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距的组距分组的原则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6 14:50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01-16 02:26
组距的组距分组的原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1-01-16 03:23
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不重”是指一项数据只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在其他组中重复出现;“不漏”是指组别能够穷尽,即在所分的全部组别中每项数据都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遗漏。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变量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例如,在表的分组中,120这一数值不计算在“115-120”这一组内,而计算在“120-125”组中,其余类推。当然,对于离散变量,可以采用相邻两组组限间断的办法解决“不重”的问题。例如,可对上面的数据做如下的分组,如表: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09 3 6 110-114 5 10 115-119 8 16 120-124 14 28 125-129 10 20 130-134 6 12 135-139 4 8 合计 50 100 而对于连续变量,可以采取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方法,根据“上组限不在内”的规定解决不重的问题,也可以对一个组的上限值采用小数点的形式,小数点的位数根据所要求的精度具体确定。例如,对零件尺寸可以分组为10-11.99、12-13.99、14-15.99,等等。
在组距分组中,如果全部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其他数据相差悬殊,为避免出现空白组(即没有变量值的组)或个别极端值被漏掉,第一组和最后一组可以采取“××以下”及“××以上”这样的开口组。开口组通常以相邻组的组距作为其组距。例如,在上面的50个数据中,假定将最小值改为94,最大值改为160,采用上面的分组就会出现“空白组”,这时可采用“开口组”,如表: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10以下 3 6 110-115 5 10 115-120 8 16 120-125 14 28 125-130 10 20 130-135 6 12 135以上 4 8 合计 50 100 按零件数分组频数(人)频率(%)
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数或频率之和,还可以计算出累积频数或累积频率。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变量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例如,在表的分组中,120这一数值不计算在“115-120”这一组内,而计算在“120-125”组中,其余类推。当然,对于离散变量,可以采用相邻两组组限间断的办法解决“不重”的问题。例如,可对上面的数据做如下的分组,如表: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09 3 6 110-114 5 10 115-119 8 16 120-124 14 28 125-129 10 20 130-134 6 12 135-139 4 8 合计 50 100 而对于连续变量,可以采取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方法,根据“上组限不在内”的规定解决不重的问题,也可以对一个组的上限值采用小数点的形式,小数点的位数根据所要求的精度具体确定。例如,对零件尺寸可以分组为10-11.99、12-13.99、14-15.99,等等。
在组距分组中,如果全部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其他数据相差悬殊,为避免出现空白组(即没有变量值的组)或个别极端值被漏掉,第一组和最后一组可以采取“××以下”及“××以上”这样的开口组。开口组通常以相邻组的组距作为其组距。例如,在上面的50个数据中,假定将最小值改为94,最大值改为160,采用上面的分组就会出现“空白组”,这时可采用“开口组”,如表: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10以下 3 6 110-115 5 10 115-120 8 16 120-125 14 28 125-130 10 20 130-135 6 12 135以上 4 8 合计 50 100 按零件数分组频数(人)频率(%)
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数或频率之和,还可以计算出累积频数或累积频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