会凭着明澈的识别力,排斥那些无益的书报。现在不从锻炼学生的识别力入手,只用专制的办法来个取缔,简便是简便了,然而要想想,这给与学生的损害多么重大!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围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我们曾经接到好些地方学生寄来的信,诉说他们被看作思想上的囚犯的苦恼。只要一读到那种真诚热切的语句,就知道取缔办法是何等样的罪过。
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应该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学生要扩大一点认识的范围,做他们亲密体贴的朋友的教师竭力帮助他们还嫌来不及,怎忍把他们的欲望根本压了下去!我们特地在此提出来说,希望做了这种错误举动的教师反省一下,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略谈学生读书
《北京日报》的编辑同志嘱我作文,谈谈读书。这个题目挺宽,我思力滞钝,视力极差,只能就此刻想到的写一些,以应雅命。
先说各级在校学生读各科的课本。各级学生入学,目的是去受教育,读课本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受教育还有其他手段。看动植矿标本,作理化实验,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等等,还有工艺实习,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出外旅行等活动,就是读课本以外的其他手段,也可以说是读不用文字编写的课本。
读课本切忌只听老师讲而自己少动脑筋,只顾死记硬背。自己动脑筋,多想想课本里说的现象、方法和道理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想透了,其乐无穷,课本里讲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要是只顾死记硬背,就会觉得读课本是一件大苦事。好比欠了一笔债,非偿还不可,即使考试时得了一百分,实际上可能五十分也不值。
学生读不用文字编写的课本也要注重动脑筋,多想想。多想想不会伤害神经,却能随时得到实益。
现在说学生读课外书。有些学校不要学生读课外书,以为学生学好课本还来不及,哪有功夫读什么课外书。我是赞成让活。要在生活中实做的。譬如说,一本卫生书是许多人对于卫生的经验,你读了这本书,明白了,只能说你有了卫生的知识。必须你饮食起居都照着做,身体经常保持健康,那时候你才真的有了卫生的经验。
看了上面说的例子,可以知道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
给学生阅读的自由我们知道现在中等学校里,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书报,颇有加以取缔的。取缔的情形并不一律。有的是凡用语体文写作的书报都不准看。说用到语体文,这批作者就不大稳当。却没有想到给学生去*死啃的教科书大多数是用语体文写作的。有的是开列一个目录,让学生在其中自由选择。说目录以外的书报都要不得,谁不相信,偏要弄几种来看,只有一个断然处置的办法一没收!有的更温和一点,并不说不许看什么,却随时向学生劝告,最好不要看什么。一位教师在自修室外面走过,瞥见一个学生手里正拿着一本所谓最好不要看的东西,他就上了心事,跑去悄悄地告诉另一位教师说:“某某在看那种东西了呢!”那诧怪和怜悯的神情,仿佛发见了一个人在偷偷地抽鸦片。于是几位教师把这事记在心上,写上怀中手册,直到劝告成功,那学生明白表示往后再不看那种东西了,他们才算在心上搬去了一块石头。——这虽然温和一点,然而也还是取缔。
这样把学生看作思想上的囚犯,实在不能够教人感服。学生所以要找一点书报来看,无非想明白当前各方面的情形,知道各式各样的生活而已。既已生在并非天下太平的时代,谁也关不住这颗心,专门放在几本教科书几本练习簿上。当然,所有的书报不尽是对于学生有益处的。但只要学校教育有真实的功效,学生自会凭着明澈的识别力,排斥那些无益的书报。现在不从锻炼学生的识别力入手,只用专制的办法来个取缔,简便是简便了,然而要想想,这给与学生的损害多么重大!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围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我们曾经接到好些地方学生寄来的信,诉说他们被看作思想上的囚犯的苦恼。只要一读到那种真诚热切的语句,就知道取缔办法是何等样的罪过。
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应该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学生要扩大一点认识的范围,做他们亲密体贴的朋友的教师竭力帮助他们还嫌来不及,怎忍把他们的欲望根本压了下去!我们特地在此提出来说,希望做了这种错误举动的教师反省一下,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