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歌舞囊玛,堆谐,弦子,锅庄的区别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8 00:25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04-27 09:07
藏族歌舞囊玛,堆谐,弦子,锅庄的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4-27 09:58
《锅庄》 起源于古代藏民围绕篝火或室内锅台,进行自娱性的歌舞。
随着汉语在民族地区的普及,现在在各省的藏区,基本已都使用《锅庄》这个称谓。
但出于各地区方言不同,有着多种叫法。例如:在萨迦地区被称之为“索”;工部地区称为“波”;而在藏北的牧区又被人们称作“锅庄”等。
果谐与锅庄是流行在西藏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一般地说,农区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地方,把这种圆圈舞叫“果谐”;而在昌都及接近四川、云南的藏区,称其为“锅庄。
果谐与锅庄,都是一种集体舞。跳时,大家手拉着手,臂连着臂,载歌载舞,顿地为节,分班唱和。人们围着篝火,男一排,女一排,且歌且舞,从日落跳到夜晚,从午夜跳到天明。人们利用歌舞来消除劳动的疲累,来抒发自己热爱家乡、酷爱大自然的感情;男女青年更是用歌舞来倾吐彼此之间的爱情。
从果谐和锅庄中,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歌舞与劳动的关系。农民收割完毕,麦子上场后,分班打场的集体劳动形式,诱发了舞蹈的出现;人们在修建房屋、砸平房顶或地面时的“打阿嘎”,也引出了舞蹈的动作来。正因为这种关系,所以果谐的开始,往往是顿地而起,踏足为节,并且发出“休休唬”、“曲曲曲”的节奏声。这也是果谐和锅庄虽没有伴奏,且跳的人又多而绝无混乱现象的原因。
《谐》也称为《弦子》,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二胡或牛腿琴伴奏而得名。藏语称之为“叶”或“康谐”,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及青海、甘肃等地,尤以四川省巴塘地区的《弦子》最为著名。各藏族地区的《弦子》形式相同,动作缓慢舒展,细腻流畅。
随着汉语在民族地区的普及,现在在各省的藏区,基本已都使用《锅庄》这个称谓。
但出于各地区方言不同,有着多种叫法。例如:在萨迦地区被称之为“索”;工部地区称为“波”;而在藏北的牧区又被人们称作“锅庄”等。
果谐与锅庄是流行在西藏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一般地说,农区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地方,把这种圆圈舞叫“果谐”;而在昌都及接近四川、云南的藏区,称其为“锅庄。
果谐与锅庄,都是一种集体舞。跳时,大家手拉着手,臂连着臂,载歌载舞,顿地为节,分班唱和。人们围着篝火,男一排,女一排,且歌且舞,从日落跳到夜晚,从午夜跳到天明。人们利用歌舞来消除劳动的疲累,来抒发自己热爱家乡、酷爱大自然的感情;男女青年更是用歌舞来倾吐彼此之间的爱情。
从果谐和锅庄中,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歌舞与劳动的关系。农民收割完毕,麦子上场后,分班打场的集体劳动形式,诱发了舞蹈的出现;人们在修建房屋、砸平房顶或地面时的“打阿嘎”,也引出了舞蹈的动作来。正因为这种关系,所以果谐的开始,往往是顿地而起,踏足为节,并且发出“休休唬”、“曲曲曲”的节奏声。这也是果谐和锅庄虽没有伴奏,且跳的人又多而绝无混乱现象的原因。
《谐》也称为《弦子》,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二胡或牛腿琴伴奏而得名。藏语称之为“叶”或“康谐”,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及青海、甘肃等地,尤以四川省巴塘地区的《弦子》最为著名。各藏族地区的《弦子》形式相同,动作缓慢舒展,细腻流畅。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