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枕的由来?古代谁发明的?
答案:5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6 00:21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01-15 10:24
警枕的由来?古代谁发明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1-15 10:52
警枕起源很早,古代的经书《礼记》中提到一种“熲”(字或作颖)的用具,汉代郑玄解释做警枕。可见它在先秦时就有了,原文如下:
《礼记.少仪》:笏、书、脩、苞苴、弓、茵、席、枕、几、熲、杖。
东汉郑玄注云:苞苴,谓编束,萑苇以裹鱼肉也。茵,著蓐也。熲,警枕也。荚,蓍也。籥如笛,三孔,皆十六物也。左手执上,上阳也。右手执下,下阴也。
隋唐陆德明释文云:苴,子余反。茵音因。熲,京领反,注同,警枕也,又烱逈反。编,必绵反。菅音奸。苇,于鬼反。裹音果。著蓐,上音伫,下音辱。
清阮元挍勘云:熲杖,宋监本亦作熲,岳本同,闽监毛本,熲作颖。石经同,衞氏集说同。嘉靖本熲误颍。注放此。石经考文提要云:按九经三传沿革例云:疏本作颖,释文及建诸本作熲,监本及兴国作*。释文以警枕之熲其旁下从火,又未知监本兴国本字其旁下从禾者,以何本为据。今熲颖二字,皆依释文。据此则宋监本巳作颖,葢从正义,谓颖是颖发之义。刃之在手谓之为颖,禾之秀穗亦谓之为颖。枕之警动,亦谓之颖。故其字从禾。然释文最古,且警枕与刃頴,字有分别,故珂依之。宋本九经、南宋巾箱本、余仁仲本、刘叔刚本、仪礼经传通解、礼记纂言,并作熲。按今释文熲字,各本亦不同,叶影宋本作熲,公库本作*,通志堂本作颖,与唐石经合○按段玉裁云:熲葢与炯同,熲之言,耿耿也,故为警枕,诗言“耿耿不寐”是也。颖误俗。
唐孔颖达疏云:笏书至左手○笏也,书也,脩脯也,苞苴也,弓也,茵也,席也,枕也,几也,颖以圆木为枕,警枕也,杖也,琴也,瑟也,戈有刃者,椟也,谓戈之有刃者,以椟韬之。筴,蓍也。其执之皆尚左手者,言执此诸物,皆尊尚左手。左手在上而执之,右手在下而承之。苞苴,谓编束萑苇以褁鱼肉者,案既夕礼云:苇苞长三尺。内则云:炮取豚,编萑以苞之,是编雈苇以裹鱼及肉也,亦兼容他物,故禹贡云:厥包橘柚。孔丛子云:吾於木瓜之惠,见苞苴之礼行。茵著蓐也者,谓茵是以物所著之蓐,言有著者谓之曰茵,故既夕云:茵著用荼,谓茅莠也,用荼以著茵也。云颖警枕也者,以经枕外别言颖,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
《礼记.少仪》:笏、书、脩、苞苴、弓、茵、席、枕、几、熲、杖。
东汉郑玄注云:苞苴,谓编束,萑苇以裹鱼肉也。茵,著蓐也。熲,警枕也。荚,蓍也。籥如笛,三孔,皆十六物也。左手执上,上阳也。右手执下,下阴也。
隋唐陆德明释文云:苴,子余反。茵音因。熲,京领反,注同,警枕也,又烱逈反。编,必绵反。菅音奸。苇,于鬼反。裹音果。著蓐,上音伫,下音辱。
清阮元挍勘云:熲杖,宋监本亦作熲,岳本同,闽监毛本,熲作颖。石经同,衞氏集说同。嘉靖本熲误颍。注放此。石经考文提要云:按九经三传沿革例云:疏本作颖,释文及建诸本作熲,监本及兴国作*。释文以警枕之熲其旁下从火,又未知监本兴国本字其旁下从禾者,以何本为据。今熲颖二字,皆依释文。据此则宋监本巳作颖,葢从正义,谓颖是颖发之义。刃之在手谓之为颖,禾之秀穗亦谓之为颖。枕之警动,亦谓之颖。故其字从禾。然释文最古,且警枕与刃頴,字有分别,故珂依之。宋本九经、南宋巾箱本、余仁仲本、刘叔刚本、仪礼经传通解、礼记纂言,并作熲。按今释文熲字,各本亦不同,叶影宋本作熲,公库本作*,通志堂本作颖,与唐石经合○按段玉裁云:熲葢与炯同,熲之言,耿耿也,故为警枕,诗言“耿耿不寐”是也。颖误俗。
唐孔颖达疏云:笏书至左手○笏也,书也,脩脯也,苞苴也,弓也,茵也,席也,枕也,几也,颖以圆木为枕,警枕也,杖也,琴也,瑟也,戈有刃者,椟也,谓戈之有刃者,以椟韬之。筴,蓍也。其执之皆尚左手者,言执此诸物,皆尊尚左手。左手在上而执之,右手在下而承之。苞苴,谓编束萑苇以褁鱼肉者,案既夕礼云:苇苞长三尺。内则云:炮取豚,编萑以苞之,是编雈苇以裹鱼及肉也,亦兼容他物,故禹贡云:厥包橘柚。孔丛子云:吾於木瓜之惠,见苞苴之礼行。茵著蓐也者,谓茵是以物所著之蓐,言有著者谓之曰茵,故既夕云:茵著用荼,谓茅莠也,用荼以著茵也。云颖警枕也者,以经枕外别言颖,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1-15 14:02
好像是司马光
- 2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1-15 11:06
古代有人用木头做成圆枕,当人们睡熟的时候,一不小心,头就很容易从圆枕上滑落下来,因此而被惊醒,人们称之为“警枕”。
警枕起源很早,《礼记》里面提到有一种“疑”的用具,汉代郑玄解释为“警枕”,由此可见警枕在先秦时期便有了。东汉末年,蔡邕还写过一篇《警枕铭》的文章。
宋代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记》提到,司马光“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足见司马光读书非常刻苦用功 ,直到后来做了官,仍然如饥似渴地读书。
他生活十分简朴,房中除了书籍以外,只有一张板床,一条布被子和一个用圆木做成的枕头。
他读书困倦了,就枕在这个枕头上休息一下。因为枕头是圆的,睡觉不能安枕,稍一动弹,圆枕就会滚动,脑袋就重重地磕在木板床上,便马上惊醒了。这样,就不会因为睡觉时间过长而耽误了读书。
《冷庐杂识·警枕》载:“钱武肃王用警枕,司马温公亦用警枕。兴王贤相,勤劳正相同也。”《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称:“镠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寐熟辄欹而寤,名曰警枕。”
这是说吴越王钱镠,他自少年时代开始从军以后,在军中夜晚很少睡觉。困倦到难以支持的时候,就枕着一个圆木小枕或大铜铃躺一会,睡熟后脑袋便滑落下来,于是就马上惊醒,称之为“警枕”。他也将沙盘放在卧室内,一想起什么就马上写在沙盘上,一直到老都是如此。
有时睡得正酣,外面来了禀报军情的人,仆人就按照他预先的吩咐抖动纸张,他就马上惊醒,立刻作出处理。
警枕起源很早,《礼记》里面提到有一种“疑”的用具,汉代郑玄解释为“警枕”,由此可见警枕在先秦时期便有了。东汉末年,蔡邕还写过一篇《警枕铭》的文章。
宋代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记》提到,司马光“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足见司马光读书非常刻苦用功 ,直到后来做了官,仍然如饥似渴地读书。
他生活十分简朴,房中除了书籍以外,只有一张板床,一条布被子和一个用圆木做成的枕头。
他读书困倦了,就枕在这个枕头上休息一下。因为枕头是圆的,睡觉不能安枕,稍一动弹,圆枕就会滚动,脑袋就重重地磕在木板床上,便马上惊醒了。这样,就不会因为睡觉时间过长而耽误了读书。
《冷庐杂识·警枕》载:“钱武肃王用警枕,司马温公亦用警枕。兴王贤相,勤劳正相同也。”《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称:“镠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寐熟辄欹而寤,名曰警枕。”
这是说吴越王钱镠,他自少年时代开始从军以后,在军中夜晚很少睡觉。困倦到难以支持的时候,就枕着一个圆木小枕或大铜铃躺一会,睡熟后脑袋便滑落下来,于是就马上惊醒,称之为“警枕”。他也将沙盘放在卧室内,一想起什么就马上写在沙盘上,一直到老都是如此。
有时睡得正酣,外面来了禀报军情的人,仆人就按照他预先的吩咐抖动纸张,他就马上惊醒,立刻作出处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