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大姓?这里面有哪些传说故事?请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下!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19:16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01-26 19:35
中国有哪些大姓?这里面有哪些传说故事?请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01-26 20:01
张姓是中国最大的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43个望族,为百家姓之首。 张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 史实依据。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4 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黄帝时代,今濮阳地区是华夏的炎黄部落和东方部落交接地区,黄帝不得不在此设重兵防守。于是,把长子玄嚣派到了古清河之畔的顿丘(今清丰县西南固城一带);把次子昌意派到了顿丘之北的昌乐(今南乐县西北吴村一带)。当代学者丘菊贤、杨东晨合著《中华都城要览》一书列表记载:“玄嚣邑于顿丘,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志·大事记》:“黄帝置南乐一带为其子昌意封地,在今境西北筑昌意城。”《明一统志》:“南乐县界有昌意城,黄帝之子昌意所筑。”当初,昌意城和黄帝史官、造字圣人仓颉部族的基地同在一地。(2)颛顼时代,帝丘(濮阳)是帝颛顼都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颛顼建都帝丘(今濮阳)。《左传·昭公十七年》:“卫,颛顼墟也,故为帝丘。”《竹书纪年》:“颛顼居濮。”《汉书·地理志》:“东郡濮阳故帝丘。”位于濮阳老城十字街中心的四牌楼坊,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初建时南匾“颛顼名都”,今东匾“颛顼遗都”。据考证,挥公幼年生活在其父玄嚣青阳氏封邑顿丘,年长在帝丘为颛顼辅臣,受封得姓于帝丘。青阳即在清水之阳(青、清古通用),而古清河就流经濮阳,这就证明张姓始祖挥就生长活动在今濮阳地区。2文物遗址。中华第一龙.1987年在濮阳老城西水坡考古发现了“中华第一龙”,距今6400多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濮阳老城发现“中华第一龙”,说明龙祖、龙根在濮阳。“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点,向西约10公里是颛顼陵、帝喾陵,向东约1公里便是挥公墓古遗址。(2)颛顼陵和帝喾陵,今合称“二帝陵”,位于濮阳老城西约10公里。由于行政区划变动,其地今属内黄县梁庄乡。(3)挥公墓古遗址。帝丘(濮阳)在上古时期是东方部落势力与黄帝部落势力的交接地区,因此黄帝必须在帝丘设防,所以才把其子玄嚣封于青阳。在蚩尤族北进之后,黄帝部落的经营重心也移向豫北冀南地区,故黄帝部落才能在涿鹿(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流域)大败蚩尤。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帝时,遂以濮阳为帝都,其后玄嚣之孙帝喾也以帝丘为都城,故《路史·国名纪丙》记载说:“濮阳,帝后所都,今澶之属县,所谓帝丘,有颛顼城”。颛顼、帝喾死后又都葬在濮阳。由此可知,张姓始祖挥幼年随其父玄嚣生活在濮阳,成人后辅佐其堂兄弟颛顼任弓正,工作在濮阳,张姓祖根就在濮阳。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之孙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 ,后为弓氏。张,望出濮阳。”
“晋国张氏,这就说明,晋国的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的后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 。氏族略 。以字为氏》)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的黄帝之后,正是张姓的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并不为过。
这位名挥的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的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 ,简称“弧” 。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 。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 ,由“天弓” 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的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 “赐姓张氏”。
不过,当初的“张”,非命姓氏之义也 “。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 “张氏” 的 。从此之后,挥的后代子孙有的姓弓,有的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 。后世的张姓,在谈及自己的姓氏时,常常解释为 “弓长张的张” 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的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的一支 。
过了近两千多年,到了大约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中华大地上的张姓,又出现了两支。与其他姓氏所不同的是,新加入的这两支张姓,也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均出自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立的韩国和晋国。在韩国和晋国之中,有人以张为氏,即“张姓出于姬姓,至周氏而氏者祖于韩” ,“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 在张氏的总源流中,又增两支源流。这两支张氏源流,比挥之后要晚两千多年,但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只是有远近的区别而已。
关于张姓的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的河南濮阳。濮阳,是中国张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
到了周代的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的系源,张姓的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的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当时的晋国,成为张氏望族的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 据《中华姓府》张纸图谱记载,明朝年间,张氏已有43望,不仅遍布全国,而且成为许多地方的望族,超过了其他诸姓。周代的这两支张氏姓源,为张氏后来成为中国的一个大姓,起了很大作用。
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的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一些他姓人士,敬慕张姓的族大人众,也弃之原氏,择张而从。《魏志》上记有曹操的大将张辽,原来姓聂,后来改从张姓,《读史方舆纪要》也有“汉诸葛亮赐龙佑那为张氏”的记载。这些均是例证。
张氏族大支繁,其播迁情况也比较复杂。由于张姓遍布全国,张姓的望族遍及各地,这就使得张姓在数千年的繁衍和播迁中,有其十分复杂的特点,虽然每一地的张姓,都有各自的繁衍中心,但播迁的先祖和时间、路线,与其他姓氏大都有着共同的播迁先祖的情形不大一样。它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线,向不同的方向迁居的。
!
黄帝时代,今濮阳地区是华夏的炎黄部落和东方部落交接地区,黄帝不得不在此设重兵防守。于是,把长子玄嚣派到了古清河之畔的顿丘(今清丰县西南固城一带);把次子昌意派到了顿丘之北的昌乐(今南乐县西北吴村一带)。当代学者丘菊贤、杨东晨合著《中华都城要览》一书列表记载:“玄嚣邑于顿丘,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志·大事记》:“黄帝置南乐一带为其子昌意封地,在今境西北筑昌意城。”《明一统志》:“南乐县界有昌意城,黄帝之子昌意所筑。”当初,昌意城和黄帝史官、造字圣人仓颉部族的基地同在一地。(2)颛顼时代,帝丘(濮阳)是帝颛顼都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颛顼建都帝丘(今濮阳)。《左传·昭公十七年》:“卫,颛顼墟也,故为帝丘。”《竹书纪年》:“颛顼居濮。”《汉书·地理志》:“东郡濮阳故帝丘。”位于濮阳老城十字街中心的四牌楼坊,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初建时南匾“颛顼名都”,今东匾“颛顼遗都”。据考证,挥公幼年生活在其父玄嚣青阳氏封邑顿丘,年长在帝丘为颛顼辅臣,受封得姓于帝丘。青阳即在清水之阳(青、清古通用),而古清河就流经濮阳,这就证明张姓始祖挥就生长活动在今濮阳地区。2文物遗址。中华第一龙.1987年在濮阳老城西水坡考古发现了“中华第一龙”,距今6400多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濮阳老城发现“中华第一龙”,说明龙祖、龙根在濮阳。“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点,向西约10公里是颛顼陵、帝喾陵,向东约1公里便是挥公墓古遗址。(2)颛顼陵和帝喾陵,今合称“二帝陵”,位于濮阳老城西约10公里。由于行政区划变动,其地今属内黄县梁庄乡。(3)挥公墓古遗址。帝丘(濮阳)在上古时期是东方部落势力与黄帝部落势力的交接地区,因此黄帝必须在帝丘设防,所以才把其子玄嚣封于青阳。在蚩尤族北进之后,黄帝部落的经营重心也移向豫北冀南地区,故黄帝部落才能在涿鹿(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流域)大败蚩尤。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帝时,遂以濮阳为帝都,其后玄嚣之孙帝喾也以帝丘为都城,故《路史·国名纪丙》记载说:“濮阳,帝后所都,今澶之属县,所谓帝丘,有颛顼城”。颛顼、帝喾死后又都葬在濮阳。由此可知,张姓始祖挥幼年随其父玄嚣生活在濮阳,成人后辅佐其堂兄弟颛顼任弓正,工作在濮阳,张姓祖根就在濮阳。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之孙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 ,后为弓氏。张,望出濮阳。”
“晋国张氏,这就说明,晋国的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的后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 。氏族略 。以字为氏》)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的黄帝之后,正是张姓的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并不为过。
这位名挥的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的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 ,简称“弧” 。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 。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 ,由“天弓” 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的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 “赐姓张氏”。
不过,当初的“张”,非命姓氏之义也 “。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 “张氏” 的 。从此之后,挥的后代子孙有的姓弓,有的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 。后世的张姓,在谈及自己的姓氏时,常常解释为 “弓长张的张” 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的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的一支 。
过了近两千多年,到了大约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中华大地上的张姓,又出现了两支。与其他姓氏所不同的是,新加入的这两支张姓,也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均出自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立的韩国和晋国。在韩国和晋国之中,有人以张为氏,即“张姓出于姬姓,至周氏而氏者祖于韩” ,“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 在张氏的总源流中,又增两支源流。这两支张氏源流,比挥之后要晚两千多年,但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只是有远近的区别而已。
关于张姓的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的河南濮阳。濮阳,是中国张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
到了周代的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的系源,张姓的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的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当时的晋国,成为张氏望族的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 据《中华姓府》张纸图谱记载,明朝年间,张氏已有43望,不仅遍布全国,而且成为许多地方的望族,超过了其他诸姓。周代的这两支张氏姓源,为张氏后来成为中国的一个大姓,起了很大作用。
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的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一些他姓人士,敬慕张姓的族大人众,也弃之原氏,择张而从。《魏志》上记有曹操的大将张辽,原来姓聂,后来改从张姓,《读史方舆纪要》也有“汉诸葛亮赐龙佑那为张氏”的记载。这些均是例证。
张氏族大支繁,其播迁情况也比较复杂。由于张姓遍布全国,张姓的望族遍及各地,这就使得张姓在数千年的繁衍和播迁中,有其十分复杂的特点,虽然每一地的张姓,都有各自的繁衍中心,但播迁的先祖和时间、路线,与其他姓氏大都有着共同的播迁先祖的情形不大一样。它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线,向不同的方向迁居的。
!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1-26 23:27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 2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1-26 22:52
汉人吴姓历来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氏之一。追根溯源,吴姓是从上古周族生根发派的。古公亶父是上古周族的领袖,即周太王,传为后稷自发第博十二代孙,也就是周文王之祖父。相传古公亶父有3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其子姬昌又自幼聪明过人,因此古公亶父打算让季历当继承人,以便将来传位给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意,就自动让贤,到东南海去。他们带去先进的中原文化,在江苏一带建立了吴国。太伯、仲雍相继为君,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吴国君王阖闾任用子胥为相,孙武为将,一度攻破楚国。他的儿子夫差打破越国,战服齐军,北上与晋争霸,吴成为当时的强国。后来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结果被越王勾践打败,弄得国灭身亡。夫差的子孙流散四方,以国为姓,称吴氏,这便是吴姓的由来。
满人吴姓,是由原满洲朝满人姓氏的谐音而取
- 3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1-26 21:46
李姓是当今中华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李姓起源于河南鹿邑。鹿邑古称苦县,自古以来都属于陈地辖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李耳)的生地。
关于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唐朝李延寿的《北史·序传》和北宋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中讲了一个十分传奇的故事:李姓源于嬴姓,是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是皋陶的后代。皋陶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长官),他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以官职为氏,姓理。商朝末年,理氏后代有一个叫理徵的,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理徵的妻子契和氏是陈国人,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回陈国,走到伊侯墟时,母子饥饿不堪,靠采食木子(树木果实)得以保全性命。为感激木子,躲避纣王追缉,利贞隐去原姓,因为“理”与“李”同音,改理氏为李氏,李利贞为李姓得姓始祖。李利贞母子回到陈国,在离陈不远的苦县定居。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之女为妻,生子昌祖,昌祖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有的古籍说老子李耳是李利贞的第11代孙,而有的姓氏书说李利贞是老子的六世祖。
还有一种说法更有神话色彩,《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史记·索隐》说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今天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八十一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以上关于李姓起源的故事过于生动而富于传奇色彩,难免引起后人的疑义。史家认为这些传说起于唐代,有为李唐宗室抬高门第,强为攀附,主观臆测的成份,可信度不高。再者,老子之前的人物,如理徵、李利贞不见于先秦古籍,是否确有其人值得怀疑。
- 4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1-26 20:54
李姓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大的姓,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姓。
李姓有两个传说。第一个是:
李姓起源于河南鹿邑。鹿邑古称苦县,自古以来都属于陈地辖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李耳)的生地。
关于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唐朝李延寿的《北史·序传》和北宋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中讲了一个十分传奇的故事:李姓源于嬴姓,是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是皋陶的后代。皋陶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长官),他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以官职为氏,姓理。商朝末年,理氏后代有一个叫理徵的,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理徵的妻子契和氏是陈国人,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回陈国,走到伊侯墟时,母子饥饿不堪,靠采食木子(树木果实)得以保全性命。为感激木子,躲避纣王追缉,利贞隐去原姓,因为“理”与“李”同音,改理氏为李氏,李利贞为李姓得姓始祖。李利贞母子回到陈国,在离陈不远的苦县定居。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之女为妻,生子昌祖,昌祖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有的古籍说老子李耳是李利贞的第11代孙,而有的姓氏书说李利贞是老子的六世祖。
第二个是:还有一种说法更有神话色彩,《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史记·索隐》说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今天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八十一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你自己看看咯!你应该是在问五年级寒假生活的题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