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25分)
一袋美元
[俄罗斯]阿列克谢·利特维诺夫
星期五的早晨,莫斯科精神病院。
“大夫,我可以进来吗?”一个微微谢顶,略有些驼背的中年人走进心理科门诊部。
“当然,请进,你觉得哪不舒服吗?”个子瘦高、戴着咖啡色眼镜的大夫不冷不热地问,但并未放下手中的报纸和笔,他正在玩填字游戏。
“不知道。我看人们都来找精神病大夫,所以我也来了。”
“嗯,太好了。那你最好立刻承认自己是精神病。现在有许多人都因为钱的缘故而得了这种病。”他边填字边说。
“哦,上帝,这太可怕了。我正是为钱的事找您来的,大夫。”
“哼,我猜对了吧。你说说看,是怎么回事?”大夫听到“钱”字,立刻放下了笔。
“大夫,我希望你能帮帮我。我前两天拾到了很大一笔钱……”
“钱?一大笔?拾的?有多少?”大夫的脸凑近中年人,镜片后的目光一下子灼灼闪亮。
“一口袋。”
“啊?一口袋!你别激动,慢慢说。”
“我没激动,大夫。请你轻点抓我的手好吗?”
大夫松开了手,扶了扶眼镜。
“一大口袋美元,都是一百元一张的。星期二早晨,我起来锻炼身体,刚一出小区门,就看到地上有一个袋子,拾起来,觉得很沉,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美元。”
“哦,美元!”
“大夫,您把我扣子揪下来了。嗯,是美元,没错,嗯,我就想——”
“打住!我是心理学大夫,来猜一下。这么多钱,你打算自己留下来,对不?”
“您没猜对。我想,人家会找来的,就在家等了两天,结果没人来。”
“等了两天?你大脑没受过碰撞吧?”
“没有。”
“比如,偶然……”
“您是问,我撞没撞到什么东西上?没有,没撞过,也没让人敲打过。”
“哦,什么也没有,我随便问问。也就是说,你等了两天也没人来要钱。”
“是的。大夫……”
“打住!这次你决定把钱留下来了?”
“不是,大夫。我去警察局问了一下,可他们说已经好久没人来这交钱、找钱了。接着,我就去银行,让他们检验一下,看这些钱是不是假的。”
“太好了。你很聪明,好样的。那么多钱没人要,说不定就是假的。对了,你再想一想,你以前没从高处摔下来过吗?比如马上、房上……”
“从来没有。”
“那太好了。请问你们家族有癫痫病史吗?”
“没有。”
“你肯定吗?比如你的爷爷奶奶……”
“没有。”
“嗯。这就奇怪了。那请你对我说实话,当你用湿手抓电线时有什么感觉?”
“我从来没有用手碰过电线。”
“太遗憾了!那……到了银行后怎么样了?”
“他们说,美元是真的。其中两个工作人员还追出来,问我有多少,愿不愿意和他们兑换——比官方牌价贵50卢布。我说,钱不是我的,不换。他们骂了我句‘神经病’,失望地回去了。我从银行出来,心想算了,现在——”
“打住!让我再猜一次。你终于决定自己留下这笔钱了。”
“自己留下?可这钱不是我的。”
“哎,疯子,现在这些钱在哪?”
“我想来想去,决定给你带来……”
“谢谢!你这人可真不错,还惦记着我……”
“可刚才我走在路上又一想,钱这东西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痛苦和不幸呀。我给你不是害了你吗?我想不如干脆扔了算了。”
“什么?扔了?你真是个十足的傻瓜、笨蛋、白痴、神经病!快说,扔到哪了?你扔到哪了?”
“我站在‘十月革命50周年’大桥上,想把这些钱扔到河里去……哎,大夫,你这是去哪儿?哎?这么快就跑了,你还没听我说完呢,怎么就跑了呢?”他站起身,要追出去,想想又坐下了,口中还在自言自语,“我还没说完呢……我站在大桥上刚要扔,突然过来一个警察,拿着警棍朝我头上打来,我一害怕,就醒了……唉,我最近常做这种梦,不知是怎么了……大夫也没说我是什么病,就跑了,白费了半天劲排队挂号。算了,我再看看别的大夫吧……”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特别写到“‘十月革命50周年’大桥”,这是作者有意识地在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
B.小说中的“病人”和“医生”,都因为钱病得很重,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都是需要救治的人。
C.小说中的“病人”是一个正常的人,他讲述了自己的真实的经历,而医生却有拜金的“病”,这样医生和病人比较,文章有讽刺意味。
D.小说以“一袋美元”为题目,“一袋美元”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小说以此了展开故事情节。
E.小说中人物只有“病人”和“医生”,作者主要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突出。
2.从情节发展的先后进程中,概括“医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答:
3.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6分)
答:
4.本文安排“自言自语”这一情节作为结尾,结合全文,选择两个角度,谈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8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