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善恶的具体判定
答案:5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8 15:18
- 提问者网友:绫月
- 2021-01-18 08:19
佛教善恶的具体判定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1-18 08:57
对于佛教已经入门的人来说:善与恶不是对立的二元,善恶是一体两面的本质。这超出了大部分人的理解,“善”与“恶”都只是认知上便于理解而立的‘假名’。但是人们赋予了更多的自我意义,确立名词时的我见成为了‘定义’的主体。其实这影响了对其本身的理解,反倒成了求‘真’的障碍。这个过程的后期佛教称之为‘所知障’。
如果硬要说善的定义的话,那么佛教讲的菩提心是善的,在菩提心作用下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善德。而没有任何的界限和障碍。
从这样的标准可以看出佛教对善与恶的标准是发乎于心的,而不在于形态和模式。而一旦强调与形态和模式的话,佛教会判定为‘着相’和‘着魔’。所以末学不建议楼主来这样理解善恶,不但无助自己了解真正的答案,也会使自己的认知发生更大的歧义而迷乱。
至于如何报应的问题,其实更简单。不论是善的报应还是恶的报应,都是来自于因果之力。并不是单独有一个善或单独有一个恶来进行赏善罚恶的。
就好像道家的阴阳学说:一半阴、一半阳但又个在其中,可只有把它们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其实是不能分割的。佛家不以二元作为教授,因为二元、一元或多元都是有悖真相的。
如果硬要说善的定义的话,那么佛教讲的菩提心是善的,在菩提心作用下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善德。而没有任何的界限和障碍。
从这样的标准可以看出佛教对善与恶的标准是发乎于心的,而不在于形态和模式。而一旦强调与形态和模式的话,佛教会判定为‘着相’和‘着魔’。所以末学不建议楼主来这样理解善恶,不但无助自己了解真正的答案,也会使自己的认知发生更大的歧义而迷乱。
至于如何报应的问题,其实更简单。不论是善的报应还是恶的报应,都是来自于因果之力。并不是单独有一个善或单独有一个恶来进行赏善罚恶的。
就好像道家的阴阳学说:一半阴、一半阳但又个在其中,可只有把它们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其实是不能分割的。佛家不以二元作为教授,因为二元、一元或多元都是有悖真相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1-18 12:05
1、善恶本来就是主观的,所以至少是世间的标准;
2、一是看动机、二是看结果。
2、一是看动机、二是看结果。
- 2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1-18 11:26
阿弥陀佛!
凡事利益众生的都是善;
凡事自私自利的都是恶。
凡事利益众生的都是善;
凡事自私自利的都是恶。
- 3楼网友:逐風
- 2021-01-18 10:28
善恶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佛法不从善恶中求,从无善无恶的清净心求。有善归人,回向众生,正是观音大士的慈悲普渡;有恶归己,身入地狱,救苦济难,乃是地藏菩萨的无上愿心。善中不留恋,与十法界众生共享;恶界不回避,随缘度世,做九法界众生渡船。善恶仍是妄想,要看破。善恶在凡夫是二,在佛菩萨无别。
- 4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1-18 10:08
有求法之心者曰善,很多佛经里都有:“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句子都是表示提问的意思
佛教讲的因果本来没有我们今天理解的善恶观,恶因恶果只是形容悲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加进去的。春秋战国时候写的《易传》里面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佛教讲的因果本来没有我们今天理解的善恶观,恶因恶果只是形容悲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加进去的。春秋战国时候写的《易传》里面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