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是怎样得名的?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17:28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1-26 02:31
阳朔是怎样得名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1-26 04:06
其一说:阳朔县,汉代是始安县的辖地,三国时改置为尚安县,晋又将其改称熙平县,隋改为阳朔县,以县北阳朔山得名。(阳朔山古称零山,亦名阳海山、零陵山、阳朔山、海阳山,今名海洋山)《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即阳朔山也。应劭曰:湘出零山。盖山之殊名也。山在始安县北,县故零陵之南部也。魏咸熙二年,孙皓之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唐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阳朔县(中下)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始安县地,隋开皇十年分置阳朔县,取阳朔山为名也。 其二说:由于县城北面有现两个山峰形如羊角,俗名羊角山,而“羊角”二字与阳朔地方语言的“阳朔”二字谐音故名。清康煦十二年版《阳朔县志》载:“阳朔山在县北门外,三峰差小,隋时以此名县,俗呼为羊角山,又名解元峰。”可见在立县之时已有阳朔山之名,立县时以此名之。阳朔之名,自建县伊始,迄今为止未改过。 我们认为,第一种说法比较合理:一是第一种说法出自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注《水经注》,唐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也有陈述,书中所述地名与现存地名完全相符;二是第二种说法不符合古代设县常规,按常理应先设县名,再设县治。清康煦十二年版《阳朔县志》说法有先设县治,再安县名之嫌。三是有阳朔地方学者认为,清康煦十二年版《阳朔县志》所说,不尊重历史,实属以讹传讹。 阳朔县在秦朝时期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阳朔,属于桂林郡辖。西汉设始安县,到三国时期,吴国在此地设尚安县、熙平县,到西晋秦始年间(公元265-274年)才撤销尚安县,其地并入熙平县,属始安郡辖。熙平县的范围基本是现在的阳朔县的范围,县城设在今兴坪镇附近。到了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将熙平县名改为阳朔县,县城也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到2010年,阳朔县建县已有1420年的历史,县城在这里也一样有1420年的历史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1-26 04:28
风景如画的阳朔,是怎样得名的.相传隋朝设县治时,以“阳朔”作县名,是取羊角山“羊角”二字的谐音。后人又把羊角山叫阳朔山,究竟是县因山得名?或山因县得名?这个问题须得从头说起。风景如画的阳朔,是怎样得名的.相传隋朝设县治时,以“阳朔”作县名,是取羊角山“羊角”二字的谐音。后人又把羊角山叫阳朔山,究竟是县因山得名?或山因县得名?这个问题须得从头说起。
三国吴甘露元年(256年)设熙平县干兴坪狮子威,是阳朔县的前身。隋开皇十年(590年),迁到现在的县城,县令想改县名,一时未定。
县衙后面的廖家岂外,有对山峰直插青山。当时有个孤苦的孩子,给财主放羊,人们叫他羊娃。每天赶着羊群到这对山峰下放牧,眼看双峰并峙,很像羊角,就起名叫羊角山。羊娃长得很聪明,他的羊栏搭在财主家的私塾旁边,财主年年请塾师教自己的儿女。借此机会,羊娃暗中学到不少知识,往往随口成歌,应声作对,因此牧童们很爱和他玩。他给羊角山编了一首歌:“羊角尖,羊角尖,羊角尖上九重天”,牧童们把它当作口头禅,每日早出晚归,经过县衙后面,总是歌声琅琅。
县令为了改县名,绞尽脑汁,总想不出一个恰当的。有一天傍晚,他到后花园散步,听到墙外牧童们的歌声,越听越出神。不过他把“羊角尖,羊角尖,羊角尖上九重天”,误会为“阳朔迁,阳朔迁,阳朔迁上九重天”。他为何引起误会呢?因为他是农历十月初一日迁县的,十月为阳月,初一为朔日,所以他自认为“阳朔迁”是指他迁县的时间,至于“迁上九重天”,那当然是预兆将来官运亨通,扶摇直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