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算幼儿出勤率,上课出勤率和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600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3 14:29
- 提问者网友:藍了天白赴美
- 2021-04-22 19:58
如何算幼儿出勤率,上课出勤率和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60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4-22 21:19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师生进行接触交流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在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的问题十分普遍,长此以往将可能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学质量下降、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降低等后果。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的原因,以便有的放矢。
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与所授课程的性质、时间段、年级段以及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甚至性别等都有密切关系。据笔者调查,62%以上的大学生有过缺勤经历,7%的学生经常缺勤,缺勤成为大学生无需掩饰的公开秘密。专业课出勤率80%以上,但基础课出勤率却在78%以下,某些公共课的出勤率仅为60%左右,公共选修课的出勤率更低,仅为50%左右,下午比上午缺勤的现象严重,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缺勤人数多,男生缺勤率明显比女生高。关于缺勤学生的去向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作了统计,有42%去图书馆自习,22%准备考研,13%去上网,12%忙于找工作,贪睡贪玩的占11%。
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现象不仅仅反映出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在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现状。对上述数据,我们应该进行研究和分析,深究其背后的各种原因并分清主次,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引导。
在校大学生缺勤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在校大学生年龄段一般为18岁到22岁,正处于“第二生长高峰期”后期,他们的身体发育、神经系统已经基本成熟,从生理角度讲完全有能力承受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能够细致地进行分析和综合,并能坚持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如感知、注意、技艺、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的发展水平正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因此在校大学生能够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发育状况一般不会成为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的主要原因。
1.心理因素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中70%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病症,2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如青春期孤僻症、自卑自负、消极悲观情绪、友谊或爱情受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造成了他们的厌学缺勤。部分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大学生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并在相互的斗争中导致自我调节失败,无法使不平衡的心态达到平衡状态,常常会陷入焦虑、郁闷、自卑等各种不良情绪当中不能自拔。而且这些不良情绪具有持续性、泛化性和易感性,当学生陷入这些情绪状态中时,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消极心理,又没有适当的方式来排遣不良情绪,也就不愿到课堂上去,从而导致上课出勤率低[1]。
2.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缺乏动力和兴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部分缺勤生反映,由于高考报志愿的原因,自己被调剂到并不喜欢的院校和专业。二是部分缺勤学生认为,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到了大学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放松放松了,没有必要像高中那样起早贪黑,只要考试过关就行。三是还有部分缺勤学生因为刚入大学,还没有完成角色转变,非常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为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带着“混文凭”的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学习上没有动力,生活上追求享乐,或沉湎于花前月下,或打牌、睡大觉、玩网络游戏以消磨时间。
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认为有些课程不重要,不听也没什么......余下全文>>
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与所授课程的性质、时间段、年级段以及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甚至性别等都有密切关系。据笔者调查,62%以上的大学生有过缺勤经历,7%的学生经常缺勤,缺勤成为大学生无需掩饰的公开秘密。专业课出勤率80%以上,但基础课出勤率却在78%以下,某些公共课的出勤率仅为60%左右,公共选修课的出勤率更低,仅为50%左右,下午比上午缺勤的现象严重,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缺勤人数多,男生缺勤率明显比女生高。关于缺勤学生的去向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作了统计,有42%去图书馆自习,22%准备考研,13%去上网,12%忙于找工作,贪睡贪玩的占11%。
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现象不仅仅反映出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在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现状。对上述数据,我们应该进行研究和分析,深究其背后的各种原因并分清主次,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引导。
在校大学生缺勤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在校大学生年龄段一般为18岁到22岁,正处于“第二生长高峰期”后期,他们的身体发育、神经系统已经基本成熟,从生理角度讲完全有能力承受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能够细致地进行分析和综合,并能坚持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如感知、注意、技艺、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的发展水平正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因此在校大学生能够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发育状况一般不会成为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的主要原因。
1.心理因素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中70%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病症,2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如青春期孤僻症、自卑自负、消极悲观情绪、友谊或爱情受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造成了他们的厌学缺勤。部分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大学生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并在相互的斗争中导致自我调节失败,无法使不平衡的心态达到平衡状态,常常会陷入焦虑、郁闷、自卑等各种不良情绪当中不能自拔。而且这些不良情绪具有持续性、泛化性和易感性,当学生陷入这些情绪状态中时,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消极心理,又没有适当的方式来排遣不良情绪,也就不愿到课堂上去,从而导致上课出勤率低[1]。
2.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缺乏动力和兴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部分缺勤生反映,由于高考报志愿的原因,自己被调剂到并不喜欢的院校和专业。二是部分缺勤学生认为,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到了大学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放松放松了,没有必要像高中那样起早贪黑,只要考试过关就行。三是还有部分缺勤学生因为刚入大学,还没有完成角色转变,非常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为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带着“混文凭”的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学习上没有动力,生活上追求享乐,或沉湎于花前月下,或打牌、睡大觉、玩网络游戏以消磨时间。
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认为有些课程不重要,不听也没什么......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