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轼诗词赏析,苏轼描写夏季西湖景色的古诗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2 09:27
- 提问者网友:浪荡绅士
- 2021-05-12 00:17
北宋苏轼诗词赏析,苏轼描写夏季西湖景色的古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5-12 01:10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拓展阅读】
杭州西湖是和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有着密切联系的。西湖的美,首先是被历代文人认识并逐渐开发的。可以说,没有众多文人的描绘歌咏,西湖是不会如此受人推崇的。
仔细想一想,这其中,与西湖关系最为密切的算是苏轼先生了。
苏轼一生两次赴任杭州。
第一次是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任杭州通判。他当年36岁,历时三年。苏轼一到杭州,就被这里的秀山丽水所深深吸引:“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比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其五)。
苏轼饱览了西湖的美景,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早晚、阴晴、晦明,西湖都有自己的美,苏轼都一一捕捉在了自己的笔下:“西湖三面环山,中涵绿水,松排青嶂,草满平坡。泛舟湖中,四面瞻视,水光山色,竞秀争奇,柳岸花汀,参差掩映。已而峰衔翠霭,月印波心,画舫徐牵,菱歌晚渡,游人俨在画图中也。”(《题西湖诗卷》其一)。这是对西湖美的总体真实写照。
那时西湖的春景,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西湖春景,霁晓最宜,柳带朝烟,桃含宿雨,芳草沿堤,与湖柳映碧,更见渔舟来往,今人疑武陵源。”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拓展阅读】
杭州西湖是和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有着密切联系的。西湖的美,首先是被历代文人认识并逐渐开发的。可以说,没有众多文人的描绘歌咏,西湖是不会如此受人推崇的。
仔细想一想,这其中,与西湖关系最为密切的算是苏轼先生了。
苏轼一生两次赴任杭州。
第一次是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任杭州通判。他当年36岁,历时三年。苏轼一到杭州,就被这里的秀山丽水所深深吸引:“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比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其五)。
苏轼饱览了西湖的美景,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早晚、阴晴、晦明,西湖都有自己的美,苏轼都一一捕捉在了自己的笔下:“西湖三面环山,中涵绿水,松排青嶂,草满平坡。泛舟湖中,四面瞻视,水光山色,竞秀争奇,柳岸花汀,参差掩映。已而峰衔翠霭,月印波心,画舫徐牵,菱歌晚渡,游人俨在画图中也。”(《题西湖诗卷》其一)。这是对西湖美的总体真实写照。
那时西湖的春景,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西湖春景,霁晓最宜,柳带朝烟,桃含宿雨,芳草沿堤,与湖柳映碧,更见渔舟来往,今人疑武陵源。”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