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懂人心?
- 提问者网友:niaiwoma
- 2021-05-09 14:18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5-09 15:02
作 者: | 王明华 |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8年06月 | 版 次: | 1 |
印刷时间: | 2008年06月 | 开 本: | 4 |
I S B N : | 9787504461483 | 包 装: | 1 |
精彩书摘
语言会吐露人内心的想法
如果想知道对方的兴趣和关心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与对方谈话来了解
这些信息,从对方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对方的大概情况。所
以,如果要想透过表面的东西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情趣,就要从他们
的谈话姿态和话题入手,从他们谈论自身感兴趣的事情上,就会发现他们所
表现出来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就是说,他们的一些平日不为人所知的情绪会
从某个话题中呈现出来。
人们可以通过一个话题探索到对方的深层心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
根据话题内容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秘密;二是根据谈话展开方式洞察对方的深
层心理,以了解对方的个性特征。如果要想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内心动态,最
容易着手的办法,就是观察话题和说话者本身的相关情况。所以说,言谈话
语是了解人的重要途径。
其实,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的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一定意义
上说,言语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是表现本质的
,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言语作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现,有的
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那些直接表达
内心动向的语言来说,每个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就是以
这种语言为媒介进行的。而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
向的言语,就不是每个人均能理解的,人与人的差别。大多也就体现在这里
。这是创造思维的用武之地。若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想想,倒
过来看看,增加点参照物,减少些虚假的东西等等,最后通过言谈话语,发
现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这种知人的方法,就是言
语判断法。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人们可以通过对方发出的不同声音,说
出的不同话语,来透视一个人的心术,又是很有道理的。声音可细分为声与
音两个方面,既可由声来识人,又可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运用中,通常都
是用两者结合来识别人的心思的。
诚然,人的声音就像人的品性气质一样,各不相同。通过人的声音而判
断人的心性气质,这样一来,人的聪慧愚笨、贤能奸邪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成年人固然可以通过声音判断人的道德品行,即使婴儿小孩,精血虽未充实
完备,但是其才气性情的美好丑恶,也很容易被有识之士读懂。
不仅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人、了解人,就是那些被人调弄演奏的乐器
也可以反映出调弄、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声音从人的喉舌发出。而乐器的声
音则由人的手弹拨打击乐器而产生,人的喉舌虽然与乐器有很大的不同,但
是产生声音的原始的、内在的动力则是一样的。
所以,有识之士能够从一个人发出来的声音中分辨其修养和性格。
通过言谈和辨声能够从人的欲望、抱负和经验分析上进一步了解一个人
,从而达到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目的。言谈是一个人品性、才智的外露,从
一个人的言谈中,有识之士总能有所发现。
由此可知,言谈除了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之外,还有着与言谈同时出现
的说话者内在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不像语言那样直观,却也会透出说话者
的许多内在的东西。所以,言谈识人,功夫还在言谈之外。丰富的生活经验
告诉人们,言谈识人,不可凭一时之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察,
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众人观察。下判断时,一定不能只凭个人一隅之见,而要听群众意见
;之后,还要“察之”,要看其是否果真如此,勿为不负责任的?t闲言碎
语”或“恶意中伤”所离间。
2.全面观察。评价人才要“公听并观”,从各方面进行观察,德才全面
衡量;观其主旨,不求微功细过。
3.讲求实效。即根据实绩判断能力的强弱才是正确的知人之法。
一个人心中的意思,往往从嘴上流露出来。有志了解别人的人,需要用
心去体察。因为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要想了解一个
人,必须要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还要注意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什
么样的观点。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也就是要听懂他的话语中包
含的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注意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也就是要看他
心中对各种观点持何种评价标准。因此,既要弄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意思,
又要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何种观点,这样,把两个方面对照起来看,就可以对
他有了另外的认识。
在如今最流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中,最能从中看到人的真实一面,撇开
程序化辩论,自由辩论是最能体现每一位辩手的真实想法和个人意识的。
在辩论中,一个人如果论点突出,态度端正,内容让人容易明白,这就
叫做“白”;如果一个人不怎么能言善辩,又不善于对答如流,反倒让人觉
得他高深莫测,这就叫做“玄”;能够辨别“白”和“玄”的能力就叫做“
通”;有的人说话反复无常,没有中心内容,逻辑非常杂乱,这就叫做“杂
”;有的人能够预测未发生的事情,这种能力叫做“圣”;有的人能够深入
思考精微的道理,这种才能叫做“睿”;有的人见识超过常人,这种能力叫
做“明”;有的人内心精明,外表上却并不显露出来,这就叫做“智”;有
的人能够观察与识别非常细微的东西,这种能力叫做“妙”:有的人很清楚
什么才是美好的,这就叫做“疏”;有的人掌握的东西多。精通深奥的道理
,这种才能叫做“实”;有的人假意去迎合别人并且喜欢炫耀,这就叫做“
伪”;只看见自己的长处,叫做“不足”;做人不自夸,叫做“有余”。
因此,只要事情不符常理,就一定有其特别的缘故。一个人如果内心忧
虑,那么他的外表就会显得疲劳;如果身体有疾病,他外表就会显得黯然无
光。高兴的表情会显示出入们的欢欣喜悦;扭曲夸张的表情则表达出他的愤
怒之情;喜怒无常的表情是嫉妒别人的表现。
当一个人的表情尽显无遗后,他的话语也会随后而至。如果一个人说话
时,语气非常愉快,但是脸上却没有相应的神色出现,那么他的话就是违心
之语;如果一个人说不清楚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却露出诚恳可信的神色
,那么他说不清楚只是因为他不擅长口头表达;如果一个人话还没说出口,
已经怒气冲冲了,那么他的心里一定是非常愤怒的;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吞吞
吐吐,但是他愤怒的神色却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他是在做无奈的忍耐。以上
这些不同种类的情况。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已经显示出来了,这是掩饰不住的
,即使他想掩饰,但别人从他的神色上也能看出来。
- 1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5-09 18:31
- 2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5-09 17:45
还是不要懂比较好,若是能读懂人心便会得知比想象中更多的恶意
- 3楼网友:等灯
- 2021-05-09 16:36
- 4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5-09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