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①,故退之。”(《论语》)
【注】①闻斯行诸:听到就做。②兼人:好勇过人。
【乙】 复旦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钱文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中提出了“惩戒”教育观,认为父母、师长等以爱的名义不断向孩子“让步”,其实是毁了他们的未来;教育向社会的不断“让步”,则会毁了国家的未来。
1.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对学生有怎样的要求?甲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6分)
2.对甲、乙两段文字提出的教育观,你更赞同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要求:不退缩,不过度冒进,进退适中;教育方法: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2.示例一:赞同孔子的教育观。甲文中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采取或劝止或鼓励的不同教育方式,这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唯一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符合客观规律和有效的教育。
示例二:赞同文中钱文忠教授提出的“惩戒”教育观。家长、教师出于各种原因一味对孩子、学生宽容、迁就、忍让,这种现象正呈蔓延趋势而影响教育和整个社会,适当合理的惩戒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手段。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从材料中的“故进之”“故退之”中的“进”和“退”,可以看出是“约束”“鼓励”,前提是“求也退”“由也兼人”,正是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因材施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明确二者的教育观,孔子是“因材施教”,钱教授是“惩戒教育”,选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其利弊,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