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9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问:火车鸣笛时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米?(列式子回答,并简要说明)
2.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
上面的一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分别是什么声学道理?
各位帮帮忙啦!蛮急的!!!
谢谢!
1.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9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问:火车鸣笛时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米?(列式子回答,并简要说明)
2.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
上面的一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分别是什么声学道理?
各位帮帮忙啦!蛮急的!!!
谢谢!
1.距离=(声速×时间-车速×时间)÷2=(340×2-25×2)÷2=315(米)
2.、(1)"棒打衣物响四方",是说湿衣物与木棒接触面间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因独自一人洗衣物,所以听起来较响,"响四方"是说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向四周传播.
(2)"小弟岸上踏歌来",是说声速远大于小弟人走的速度,所以先听到歌,后出现来人.
(3)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棒打衣物的声音传到小弟耳朵时,棒已举到空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