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亭”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4 14:08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04-13 13:5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说“亭”高建军 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就做过“泗水亭长”,其职能是管理治安、诉讼等事务。另外,在边境上,还有一种“亭侯”,是负责监视敌情的。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义,比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于泉上者”中的亭。但是,亭子专指建筑究竟始于何时,至今无法确考。至少在东晋时,就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 《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概括起来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 先说游赏。无论是园林中的亭,还是建在山间、水上、路边的亭,地点虽不同,其供人游赏的作用是一样的。这一点,古人诗文中多有涉及。比如大诗人李白有《游敬亭寄崔侍御》、《游谢氏山亭》等,杜甫有《登牛头山亭子》等。苏东坡在他的《放鹤亭记》一文中,对亭的游赏的功能有精彩的描写:“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片,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而“休憩”是“亭”的本义,无论驿路之亭,还是山水胜处之亭、园林之亭,人们在行路、游览之后需要在其中歇脚以恢复体力。 中国古代的文人们是喜欢雅集的,即所谓的“文期酒会”,有集会一般就会有酒宴,而在富于诗意的亭中举行宴集,是特别符合文人雅士们的审美趣味的。李白有《宴陶家亭子》诗,杜甫也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们是在亭中举行的宴集。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的一些诗人名士,就经常在陶然亭雅集,成为一时盛事。 在一般人心目中,在亭中送别亲戚友朋则更为常见。李白诗《劳劳亭》首句便是:“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词《菩萨蛮》有句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弘一法师李叔同曾写有一首题为《送别》的歌词,其第一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也强调了“亭”这个特别的送客的处所。甚至“长亭”已经成了国人心中的一个专门代指送别的符号,可见其深入人心的程度。 此外,亭还可以供人住宿,例如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有诗《宿骆氏亭寄崔雍崔衮》、苏东坡有诗《迁居临皋亭》等。明末清初大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就推测,这样的亭应该是有墙的。不过,这样的亭就不是单纯指亭子了。(选自《百科知识》)1.“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一句中的“此类”指哪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为什么说在亭中举行宴集,特别符合文人雅士们的审美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文章中举李白《劳劳亭》、《菩萨蛮》中的句子以及李叔同《送别》的歌词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在说“亭”时,引用了大量的诗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13 14:38
答案:解析: 1.指“兰亭”属于建筑的亭子。 2.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喜欢雅集,而亭子是富于诗意的,因而深受文人们的喜爱。 3.用意是在于强调亭是一个特别的送客的处所。 4.引用的诗词既可以用作文章的论据,也可以增强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4-13 15:17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